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春秋晋国风云 > 第157章 魏氏家族那点事

春秋晋国风云 第157章 魏氏家族那点事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3 12:35:49

强大的晋国,到后来战国时期被韩、赵、魏三大家族给瓜分了,在晋国基础上成就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

晋国是一个卿大夫家族势力极其强大的国家,任何一个大家族能够做到经历数代甚至十数代而长盛不衰,与一代代家族掌舵者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笑到最后的韩、赵、魏三大家族。

赵氏家族我们一直在讲,韩氏家族的历史前面也已讲了,这里我们主要讲的是魏氏家族那点事。

晋国魏氏家族,源于天子之姓,姬姓。周武王灭商朝后,把十五弟毕高封于毕地,约在今陕西咸阳一带,建立了毕国。毕高后人有以毕为氏的,遂成为中华姓氏文化中毕姓渊源之一。

毕高在周王朝是一位大名人,周王朝建立起,他受王命,负责处理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

据说,毕高采取了宽大为怀的政策,平反了大量冤案,对那些商王朝时因直谏受迫害的商臣予以重用,从而受到人们爱戴。

周成王临终时,按周成王遗命,毕高与周公、召公辅佐周康王。在毕高等人的辅佐下,大周王朝安定繁华,史称“成康之治”。

毕国最初是拱卫大周王朝都都镐京的重要藩国。到了西周末,随着犬戎不断入侵西周,毕国被西戎所灭,毕高的后裔散居各地,其中一支便流落到了晋国。

毕高后裔中有一个叫毕万的,便在晋国出仕。

公元前661年,毕万作为晋献公的车右将军,在晋国伐灭耿、霍、魏三国战役中获得战功,被晋献公封为大夫,获封地魏邑。

从此其后世子孙便以魏为氏,这便是魏姓渊源之一。

毕万之孙魏犨是晋文公重耳年轻时五位最好的朋友之一,与赵衰、狐偃、胥臣、先轸等一起被评价为晋国五杰。在重耳流亡列国时,整整十九年,魏犨一直追随左右,可谓功莫大焉。

晋文公即位后,赵衰、先轸、贾佗、胥臣、狐偃、狐毛等人纷纷得到重用,而魏犨却仅仅获得了一个晋文公车右的职位,所以心中相当不平。

同样与他感到愤愤不平的还有一起陪重耳流亡的颠颉,于是在晋国讨伐曹国之战中,两人不遵号令,故意杀了晋文公特意交待要保护的曹国大夫僖负嘉。

这件事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晋文公勃然大怒,颠颉而被处死,魏犨被撤职。从此,魏犨就淡出晋国政坛,最后郁郁寡欢而逝。

魏氏家族也因此受到冷落,他们现在除了一块封地魏邑和一个大夫的世袭级别外,已经在晋国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魏氏家族,基本被人们所淡忘了。但有一个人一直没有淡忘魏氏,他就是赵衰。

赵衰总是给人以冬日之日的温暖,他关心韩氏家族,甚至收养了韩厥,当然也一直关心着魏氏家族。

魏犨与赵衰也是少年时结交的朋友,现在赵衰之子赵盾成了晋国执政上卿、中军元帅,当然也是要继续关心魏氏家族的。

魏犨共有四个儿子,嫡子魏悼子以及魏颗、魏锜、毕阳。

魏悼子是魏氏家族发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但史料居然没有记下他的名字,而只是记下了他的谥号悼子。那他究竟叫什么名字呢?应该叫魏寿余!

虽然有的史料把魏寿余称为魏犨的兄弟,但魏邑的实际拥有者是魏寿余,而能够继承封邑的,必须是由家族宗主指定的嫡子。

严格来讲,继承家业的,应该是嫡长子,这是周礼的规定。但很显然,在列国诸侯的卿大夫家族里,立贤已经成了一个趋势。

因为唯有贤能的儿子,才可以保住家业,特别是在晋国这样权力斗争尤其激烈的诸侯国内。

魏悼子作为魏犨的嫡子当然是要继承魏邑的,而魏寿余正是魏邑大夫,即魏邑的实际拥有者,那魏悼子与魏寿余应该是同一人。

如果,秦国与晋国的关系一直是和睦相处的,那魏氏家族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但现在形势变化发展太快了,由于秦、晋两国交恶,魏氏家族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因为魏邑的地理位置非常麻烦,魏邑就在河东,与河西的秦国隔一条黄河相望。现在晋国主要敌人之一就是秦国,秦国三天两头要侵犯晋国,魏邑当然是首当其冲的。

魏寿余很焦虑,他很羡慕那些远离秦国边境的大夫,羡慕着他们有一块安全的封地。

由于魏氏家族的没落,自己作为家族宗主,要保住家业,最好的办法便是将魏氏家族从魏邑迁到其他地方。

也就是说,魏寿余一心想着换块地,一块安全的可以延续家族的好地。

魏寿余找赵盾商议此事,赵盾就把这事记下了。赵盾一直想着,有朝一日,一定要帮魏寿余解决此难题了。

现在,赵盾手头已经有了一块好地,那就是原本属于先氏家族的霍邑。

霍邑是原霍国都城,在今霍州市境内。先氏家族经历了先轸、先且居两代之后,到后来先蔑出逃秦国、先克被杀等一系列事件后,现在可以说是整个先氏家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虽然先克还有一个儿子先谷在,但先谷继承的是先氏主要封邑原邑。霍邑如今归入晋国公室,主要原因是霍邑可能是先都的封邑。

先都居然参与刺杀了先克,被依法处死,其封邑当然得没收。

赵盾手头有了霍邑,那就把这块地给魏氏家族吧。

但这必须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魏氏家族必须得为晋国立下功劳,自己才可以名正言顺地让魏氏家族把封邑从魏邑换到霍邑去!

现在机会来了,大家都在想着怎么把士会召回国。

赵盾很快便有了主意,因为手头有几个问题,正好可以一并解决:

一是要让士会回晋国,那就得给士会足够的好处,这个好处正是一块封地。

二是要让魏氏家族换块封地。

三是要让魏氏家族立一个功劳。

于是,赵盾想出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为了让士会回晋国,那给士会一块土,具体正是把魏氏家族的魏邑。

为了让魏氏家族让出魏邑来,那就应该给魏氏家族另外一块地,具体正是翟邑。

为了让魏氏家族换地,那得让魏寿余立一个功劳。具体正是这个功劳要围绕着召回士会这件眼下最重要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