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1187章 归命侯中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第1187章 归命侯中

作者:第八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2 12:11:10

秦思源继续道:“你所言朱明享国三百年,朕自然知晓。正因如此,朕才愿给他一个‘归命侯’,保其性命,赐其田宅,使其能得享天年”。

“而非如历代亡国之君般,身死族灭!这已是朕念及旧朝,格外开恩,至于北地宗室” 。

他顿了顿,语气稍缓,“朕之大夏,自有律法,凡安分守己,未曾对抗天兵、荼毒地方者,朕可下令核查,酌情给予平民身份,使其能自食其力”。

“但若想不劳而获,倚仗前朝血脉继续作威作福,那是痴心妄想!”。

他盯着曹化淳,一字一句道:“大夏的天下,是打出来的,是万民用手投票选出来的!不是用来供养前朝蛀虫的!这一点,你回去务必让崇祯皇帝明白”。

曹化淳面如死灰,知道在爵位和宗室待遇上,已无丝毫挽回余地。

他沉默良久,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才哑声道:“老奴明白了,谢夏皇陛下不杀之恩”。

这“不杀之恩”四个字,他说得极其艰难,也点明了他们此刻真实的处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至于财产” ,秦思源语气略松,“崇祯皇帝私人库藏,朕不会动,但皇室公产、国库,皆需完整接收”。

“此外,朕以大夏皇室名义,赐予崇祯安家费,一百万夏元,足够他及其直系亲属,富足无忧了”。

一百万夏元,这是一笔巨款,但对于曾经富有四海的皇帝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讽刺?但曹化淳知道,这已是能争取到的最好条件了。

至于皇帝的私人库藏,那还是算了,根本就没有多少,到时候还要分大部分些出去,能留个几十万两银子就不错了。

一个王朝落幕,让前皇帝带走几十万两银子夏皇还是允许的,再多就不肯了,这个道理他知道。

他躬身谢恩:“老奴代皇爷,谢陛下赏赐。”

核心问题似乎已经谈妥,殿内气氛稍有缓和,但曹化淳却并未告退,反而显得更加踌躇,手指不安地捻着衣角,欲言又止。

秦思源洞察其意,淡淡道:“还有何事?一并说了吧。”

曹化淳仿佛下定了决心,再次跪倒,这次声音低了许多,带着一种难以启齿的羞惭:“启禀夏皇陛下,皇爷还有最后一个不情之请,望陛下答允”。

“讲”,秦思源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皇爷愿将嫡女,长平公主朱媺娖嫁于陛下,侍奉左右……”, 曹化淳说完,深深伏地,不敢抬头。

联姻!

这是自古以来,失败者寻求保障、攀附胜利者最古老,也往往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崇祯此举,无非是想用女儿的未来,为自己和家族再加一道保险,希望能凭借这层翁婿关系,在新朝获得一丝喘息之机和政治上的些许庇护。

秦思源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并未立刻回答,他微微后靠,手指在御座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着。

静思斋内再次陷入沉寂,只有那规律的敲击声,仿佛敲在曹化淳的心上。

他并不排斥联姻,到了他这个位置,婚姻早已不仅仅是个人情感,更是重要的政治工具。

纳前朝公主,有助于安抚一部分前明遗老遗少的人心,象征意义巨大。

而且,这也符合他“给出路,但不给威胁”的处置原则。一个深居后宫的妃子,翻不起大浪。

思虑既定,秦思源停止了敲击,平静开口:“崇祯皇帝有此心意,朕准了,可纳朱媺娖入宫,封为‘顺妃为贵妃位’”。

“顺”字,意味深长。

曹化淳闻言,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虽有屈辱,但更多的是一种任务达成的虚脱感。

他重重叩首:“老奴……代皇爷,谢夏皇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谈判至此,终告结束。

秦思源最后吩咐道:“林云”。

“臣在” ,阴影中的林云立刻应声。

“曹公公此行,务须隐秘,其南下北上,一应行程,由你情报总局全程安排,确保万无一失,消息绝不外泄”。

“臣遵旨!”, 林云躬身领命,目光扫过曹化淳,带着一丝冰冷的审视。

曹化淳知道,这是送客的意思了。他再次向秦思源行了跪拜大礼,然后在林云“陪同”下,步履蹒跚地退出了静思斋。

他来时满怀希冀与忐忑,去时带着屈辱与一丝无奈的安心。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将他佝偻的背影拉得老长,仿佛一个旧时代的幽灵,正悄然隐没于新朝崛起的万丈光芒之中。

殿内,秦思源独自静坐片刻,目光深邃,处置前朝遗留问题,如同走钢丝,需刚柔并济,恩威并施。

今日与曹化淳这番拉扯,既明确了底线,也给出了生路,更通过联姻埋下了一步暗棋。

他相信,这份“归命侯”的诏书,以及“顺妃”的名号,很快便会随着曹化淳的北返,送到那位困守京师的崇祯皇帝手中。

大明的终章,已然注定,而大夏的史诗,正翻开全新的一页。

静思斋内,檀香袅袅,却驱不散那无形却沉重的历史迷雾,秦思源独坐良久,指尖无意识地在御座扶手的龙形雕刻上摩挲。

与曹化淳的这番交锋,看似是他在居高临下地决定一个末代帝王及其家族的命运,实则每一步,都经过了他与新朝核心智囊团的反复权衡与精密计算。

给予崇祯“归命侯”而非王爵,限制其护卫与田产,却又允诺其生命安全并赐予联姻之机,这看似矛盾且略显苛刻的安排,背后蕴含着极为深远的政治智慧与冷酷的现实逻辑。

其一,法统交代与人心安抚:不得不为的“仁政”

大夏虽以武力鼎定江南,气势如虹,但秦思源深知,得天下与治天下是两回事。大明享国近三百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观念在士大夫与部分百姓心中仍有不小的市场。

北方尚未平定,那些仍在观望、甚至心怀故明的遗老遗少,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们或许无力反抗大夏的兵锋,但却可以在舆论、地方治理、乃至未来的文化认同上制造不小的麻烦,只有让大明皇帝这个招牌彻底下去,而且还有一个好下场才能平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