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春秋晋国风云 > 第421章 铁丘之役扬威名(1)

春秋晋国风云 第421章 铁丘之役扬威名(1)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3 12:35:49

自公元前497年至公元前493年,赵鞅在这么长时间内,经历过这么多战役,我们就三言两语讲完了,实在对不起这位晋国赵氏家族的大牛人了。

铁丘之战,无论如何也不能简略过去了。

前面我们说过,公元前493年8月,齐景公得报说朝歌被围已达三年,粮草不济,齐景公紧急调拨了一千车粮食运往朝歌。

负责押运的,正是春秋号称打不死的小强之称的郑军,主帅为郑国卿大夫子姚、子般。

郑国当然知道这批粮食的重要性,只要朝歌、邯郸坚持住,随着齐国大军在晋国境内不断攻取晋国城邑,赵鞅受到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最终压死赵鞅的,肯定是外力打击下的晋国内部力量。

中行氏、范氏这两大家族可不是一般的大家族,尤其是范氏家族,树大根深,家族势力遍布全晋国。

虽然赵鞅率领晋军主力围困朝歌、邯郸多年,但时间越长,已经受到沉重打击的中行氏、范氏家族势力一定会东山再起。

郑国接受了齐国的这个命令,倾全国之兵护送这些粮食。

那双方大约有多少军队呢?

春秋到了这个时候,军队规模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两百乘、三百乘这样的小规模了。一百四十多年前,晋国与楚国的城濮之战,双方的兵力大约各六七万。

但现在的楚国,单单是在楚灵王时期,便可以征发至少四千乘战车规模的兵力,即四十万!

晋国是与楚国总兵力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那晋国的总兵力到了现在,毛估估也得有三四十万!

晋国三军,中行氏、范氏两大家族至少占了一军,那也至少带走了十万叛军。留了半军由智跞守新绛,那至少留下了五万。

也就是说,赵鞅手头可用之兵大约是十五六万至二十万!

赵鞅要包围朝歌与邯郸需要多少部队?

中行寅、士吉射目前的兵力估计尚有五万。按一比三的围敌比例,赵鞅至少需要十五万左右的兵力去围朝歌。邯郸估计守兵有一两万,赵鞅得再分出个三五万去围邯郸。

这样一算,赵鞅手头已经几乎无兵可派!

郑国是中原一个军事强国,到了这个时候,哪怕是没有千乘兵力,也至少有八百乘吧。

八百乘,那也有六万兵力!

赵鞅得知郑军运粮至朝歌的情报后,顿时紧张起来。围困朝歌的目的就是要让朝歌粮尽军散。但如果粮食得以补充,那还围困个毛线?

必须堵截!

可以估计的是,赵鞅最多能抽调的兵力只有万把人。因为其他的兵力必须用于邯郸和朝歌两城的围困。

赵鞅也一定是估计错了形势,你就一个运粮的辎重队,能有多少野战军护送?郑国最多也不过两三万人。

但令赵鞅目瞪口呆的是,当他率着勉强调出来的万把人赶到郑军运粮队必经之路戚地时,情报显示,郑军总兵力是自己的六七倍之多!

戚地,今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当时属卫国城邑。这里,难道要成为我赵鞅的葬身之地吗?

但如果放任这千车粮食至朝歌,整个平叛形势将会逆转!

赵鞅心急如焚,怎么办?

就是凉拌了,也得阻截这支粮队!

赵鞅铁了心,他率几名随从在戚地附近仔细查看地形,最终选定铁丘作为阻截战场。

铁丘,今河南省濮阳市高新区王助乡铁丘村一带。赵鞅得力家臣阳虎献策道:“主公,敌众我寡,必须虚张声势,以疑郑军。”

怎么个虚张声势法?

按照阳虎的建议,晋军共一百余乘战车,在战车上多插旗帜,当路列阵,正面看来,战车密集相连,不知多少。

家臣乐丁建议占卜,在占卜时故意将龟甲烤焦,然后向全军展示:“神灵旨意非常明确,这场仗,根本不需要占卜便可以战胜敌人!”

郑军很快就要到了,赵鞅发出了战斗动员:“将士们,范氏、中行氏违背天命,枉杀百姓,长期专权。今又叛国,试图灭亡晋国,让晋国人民流离失所。此等叛贼,人人得以诛之!”

“郑国,本是我们晋国的盟国,理应顺应天命,以帮助晋国平定叛乱。但现在郑国无道,抛弃晋国而助长叛乱。”

我在此向上天宣誓:愿与将士们一起,顺应天命,服从君令,推行德义,消除耻辱,就此与郑军一战!”

“将士们,打败敌人,上大夫封赏县,下大夫封赏郡,士得土田十万亩,庶人工商进仕为官,奴隶获得自由!”

“如果战败,与将士无干,只惩罚我一人!我愿受绞刑,死后薄棺无椁,不葬入赵氏墓地!”

一时群情激昂,人人慷慨,士气高涨到了极点!

一切都准备好了,公元前493年8月7日,郑军来了。

赵鞅车右蒯聩随赵鞅登上铁丘,远望郑军人数众多,气势浩大。

蒯聩突然感到一阵害怕,惊慌失措下居然从车上跌了下来。

蒯聩,卫国世子,因卫国内部权力斗争而逃亡至晋国,投靠赵鞅门下。因孔武有力且武艺高强,被赵鞅任命为车右。

见蒯聩这个鸟样,赵鞅车御邮无恤一边扔给蒯聩战车上的拉手带,把他拉上车,一边大声骂道:“人长得五大三粗,胆却象个娘们,是男人的话,就给老子准备奋勇杀敌!”

赵鞅拍拍蒯聩的肩,对将士们高声道:“想当年,文王后人毕万本乃一介庶士,但追随先君献公征战,作战勇猛,不避刀矢,在所参加的七次战役中,都俘虏敌人,立下赫赫功勋。”

“毕万因此受到嘉奖,封为大夫,获得食邑,拥有马匹四百,功成名就。诸位,我们一起奋勇杀敌吧!战场上,唯有勇者才会活下来!”

蒯聩面红耳赤,惭愧不已。被邮无恤骂了一顿,再听赵鞅一番鼓励,不禁豪气顿生,仰天祷告道:

“远孙蒯聩谨告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盟主晋国处于危难,不能平定祸乱,派赵鞅前来讨伐。蒯聩不敢贪图安逸,主动持戟矛参与。”

“不请求生死,唯请先祖保佑,勿使蒯聩断筋折骨,脸上不留伤,以成就大事,获得功勋,不给先祖蒙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