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春秋晋国风云 > 第428章 主动与楚国交好

春秋晋国风云 第428章 主动与楚国交好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3 12:35:49

邯郸赵氏,源于赵氏家族的赵衰,到了第二代别出了邯郸赵氏。第一代为赵穿,历经第二代赵旃、第三代赵胜、第四代赵午、第五代赵稷,也是五代而亡。

邯郸赵氏作为赵氏别宗,本一直以来与赵氏家族大宗关系非常交好,但到了第四代宗主赵午时,却与赵氏大宗交上了恶。

赵午中了范氏家族和中行氏家族的离间之计,成为范氏和中行氏家族分裂赵氏家族的一颗棋子,迫使赵氏家族宗主赵鞅不得不对邯郸赵氏痛下杀手。

赵鞅因为要求赵午将五百户自邯郸迁入晋阳一事,最终引发了连锁反应。赵午在极不乐意的情绪中,处理此事拖拖拉拉,惹怒了赵鞅,从而被赵鞅斩杀。

赵午之子赵稷因此对赵鞅恨之入骨,再加上士吉射、中行寅的挑唆,干脆起兵反了赵氏家族,导致了赵氏家族的内讧。

由于赵氏家族内讧,使士吉射和中行寅看到了灭赵氏家族的机会。于是,这两个当时晋国势力最强大的家族联合起兵,全力支持赵稷攻打赵鞅。

赵鞅在差点被灭的极度险恶情况下,得到了晋国其他三卿即智跞、韩不信和魏侈的支持。于是,晋国一场长达八年之久的内乱开始了。

这场内乱,由赵氏家族内讧开始,最终演变为智、韩、赵、魏四大家族与范氏、中行氏、邯郸氏这三大家族的全面斗争。斗争的结果,是范氏家族、中行氏家族和邯郸赵氏被灭。

在这场斗争中,士吉射和中行寅所犯最无语的错,便是居然兴兵攻击晋国都城新绛,这意味着攻击晋国国君。

于是,本来是一场内部各卿大夫家族之间的权力斗争,又演变为范氏、中行氏、邯郸氏反叛晋国的叛乱,成了赵鞅、智跞、韩不信和魏侈四个卿大夫家族为国家平定叛乱的战争。

偏偏这个时候,东方大国齐国在数十年的处心积虑准备后,从晋国全面内战中看到了机会,于是果断出兵干涉晋国内政。

齐国的具体策略便是支持叛乱的范氏、中行氏和邯郸氏,使这场晋国内乱又演变为齐国与晋国的争霸战争。

齐国与晋国的争霸,势必影响到各诸侯国的站队的。由于齐国的多年经营以及晋国的过度索贿,长期被晋国压迫的中原诸侯很快联合起来,参与了以齐国为首的反晋诸侯联盟!

这意味着,晋国的中原诸侯联盟盟主之位,已经完全失去了。如同猴山里新猴王的产生意味着老猴王的死亡,晋国一旦从盟主位置上被推翻,面临着的是可能亡国的威胁!

就这样,世界大战爆发了。卷入其中的列国诸侯有晋国、齐国、宋国、郑国、鲁国、卫国、邾国等传统中原诸侯,还有北狄武装鲜虞国。

在这场由家族矛盾引发的世界大战中,晋国出了个赵鞅,可以说是力挽狂澜,不但拯救了自己的家族于危亡之中,还拯救了自己的国家于危亡之际。

前面,我们讲了很多赵鞅如何打败齐军、郑军、卫军、鲜虞武装,以及战胜中行氏、范氏、邯郸氏军队的军事行动的故事,但忽略了他许多非军事方面的行动。

其实,在这个八年平叛过程中,赵鞅还清除站队到中行氏、范氏家族的其他士大夫家族势力。赵鞅作为当时晋国的柱国之臣,更开展了灵活外交,使晋国避免更危险境地。

这主要就是传统对手楚国。

当时的楚国刚经历过一场差点被吴国所灭的国难,貌似短时间内确实不敢对传统劲敌晋国怎么样,但楚国在英明的楚昭王的领导下,已经全面复苏并再次崛起了。

如果楚国决意加入反晋联盟,甚至主导这个反晋联盟,凭楚国一代明君楚昭王以及全国上下同仇敌忾的士气,晋国无论如何也逃不过被灭亡国的下场!

但赵鞅只用了一招,便取得了楚国的好感,使楚国至少未出一兵一卒干涉晋国内政,甚至也未对其附庸国作出任何不利晋国的指示和暗示。

这一招,便是主动送了一个人给楚国!我们慢慢讲来。

楚国在楚昭王的领导下迅速恢复元气,很快又以一个超级大国的姿态出现在春秋江湖。

赵鞅为晋国中军将,他率领晋军平定中行氏、范氏和邯郸氏的叛乱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与此同时,楚国也正在与叛楚的蛮夷部落交战。

公元前491年夏,楚国讨伐叛楚蛮夷,攻取了夷虎,随后向北进兵,继续进攻打击一支叫蛮氏的部落。楚军进展非常顺利,连续攻占了蛮氏的梁地和霍地。

蛮氏首领蛮子赤率部众逃至晋国的阴地,楚军紧追不舍。就这样,楚军在追击中不自觉进入到晋国境内的阴地,这使驻守阴地的晋国大夫士蔑非常紧张。

毕竟,楚国和晋国两雄相争了一百四十多年,整部春秋史,说到底几乎是晋楚争雄史。楚国那可是世仇,现在楚军不但到了晋国境内,而且到了士蔑所驻守的阴地。

楚军对晋军提出了要求:“我们楚国与贵国是有盟约的,双方一致同意罢兵休战。现在,我们因为平叛的需要,进入到了贵国境内。我们没有其他要求,就是希望贵国能够将叛逆交给我们。如果贵国不愿意,那我们只好违背两位国君的愿望,废除两国盟约了。我们也只好打通少习山,再来听取你们的命令。”

少习山,即在今天的陕西商洛市丹凤县东南部70里处的武关镇,春秋时叫少习关,到了战国时期称武关。

此关建于峡谷间,东西各开一门,关西地势较为平坦。但出关东行,沿山腰盘曲而过,却是崖高谷深,狭窄难行。

楚军所说的打通少习山,意思就是与西方的秦国组成联军,向东取晋国的阴地,再北渡黄河,可直逼晋都新绛。

正因为阴地作为晋南要道,故此地绝不能失。一旦阴地失守,则新绛门户大开,故晋国派大夫士蔑率军在此驻守。

士蔑哪敢作主?立即向赵鞅汇报。

赵鞅听报后,立即对士蔑道:“眼下,我们的国家还没有安定下来,无论如何都不能跟楚国把关系搞僵!还等什么?想办法,把蛮子赤给抓了,送给楚国人吧。”

就这样,士蔑领命,帮助楚国抓俘蛮子赤。士蔑显然是一个有头脑的将军,他组织军队,并召集在阴地的各部戎狄部落首领开会。

士蔑对各戎狄部落首领说,因为有蛮氏部落进入到我们阴里,为搞好各方关系,受赵鞅元帅之命,将分给蛮氏一部分土田,并准许蛮氏在此筑城安家。

这可是大事,当时凡做大事的,必须占卜。

蛮氏首领蛮子赤听到此消息后非常激动,又听闻晋国为自己的部落占卜分地,便前来观礼,看看占卜结果是分给自己哪块土地。

结果这位可怜的蛮氏部落首领上当了,当他出现在占卜现场时,士蔑立即逮捕了他,同时还逮捕了蛮子赤的五位重要将领。然后,将这些人全部交给楚军。

楚国人非常满意,听说晋国人使用了这等奸诈之计,兵不血刃俘虏了蛮氏首领,他们也来了个依样画葫芦。

楚军退出晋国后,带着蛮氏首领一行人到了预定的地方。发出公告说,楚国已经与蛮氏首领达成协议,蛮氏部落从此归顺楚国,楚国划定地盘给蛮氏部落定居,并选址建造蛮氏宗祠。

蛮氏部落本已被楚军打得四散而逃,听闻此等消息,人人都很兴奋,个个都前来观看楚国如何划给蛮氏地盘以及建造宗祠。

结果都上了当,当蛮氏族人到来后,早有准备的楚军悉数将其擒获。

楚国对付蛮氏部落的事是楚国的事,但赵鞅在楚军追击蛮氏部落至晋国战略要地时,非但没有下令阻止楚军进入,反而帮助楚军抓捕了蛮氏首领,主动向楚国示好。

这样的外交方法,两百年来,对强悍的晋国来讲是从未有过的事,这对晋国来讲是向楚国示好,更是向楚国示弱!

是的,赵鞅非常清醒。此时的晋国,再也经不起楚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前来插一脚了。该示弱时,就得示弱。

甚至,为了彻底消除楚国对晋国的潜在威胁,赵鞅还请命晋定公,将晋定公的一个女儿嫁给了楚国国君楚昭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