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1135章 大夏的条件下

张献忠与李自成联军攻陷此地后,有组织地对皇陵和祖陵进行了彻底的破坏与亵渎:他们挖掘陵墓,纵火焚烧享殿楼宇,浓烟滚滚数日不熄。

参天的护陵松柏被砍伐殆尽,精美的石像生、碑刻被砸毁。这场浩劫,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是对朱明王朝尊严的一次致命打击。

消息传至北京,崇祯皇帝如五雷轰顶,他身着素服,痛哭流涕地前往太庙向列祖列宗告罪,并再次下诏“罪己”。

凤阳之火,烧掉的不只是陵寝建筑,更是天下人对明朝“天命所归”的信仰。它向世人宣告,起义军已强大到足以撼动王朝最神圣的根基。

截至崇祯十二年,起义军以最原始、最暴烈的方式,对明朝宗室与皇陵进行了无情的清算。

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对抗,更是一场席卷整个社会的阶级复仇与政治象征战。宗室的鲜血染红了破碎的王冠,皇陵的废墟掩埋了昔日的神圣。

这一切,都清晰地勾勒出明末社会矛盾已尖锐到无法调和的程度,旧秩序正在以最惨烈的方式崩塌。

也正是这种玉石俱焚的恐怖前景,使得后来崇祯皇帝在权衡利弊时,会对那个至少承诺保留一丝制度性体面的新兴“大夏”,产生一种复杂而无奈的考量。

崇祯的胸膛微微起伏,显然想起了那些惨遭屠戮的藩王宗亲。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声音低沉却清晰:“如此看来,若这江山注定要易主,与其落入那些毫无章法、只知破坏的流寇之手,让我朱氏血脉断绝,不如交给大夏”。

“至少,这是一个有制度、讲规矩的王朝,或许还能给我朱家,给这数以十万计的宗室子弟,留一条活路”。

他看向孙传庭,眼神复杂,既有帝王的骄傲,也有身为宗室之主的责任与无奈:“朕这个皇帝,做得失败,守不住祖宗江山”。

“但作为朱家目前的主事之人,朕有责任,为他们寻一条生路,哪怕,朕心里也并不待见那些蛀虫般的宗室”。

孙传庭听到这里,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皇帝能说出这番话,已是经历了何等痛苦的心路历程。

他整理了一下被夏王召见时的细节,缓缓开口,语气凝重:“陛下能有此念,实乃宗室之福”。

孙传庭先定了基调,然后才切入正题,“夏王之意,确如陛下所料,愿给大明皇室一个相对体面的结局,仿效古之王朝更替成例。”

“其一,关于陛下及直系皇室,夏王承诺,若陛下顺应天命,可保全性命,并册封陛下为‘归命侯’,以示优容”。

“然……”,孙传庭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崇祯的神色,艰难地补充道,“此爵位,仅止于陛下一人,其余宗室,无论亲疏,皆不再享有任何前朝特权,需与平民一体编户,自谋生路”。

崇祯闻言,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但并未发作。

这条件固然苛刻,剥夺了朱家皇族的特殊地位,但比起被流寇屠戮殆尽,似乎已是更好的选择,他更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

“那大明的官员呢?夏王如何处置?”,崇祯问道,他想起之前听闻的关于江南的种种消息,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的担忧,“朕听闻,江南的世家大族、豪强官吏,几乎都被大夏抄家清算,下场凄惨。可是如此?”。

孙传庭点了点头,神色肃然,他知道这是无法回避的残酷现实:“回陛下,确是如此。大夏对前明官员,并无特赦之说。所有人,皆需依照大夏颁布的《官吏审查条例》与《反贪腐法令》进行严格审查”。

他进一步解释道,语气中带着对大夏铁腕手段的凛然:“江南之地,凡有贪腐害民、劣迹斑斑之官员胥吏,轻则抄没家产(除基本生活资料及部分核实为合法收入外),贬为庶民”。

“重则依律问斩,家眷流放。各地盘踞之世家豪强,凡有侵占田亩、横行乡里、对抗新法者,亦遭到无情清算,田产充公,首恶严惩不贷”。

“其手段之果决,波及之广,确实堪称雷霆万钧,毫不留情,江南的世家大族、豪强基本被一网打尽!”。

崇祯听着,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 他能想象那是怎样一番腥风血雨。

那些江南的官员、士绅,其中不少人与朝中大佬关系盘根错节,如今却……

孙传庭似乎看出了皇帝的震动,补充道:“夏王曾言,此乃大夏立国之基,制度根本,不会因任何人、任何事而改变”。

“且大夏与明初情形迥异,他们通过自身培养及选拔,已拥有足够数量的基层官吏,完全无需依赖旧明士绅阶层来维持统治”。

“故而,他们有能力,也有决心,对旧的利益集团进行彻底的清洗与重塑,和我大明建国之初截然不同”。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他想起了朝堂上那些只会党争、遇事推诿、私下里却拼命捞钱的官员。

想起了各地将领的虚报兵额、克扣军饷,想起了国库的空虚与官员家宅的豪奢……一股难以言喻的愤懑与无力感涌上心头。

他咬了咬牙,脸上闪过一丝狠色,又迅速化为彻底的疲惫与漠然。

“罢了……”,崇祯挥了挥手,声音带着一种心灰意冷的决绝,“那些人朕也管不了,也不想管了,既然大夏自有法度,便由他们去吧”。

这句话,轻飘飘的,却仿佛一道无形的判决,将那些曾经依附于大明王朝的庞大官僚集团,彻底推向了未知的命运。

暖阁之内,君臣三人再次陷入沉默,只剩下历史的洪流,在窗外无声地咆哮、奔涌。

良久,令人窒息的沉默在暖阁中弥漫,只有烛火偶尔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崇祯仿佛刚从一场深沉的梦魇中挣脱,目光缓缓聚焦,落在眼前这位风骨犹存的臣子身上。

他嗓音带着疲惫过后的沙哑,问出了那个关乎未来走向的问题:“伯雅,既然来了,后面有何打算?还要回江南去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