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春秋晋国风云 > 第442章 赵鞅怒极伐卫国

春秋晋国风云 第442章 赵鞅怒极伐卫国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3 12:35:49

助蒯聩一举成功即卫国国君之位,这令赵鞅非常满意,非常高兴。

但赵鞅高兴得太早了,因为形势一直在变,卫国的形势变得尤其令人目不暇接。

卫庄公即位后,原本我们心目中那位文武双全极富英雄气概的形象貌似变了。他没能从赵鞅那里学来治国理政的本事,甚至连好好用人的本事也没学来。

他做了什么?

清算!

卫庄公认为,卫国的大部分朝臣都是不忠于他的,于是卫庄公决定除掉一批卫国大夫。

但他又是一个大嘴巴,心中所想便随意说了出来,结果整个卫国人心惶惶。

于是,不少人蠢蠢欲动,准备再次驱逐卫庄公。

卫庄公这才知道自己在卫国根本是根基不稳,令他头疼的是,卫国人因为这些年持续与晋国交恶,普遍对晋国没有好感。

这使得卫庄公为了在卫国站稳脚跟,不得不做出一些迎合卫国人的事来。

赵鞅没有注意到的卫国形势的变化,对赵鞅来讲,真正变化的,正是蒯聩本人。

按理来说,蒯聩登上卫国国君之位,理应来朝见晋国,一方面晋国是中原诸侯联盟盟主,虽然经历了齐国组织的反晋联盟一事。但黄池之会后,晋国仍旧夺回了盟主之位。

晋国既然是中原诸侯联盟盟主,卫国当然要来朝见晋国。

另一方面,赵鞅始终认为,你蒯聩在卫国是堂堂卫侯,但在我赵鞅眼里,至少曾经是家臣。

我帮了你大忙,助你夺回国君之位,在天子面前也说了你的好话,让天子承认了你当上卫国国君的合法性,你也得来感谢感谢我啊。

但赵鞅等了大半年,卫庄公就是不赴晋国。赵鞅有些怏怏不乐,干脆写了一封信给卫庄公。

卫庄公打开一看,信是这样写的:

“曾经,卫侯您在晋国时,是当时卫国的世子,也是我的家臣。如今,卫侯您已经是卫国的国君了,我只好邀请卫侯您赴晋国朝见寡君。否则的话,寡君会认为卫侯您是受我的命令,不来晋国朝见,这样让我实在很为难啊。”

卫庄公叹了口气,赵鞅的信说得是有理有节。他也很后悔,为什么不早点去一趟晋国。

如果早点去,那一切都没有问题。但是,都大半年没去了,赵鞅看来是有些不高兴了。

但是晋国人一向又很霸道,动不动便是扣留别国的使臣,甚至国君。万一自己这一次去晋国,被扣留就完蛋了。

想来想去,卫庄公下了决心:不去。

是的,卫庄公不想冒这个险。

此去晋国,至少有两个隐患,一个是被晋国人扣留的隐患;另一个是自己一走,国内变天的隐患。赵鞅哪里知道卫庄公这个心思?信送出去又过了好些天了,卫侯始终不来晋国。

卫庄公更不知道,这一次他又被卫国人卖了。

原来,赵鞅使者到卫国送上信后,早就有人偷偷来见使者,把卫庄公平时如何对晋国不尊、对赵鞅无礼等添油加醋般说了一通。

而且,这个有人居然正是卫国世子、卫庄公自己的儿子卫疾!卫疾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也想早点登上国君之位!

卫国真是无可救药了,起先是父亲为了小老婆赶走儿子,然后是另一个父亲挖空心思抢了儿子的国君之位,现在又是儿子千方百计要搞死父亲欲得国君之位!

使者回报赵鞅,赵鞅终于火大了。看来,这个蒯聩就是一白眼狼啊。

晋国上军将、执政上卿赵鞅的火可不是随便发发的,他每发一次火,必然伴随着军事行动。

公元前478年6月15日,赵鞅亲率晋国讨伐卫国。

齐国本就一直在提防着晋国,始终关注着晋国动向。本来齐国人非常郁闷,因为近二十年来最铁杆的盟友卫国貌似要倒向晋国了。

现在发现晋国要讨伐卫国了,那还等什么?赶快去救卫国啊。

卫庄公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于是,齐卫再次联手,共同对抗赵鞅亲率的晋军。

战争就这样打响了,曾经的同一战壕中的生死兄弟,现反目成仇站在战场的对面。双方刚列阵对峙,晋军有一战车突然冲出阵向齐卫联军致师。

我们讲了很多致师的场景,即单车挑战,春秋到了这个时候居然还有单车挑战的,这也算是奇了怪了。

致师属于战争礼仪,具体是单车冲向敌阵,以俘虏敌人或者杀死敌人为手段,展示英勇,壮己方士气,灭敌方威风。

赵鞅也不知哪根筋搭错了,按理你亲自率军前去讨伐卫国,讲究快去快回,如果军事实力超越对方,那便开战就是。

但赵鞅既然同意晋军有将士主动前去挑战,那说明两点:

第一,赵鞅一开始并不是想真正与卫国交战,他只是出兵吓唬吓唬卫国人。毕竟自己辛辛苦苦扶持了卫国国君,是希望卫国成为晋国的铁杆跟班小兄弟的。

第二,赵鞅根本没料到,这个时候的齐国居然会来救卫国。要知道,齐国和吴国艾陵一役,齐军损失惨重,至少损失了十万兵马,千辆战车。

但没想到,齐国在短期内又喘过气来了,而且迅速组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至少超过了赵鞅对齐军军力估计的军队规模。

对于卫庄公,赵鞅是非常清楚的,知道这是一员将才,打起仗来不要命的那类。

此时,对方的军队数量要超过晋军,而且晋军出师并非完全有名,这仗不好打啊。

不好打的仗,赵鞅一生中不知碰到多少了,那就提升士气吧。要提升士气,致师是其中一个办法。

但令赵鞅尴尬的是,前去致师的将军居然致师失败,被齐军当场给俘虏了!

再说齐卫联军,齐军统帅是战死艾陵战场的前齐国上卿国书之子国观,以及田氏家族的田瓘,即齐国执政上卿田恒的哥哥。卫军统帅是卫庄公。

这三人分析了一下形势,也认为虽然看上去齐卫联军的将士要比晋军多一些,但卫庄公的将士到底有多少是真心听卫庄公的不得而知。

至于齐军,嘿嘿,人数是有了,但那大多数是刚征召来的新兵。齐国最会打仗的那些老兵勇士,基本牺牲在了与吴国的那场艾陵之役了。

再说赵鞅,那可是全世界最厉害的军事统帅之一,谁曾听说赵鞅率军打仗失败过?中行氏、范氏、邯郸氏三大家族联合成那么强大的势力,都干不过赵鞅。

齐国、卫国、郑国、鲁国、宋国、曹国、邾国等等组成的那么强大的反晋联军,都被赵鞅干趴下了。

这个世界上,谁敢与赵鞅亲率的晋军真刀真枪干一架?

哈哈,别看晋军与齐卫联军对峙着,但谁都不想真正打这一仗!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开演了:田瓘令人把本已五花大绑装入囚车的晋国致师的那位勇士请下囚车,换上勇士原本的衣服,将其盔甲还给他,还亲自接见了他:

“齐国上卿国子命令我,不要怕了你们晋军,我不敢抗命,所以俘虏了你。但是,现在两军是这样一个状态,看起来大家都不愿继续打下去,所以根本不需要您这样的勇士前来致师。既然如此,那就请您回去吧。如果真要打,那就直接开打就是。”

那位因为当了俘虏而史官不齿记录其名字的晋国勇士回报赵鞅,赵鞅是何等聪明之人,立即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好吧,既然如此,那大家就休兵罢战吧。

就这样,一场大战,只表演了一场晋军致师被俘又被放后,剧终落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