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1122章 荷、西使节团上

秦思源看着他,目光灼灼,带着审视,也带着期许:“若本王让你带几名参谋,编入修罗卫随行北上,你可愿意?”。

陈杰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被浓烈的战意取代。

他清楚这趟差事的凶险——不仅要随修罗卫在北方浴血,更要暗中履行职责,稍有不慎便可能身陷险境。

但他没有丝毫退缩,立刻挺直脊背,立正回话:“臣愿意!请大王放心,臣定竭尽全力,确保修罗卫始终掌控在大王手中,绝不让其偏离分毫!”。

秦思源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走上前,抬手拍了拍陈杰的肩膀,力道沉稳:“很好,你挑五个最得力的作战参谋,一同前往”。

“记住,你们的任务不仅是协助修罗卫执行计划,更要随时调控他们的方向,配合我大夏”。

他顿了顿,语气郑重:“本王向你们保证,此行的功劳,本王都记在心里,日后定不会亏待你们”。

“谢大王!”,陈杰心中一暖,再次躬身行礼,声音里充满了感激与坚定。

秦思源摆摆手,示意他退下准备。看着陈杰转身离去的背影,他走到沙盘前,目光重新落向北方草原的疆域。

情报局的暗线,再加上陈杰这支“明棋”,一暗一明,相互配合,足以让他牢牢掌控修罗卫的动向。

北方的棋局,既要让修罗卫掀起风浪,也要让这风浪始终在他的掌控之中。

秦思源拿起指挥棍,轻轻点在沙盘上的草原地带,眼底闪过一丝深邃。

作战室的烛火摇曳,刚部署完北方事宜的秦思源正凝眸沉思,忽闻殿外脚步声轻响。

一名侍从掀帘而入,躬身禀报道:“启禀大王,政务院递来急报,一支荷兰与西班牙的联合使节团已抵达上海县,正沿京杭大运河往南京赶来,不日便至”。

秦思源闻言,眉头微蹙,指尖在案上轻轻一顿,他倒真没想到,这两个远在西洋的小国,竟真的派了使者前来。

心底掠过一丝冷意,若不是眼下海军正忙着北方战事,他根本懒得与这些外夷虚与委蛇,直接派舰队南下,便能以武力收复被他们侵占的沿海据点。

更何况,距离上次大夏派使者前往西洋交涉,间隔不过数月,这般仓促赶来的使节团,绝不可能是两国本土派出的正式使团。

秦思源眸色微沉,心中已有判断:多半是那所谓的“东印度公司”高层临时拼凑的队伍,无非是想借着“通商”的名义,试探大夏的虚实,保住他们在东方的既得利益罢了。

念及此,他脸上露出一抹不屑的笑意,挥了挥手,仿佛在驱赶无关紧要的尘埃。

两个偏安一隅的蕞尔小国,也配让他过多费心?只需给他五年时间,待大夏的内政理顺、海军舰队练就成军,届时便派一支庞大的远洋舰队直抵西洋,敲开他们的国门。

将大夏的丝绸、瓷器、茶叶倾销到他们的土地上,再把华夏的文化、制度播撒出去。他要让大夏成为真正的世界中心,成为这颗星球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让万国来朝,再无外夷敢窥伺东方!

胸中宏图激荡,秦思源忽然想到散播文化,于是话锋一转,看向殿内待命的侍从,沉声问道:“本王此前吩咐下去,让那些读书人翻译古代大贤着作的事,进展如何了?”。

那侍从连忙上前一步,语气带着几分迟疑:“回大王,此事仍在筹备阶段,只是那些读书人似乎对此颇有抵触,多有推搪拖延之意”。

“抵触?”秦思源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嗤笑,眼神瞬间锐利如刀,“端着本王的饭碗,竟还敢谈抵触?既然给脸不要脸,那就怪不得本王心狠!”。

他话音一落,语气陡然加重,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你立刻去传令——凡是在这件事上拖延推搪、阳奉阴违之人,即刻革去差事,断其俸禄!”。

“再给剩下的人说清楚,从本月起,本王每月亲自考核翻译进度,若是完不成既定任务,一律按失职论处,同样开革!”。

顿了顿,秦思源的声音里没有半分温度:“本倒要看看,在饿肚子的窘境和所谓的‘读书人气节’之间,他们会选哪一个!”。

“若是真有骨气,宁死不屈,那就让他们饿死街头便是——大夏要的是能做事、肯听话的人才,绝不缺这几个自命清高的废物读书人!”。

“臣遵命!”侍从吓得心头一凛,不敢有丝毫耽搁,躬身应下后,转身快步朝殿外跑去,生怕慢了一步触怒这位杀伐果断的大王。

看着侍从离去的背影,秦思源眼中的冷意未减。

这些读书人,本就是他为了收拢民心、赚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才特意安置的闲散之人。

既然占了大夏的资源,自然不能白养着,于是便给他们安排了翻译先贤着作的差事——但这翻译绝非随意为之。

华夏数千年文明,思想碰撞最激烈、最璀璨的便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贤才辈出,留下了无数蕴含着治国、修身、平天下智慧的典籍。

可后世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皇权,往往刻意曲解这些着作的精义,将其变成愚弄百姓、维护**的工具。

而那些读书人,为了谋求功名、依附权贵,对此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刻意迎合,任由先贤智慧被篡改、被玷污。

这是秦思源绝不能容忍的,他要的是整个华夏民族真正站起来,打破思想的桎梏,凝聚起强国的力量。

为此,他甚至不惜主动放弃了部分君主集权,推行新政,如此一来,又怎能让这些读书人继续歪曲先贤思想,阻碍大夏的革新之路?

可这些人偏偏拎不清,给点阳光就灿烂,以为让他们参与翻译工作,便是要重用他们,竟还敢摆架子、甩脸色。

秦思源冷哼一声,夏国固然需要读书人来传承文化、治理地方,但绝不需要这种抱着旧思想不放、只懂空谈气节的旧式文人。

要么乖乖听话,按他的要求还原先贤着作的真义,要么就滚去玩泥巴,让他们自生自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