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春秋晋国风云 > 第416章 赵家军退守晋阳

春秋晋国风云 第416章 赵家军退守晋阳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3 12:35:49

听说邯郸氏公然反了赵氏家族,赵鞅勃然大怒,立即派出上军司马籍秦率晋军前往邯郸讨伐赵稷。

董安于非常着急,他对赵鞅道:“主公,平定邯郸之叛,必须解除后方隐患。邯郸氏与中行氏有姻亲关系,中行氏、范氏极有可能趁机来攻,主公必须提早防备。”

赵鞅叹了口气道:“按晋法,先作乱者死。为我赵氏家族的事,动用家兵以防范中行氏、范氏之举,此乃违法。没办法了,只能静观其变,大不了我们就后发制人。”

董安于真急了,他大声对赵鞅道:“主公,所谓后发制人,实乃坐以待毙!既有法曰,先作乱者死,那就让臣来承担这个责任吧。主公权当不知,臣准备调动军队了。”

赵鞅欣慰地看着董安于,他知道这位忠心不二的家臣所虑完全是对的。虽然,这次是赵氏家族内部的事,但中行氏、范氏一直对赵氏家族虎视眈眈,就等着你赵氏家族内部大乱。

如今天不佑赵,由于邯郸赵氏的反叛,给了范氏家族和中行氏家族天大的机会,这两家趁机攻打赵氏家族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没有必要的防备,到时麻烦大了去了。

在赵鞅默许下,董安于行动了。他把赵家军主力部署在都城新绛,并且沿新绛至晋阳的路上相继设置了三道防线。

董安于的部署意图很明确,一旦情况危急,他至少可以保护赵氏家人平安撤至晋阳。

此时的晋阳,已然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大城了。

公元前497年6月9日,赵氏家族内部一场火拼爆发了。赵鞅根本不把邯郸的赵稷放在眼里,他以平定邯郸赵氏叛乱为名,命籍秦率上军讨伐邯郸。

晋上军,这兵力足够了!只要不出意外,不出几天便可以拿下邯郸!

但是,意外总是要出现的!

因为赵鞅万万没有想到,他自以为这是一场赵氏家族的内部矛盾,对背叛了赵氏家族的邯郸赵氏,自己作为赵氏家族宗主有着充分的理由派兵平叛。

他派出的军队是及时的,平叛的理由也没错。但是,他任命的主将却选错了人!

因为晋军司马籍秦,本就是中行寅的人!

籍秦,晋国公族大夫,其父亲为创造了“数典忘祖”这个成语的籍谈。

籍谈去世后,其子籍秦继承了家业。籍氏家族原本与智氏家族关系紧密,但由于智氏家族曾经一段时间依附于中行氏家族,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籍氏家族宗主的籍秦果断投向了权势更大的中行氏家族。

籍秦多次追随中行氏讨伐鲜虞,平定王室之乱,战功赫赫,被提拔为上军司马。如今,籍秦完全成了中行氏家族的家臣,只是隐藏得比较深而已,连老练的赵鞅也不知情。

血气方刚的赵鞅没有去好好对籍秦作一番严格的政治考察,他只知道籍秦是智氏家族的人,此时的晋国中军将正是智跞。

这样的主将,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籍秦率军出发了,但他故意走得很慢。籍秦一边走马观花地行军,一边派人把相关情况向宗主中行寅作了汇报。

中行寅听说赵鞅调动军队攻打邯郸,顿时来了精神:机会终于来了!

什么机会?

中行寅放的长线,此时终于要钓到大鱼了!

这根长线,正是邯郸氏!鱼饵是自己的女儿,大鱼,当然是赵氏家族大宗的宗主赵鞅!

中行寅一边指示籍秦,大军到达邯郸后,对邯郸围而不攻。待中行寅、士吉射这边作足准备,与邯郸军一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转而攻杀赵氏家族!

这里要理一理几个人的关系:中行氏家族宗主中行寅是邯郸氏宗主赵稷的外公,范氏家族宗主士吉射是中行寅的亲家。

中行寅有几个宝贝女儿,其中一个嫁给了邯郸氏的赵午,一个嫁给了士吉射的儿子。

也就是说,此时的中行寅、士吉射、赵稷三人互为姻亲关系。

尤其是对中行寅来说,你赵鞅居然出兵攻打我外孙赵稷,于情与理,我这个做外公的必须出手相助。

士吉射的理由更充分,既然亲家与别人打架了,那自己不帮有违人情道义,那就帮吧。

这些理由都是这范氏、中行氏两家内心里的,明面的理由,则是对晋定公讲的这个样子:“主公,赵鞅私自动用军队,这是搞内乱!依法,始作乱者死。臣请讨伐赵鞅。”

晋定公哪有什么意见敢发表?

中行寅和范吉射见国君没反对,那便当作是同意了。

那中军将智跞呢?

不去管他了,他就一个守成的主,居然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了赵鞅,这种人本就是欠收拾的料。

中行寅与士吉射很快召集了各自的州兵府丁,然后指示籍秦,撤了邯郸之围。

邯郸的赵稷早就知道了外公中行寅的计划,立即将邯郸兵马集中起来,与籍秦所率的晋军合兵一起,向在新绛的赵鞅杀来。

赵鞅惊呆了:四路人马,范家军、中行军、邯郸军和籍秦的晋上军,居然都杀奔向自己!自己赵家军这点兵马,哪里是对手?

极度被动下,赵家军被打了个大败亏输。幸亏董安于提前作了准备,赵鞅命令赵氏家人立即退出新绛,在赵家军的保护下,撤退至晋阳。

四路兵马迅速追至,将晋阳城团团围住。

中行寅亲自指挥攻城,但攻打了整整一个多月,晋阳固若磐石,纹丝不动!

中行氏、范氏和赵氏开撕了,那晋国智氏、韩氏、魏氏这三大家族呢?

智跞、韩不信和魏侈这三卿当然没闲着,三人都立即紧急行动了起来,都为了自己家族利益最大化在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如何站队?

中军将智跞是六卿中地位最高但家族势力最弱的人,他一直以来最大的依靠是国君,但国君实在太弱了。

智跞当然要改变这个局面,所以他把很多国家大事尤其是外交事务都交给了中军佐赵鞅,自己专心于国内事务。

所谓的国内事务,就是如何抓住机会,对晋国六卿班子组成人员来一个大换血,以保证自己中军将的权势!

历史上,晋国的中军将几乎是说一不二的实际掌控者,但自从范鞅作为中军佐不断挑战当时中军将魏舒开始,这个地位便受到了严重影响。

尤其是当中军将魏舒遇突发事件而死于任上后,居然被继任的范鞅给予了降低丧葬规格的惩处,这使晋国中军将的地位开始下降。

到了智跞当中军将时,已经到了谁都可以不把中军将当回事了的地步!

智跞将大把的精力用于重组内阁的思谋上,但这样的事是需要高度保密及小心谨慎的。

在智跞的布局里,现在最嚣张的便是中行寅。而且中行寅素有恶行骂名,只要有机会,那就把你中行氏从六卿班子中驱逐出去!

找谁来替中行氏的卿位呢?

梁婴父就很不错。

梁婴父,赢姓,与赵氏同源,曾经的晋国大夫梁益耳之后,论辈份与赵鞅同辈。

如果启用梁婴父,赵鞅一定同意,至少要比中行氏的那些家伙要好得多。

智跞之所以想提拔重用梁婴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梁婴父已经成了自己的智氏家族家臣!

至于范氏家族,智跞已经看到了范氏家族的隐忧。

范氏家族宗主是士吉射,但他有一个庶兄叫范皋夷。一直以来,两人不和,但两人都继承了父亲范鞅的一面:狠毒且善谋。

范皋夷知道自己在范氏家族内部是没什么花头了,他立即亲近中军将智跞。

智跞当然知道这位仁兄的几根肚肠,但如果有机会能够让范皋夷取代士吉射,那是符合智氏家族利益的。

也就是说,在智跞的布局里,今后的晋国六卿应该是这样的:智跞、赵鞅、韩不信、魏侈、梁婴父、范皋夷!

那韩不信和魏侈呢?

这两家,只认准一件事:只要能够搞死范氏和中行氏,他们就干!

因为,韩不信与中行寅不和,魏侈与士吉射不和。

而在历史上,韩氏家族和魏氏家族,一直与赵氏家族是交好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