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春秋晋国风云 > 第344章 魏舒创步兵方阵(上)

春秋晋国风云 第344章 魏舒创步兵方阵(上)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3 12:35:49

世界和平了,晋国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将世界和平的大环境给真正利用好。所谓的世界和平,那是指中原各国包括秦、楚、齐、晋、郑等传统诸侯之间的和平。

而像晋国这样的列国诸侯之长,当然还得履行好拱卫周王室的重要职责。

拱卫周王室,那便是抵御外敌入侵。对晋国来讲,这个时候的外敌,就只剩下戎狄部落了。

其实,早在晋悼公时期,晋国便采纳了魏绛的和戎之策,使大量戎狄部落归服了晋国。

晋国也正是因为此举,将大量军力集中起来对付楚国、秦国、齐国等几个大诸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难道现在的戎狄都反叛了晋国?

当然没有。大量的戎狄武装所建立的那些个小国或部落联盟,看到了晋国的强大,更看到中原诸侯弭兵会盟后,都定期朝见晋楚两大国。

于是,有一部分具有政治眼光和战略眼光的戎狄之国就主动前来晋国朝见。

按理,此时的晋国真的没有任何战事了。

但是,对卿大夫士大夫来说,没有战功,怎么获得进一步提拔?至少晋国八卿中的中行吴、魏舒等人是这样想的。

他们真的渴望打仗,按步就班地等着提拔,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军将。

“元帅,讨伐狄人吧。现在我们晋国的军事力量要重点对付狄人,晋国的光辉历史,就是不断讨伐戎狄获得领土的历史。”中行吴对当时还健在的中军将赵武讲。

赵武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但内心实在不想打仗。但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知道不给中行吴这样的好战分子以机会,那肯定怨恨自己。

“你真的要打仗,那便带着你的上军去吧。”赵武虽然不高兴,但中行吴提出的意见并非没有道理。

趁这个时候,赶快扩张地盘,这也符合晋国的国家利益。

中行吴看中的便是大原,即如今的山西太原一带。

公元前541年夏,晋军以中行吴为主将、魏舒为副将,出动三军中的上军,向盘踞在大原的北狄武装发起进攻。

大原地势开阔平坦,正适合晋军战车部队全线推进。晋军的战斗力之强悍,确实在当时的春秋江湖是首屈一指的。

北狄武装哪里是对手?晋战车方队所到之处,北狄武装纷纷败退,退守山地险隘。

中行吴洋洋得意,首战告捷,自己作为新一代晋国名将的形象正在初步形成。

部队稍作修整后,中行吴命令魏舒率一支部队继续追击北狄武装。追击,那便是要向北狄人据守的山地险隘处追。

晋国一开始士气高涨,人人都想着自己获得军功后的各种奖赏。

但是,意外发生了,由于战车进入山地,山道狭窄,到处都是险隘,战车根本无法展开,勉强进军也只能依次而行。

先头部队刚进入山地,原本一触即溃的狄军突然从漫山遍野处杀来,十几人围住一辆战车,轻易便杀死车上甲兵!

战车顿时瘫痪于地,晋军后续战车根本无法上前,整个就乱了套。

魏舒急令撤军,总算将大部队撤至地势平坦处,一清点,损失战车数十辆,百余甲兵牺牲。

魏舒眼睛都红了,慰问了受伤将士后,他开始思考起这场仗来。

很显然,在平原地带,狄人根本不是晋军的对手。但在山地突兀地带,晋军却吃了大亏。

原因何在?

原因就在战车本身!

是的,四马拉的战车,进入山地地势突兀处便无法自如展开,转向调头都不灵活。

尤其是到了狭窄地带,晋军无论是战车上的优势还是兵力上的优势都荡然无存!

反观狄军,虽然人数不及晋军,但清一色步兵,凭着地势险要而伏,出击灵活。

在长期与晋军交战过程中,狄军也摸清了晋军战车的弱点。你一辆战车无非三人,车右、车左和车御。只要先干掉你车御,战车顿时陷入瘫痪。

战车上的将士往往是身裹厚甲,但一旦战车失灵,狄军十数人围将上来,任凭你甲衣再厚,也是双拳难敌四手。

所谓武功再高,也怕菜刀,人家一窝蜂上来,还不是被斩瓜切菜般?

魏舒一拳砸在自己的帅案上,他对中行吴道:“元帅,对付狄人,战车无效。我要重新组织一支步兵,一支重步兵。

不用战车,就用重步兵与之对抗。弃战车,狄人之优势我一样有,重甲武装,更胜狄人一筹!”

中行吴也正在头疼,魏舒此言一出,顿时醒悟过来。

他盯着魏舒道:“本帅不管将军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战胜狄人,随便你武装轻步兵还是重步兵。将军尽管去做,本帅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有了中行吴的支持,魏舒仔细思索一番后,下令阵前改革军制。

于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军制改革在这场大原之战中产生了,那便是魏舒方阵!

所谓方阵,其实指的便是一个战斗队形。战斗队形是冷兵器时期军队在投入战斗时,根据地形条件、敌我实力等具体情况而布置的队形,分进攻队形和防御队形两种。

一开始,战斗队形起源于原始的狩猎活动,以围捕猎物为目的而组成,主要是进攻性队形。到后来,逐步应用于战场。

在战场上统帅根据敌军军力情况以及战役目的,当发现己方不宜发动进攻而只能防御时,便相应有了以防御为主的队形。

方阵,正是自夏商以来最流行的战斗队形,其特点是攻防比较平衡。

其基本队形便是一个大方阵都由很多个小方阵组成,符合“阵中容阵”的要求,即方阵中央兵力少,四周兵力多。

中间兵力少,可以虚张声势。四周兵力多,可以更好的防御敌人进攻。

我们在电视剧可经常看到这样的方阵,即一支强大的军队,从高处望去如同一个个方格组成的,每个方格中间都是空的。

但站在阵前,会发现这是一支数量大得惊人的军队。

作战双方以徒兵、战车排成密集的方阵,以冲杀格斗决定胜负,是贵族战争的典型战法。

到了大周王朝时期,自西周以来直到春秋末期,中国的战争往往遵循着贵族战争的模式,方阵的使用得以延续。

但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兵器技术的提升以及战斗规模的扩大,战斗队形由简单的方阵向多种阵形演变。

方阵开始有了“奇”、“正”、“游兵”等单位,并可进行方、圆、曲、直、锐等阵形的变换。

在战车为王的春秋战场上,无论战斗队形怎么变化,总体还是以方阵为主。

因为战车的主要特点是其强大的冲击性,想想看,四马所拉的战车,数百乘朝着同一个方向冲击,其冲击力是何等壮观,其对敌方造成的杀伤力是何等强大,对敌人造成的打击效果是何等震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