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春秋晋国风云 > 第144章 狐赵的立君之斗

春秋晋国风云 第144章 狐赵的立君之斗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3 12:35:49

公元前621年8月,雄主晋襄公在即位短短7年后,因积劳成疾而病逝。

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正当壮年意气风发的晋襄公会突然病逝!

连晋襄公自己也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居然就要了自己的命,已然成就诸侯霸业的晋国顿时懵了。

准确地讲,是晋国六卿班子成员集体懵了,而最懵逼的当然是刚刚担任中军元帅的赵盾。

赵盾执政晋国仅仅才半年多点,便摊上了两件大事:办理国丧和拥立新君。

办理国丧是国之大事,但这个大事没多大问题,因为一切都有礼制,严格按规定动作来。

拥立新君也是国之大事,一开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大事也没多大问题。因为,晋襄公只有一个儿子,而且是刚一出生便已经被立为世子了,这便是世子夷皋。

世子夷皋即位,天经地仪,有什么难的?

但在赵盾看来却是难上加难,因为世子夷皋年仅4岁!

这使赵盾不得不犯起愁来。

至少现在,自己这个中军元帅的地位极其不稳。可以说,这个中军元帅是太傅阳处父为报赵氏之恩,从晋襄公那里争取来的。

为了这个中军元帅一职,原本交好的赵、狐两大家族已经种下了矛盾。

晋襄公在,他的地位是稳的。但晋襄公不在了,这个地位便岌岌可危了。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君,凭赵氏家族的力量,很难跟根深叶茂的狐氏家族抗衡。

如果立世子夷皋,那就立了一个娃娃国君,谈什么强而有力?

赵盾立志为晋国鞠躬尽瘁,这更需要一个英明有为的国君,他的政令需要国君的大力支持。

眼下的晋国虽然号称中原霸主,但不管如何西有强秦,南有强楚,秦楚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晋国已然结盟。

为维持霸业,要做的事太多了,赵盾真的需要一个强大的依靠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个强大的依靠力量,无疑便是国君。

但一个娃娃国君,能成为自己的依靠力量吗?

晋国不同于其他诸侯国,晋国是一个公室势力极其薄弱、大夫势力极其强大的诸侯。

此时的晋国,公室一脉,自晋献公以来,便是群公子都在国外发展,国内仅余一个世子。

如果国君太年幼,则公室势力更弱小,这必须导致大夫势力更强。这肯定不利于晋国的长盛久兴,赵盾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无论如何,晋国国君必须强而有力,这才有可能压制各大家族!

立世子夷皋为国君,赵盾实在下不了决心。但立世子夷皋为君却又是必须的,因为按照规定,世子夷皋作为世子,理应继承晋国国君之位。

甚至还有一个强有力的理由,那便是晋襄公临死前,在病榻前对晋国六卿交代的后事中,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众卿好好扶持世子夷皋,辅佐他成为晋国历史上的又一代明君。

上有礼法规制,下有先君遗命,赵盾啊赵盾,你就干脆果断一点,直接宣布立世子夷皋为新君不就得了么?

但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赵盾的性格生来便是谨慎的,他总力求一个无论大事小事均必须完美无缺。

站在先君要求以及礼法规制要求上讲,当然必须立世子夷皋为君。

但站在晋国当时的实际来讲,晋国需要一位强而有力的国君。

考虑来考虑去,赵盾决定召开六卿会议来共同商议此事。

一开始大家都感到奇怪,你赵盾怎么了?这不明摆着要立世子夷皋为国君,你搞什么飞机?

赵盾叹了一口气道:“诸位,按理确实应该立世子夷皋为君,但大家看看现在的国内外形势,令人担心呐。

秦国屡屡挑衅,楚国蠢蠢欲动,中原诸侯总是随风而倒,乱世啊。古人云,乱世当立长君啊。世子夷皋年仅四岁,怎么治国理政?”

狐射姑本就对赵盾有意见,听赵盾讲后心想:“你这个古人云,是哪个古人?我看是你自己瞎编的吧。你赵盾就是没本事,要让我当中军元帅,当然直接立世子夷皋了,

国君年幼,那晋国大权不是完落到自己手里?笨蛋一个。

既然你要给自己找麻烦,那便给你些麻烦吧。”

但嘴上却不这么说,狐射姑道:“元帅所言甚是,当前咱晋国内有大丧,外有强敌,确实应该考虑国君人选的问题。我看此事就这么定了,在先君文公的诸公子中选择一位来当国君吧。”

作为中军佐,六卿班子中的第二把手,狐射姑的发言当然是很有份量的。

中军帅佐意见一致,大家还有什么意见?

于是,大家都表示赞同。

大家对赵盾的感觉就是认为他是一切为了国家,绝无贪图半分权力之念,觉得他是一个好元帅,是众卿中值得尊重和拥护的带头大哥。

会议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不立世子夷皋,改立晋文公的其中一个儿子,即晋襄公的某位兄弟来继承晋国国君之位。

那就产生了第二个问题:晋文公的儿子有好几个,选谁呢?

赵盾早有心中人选,他提议由公子雍来继位。

公子雍是谁?

晋文公的其中一个儿子。

我们先看看晋文公的夫人们,据说晋文公有九个夫人,当然应该有不少儿子的。

娶自齐国的齐姜夫人,就是那位把重耳灌醉逼他回国夺位的那位,但没有生子。

娶自翟国的季愧夫人,就是重耳在翟国流亡是陪伴了他12年的那位赤狄部落公主,生了一个女儿,即后来嫁给赵衰的赵姬。

娶自秦国的文赢夫人,就是秦穆公一次性嫁了五位秦国公族女子给重耳,其实真正嫁的是文赢,其他四位都是媵女。

这个文赢就是崤山之战后,要求晋襄公释放孟明视等秦国俘虏的那位太后。

娶自秦国的怀嬴夫人,秦穆公之女怀赢,本是嫁给晋怀公的。但晋怀公逃归晋国后,秦穆公将怀赢以媵女身份嫁给重耳。重耳知道实情后,正式娶怀赢为夫人。

本来按晋文公的意思,是要让怀赢成为第一夫人的。晋文公尤其看重与秦国的关系,但怀赢为人贤德,她坚持让位,一让便让到了第四位。

娶自逼国的逼姞夫人,生了公子欢和伯姬。但逼姞夫人不是有福之人,她很早便在蒲城去世了。

重耳逃离蒲城时,丢下了年幼的子女。为表扬怀赢让位之贤,晋文公将长子公子欢和长女伯姬过继给怀赢,并立公子欢为世子。

后来,公子欢继位为晋国国君,这便是晋襄公。

接下来便是杜祁夫人,生了公子雍。杜祈夫人非常贤德,她本来排名在前,但主动让位,把自己的排名降到了怀赢之后。

晋文公非常赏识杜祁夫人,爱屋及乌,便把公子雍送到了秦国发展。

公子雍也不负父母之望,在秦国一步步得到升迁,居然官至亚卿。

据说,晋文公还有一位来自周王室的夫人,其子公子黑臀是晋文公的小儿子。公子黑臀,那是要放在后面我们要好好讲的。

史料提到排名第九的夫人叫辰赢夫人,生了公子乐。

据说,辰赢夫人也曾经侍奉过晋怀公,后来都成了晋文公重耳的夫人,这与怀赢是一样的,所以有人怀疑辰赢便是怀赢。

但怀赢的排名是在前面的,绝对不是最后,所以又有人认定这两人不是同一个人。

是否还存在一种可能:当时秦穆公嫁五女给重耳时,辰赢与怀赢以及其他两女都是公主文赢的媵人!

后来怀赢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名分与地位,辰赢则是因为生了公子乐也得到了名分与地位。

当赵盾提议,让在秦国担任亚卿的公子雍回国继任国君时,狐射姑当场就表达了反对意见:“不可,目前秦、晋两国交恶,这些年秦国对晋国屡屡挑衅,国人们恨透了秦人。

公子雍作为秦国重臣,并没有阻止秦人侵扰晋国,甚至可以相信的是在背后挑起事端的,正是公子雍,至少他负有重大责任,这样的人当晋国国君,国人们必定不服!”

赵盾心道:论才干论声望,眼下晋国除了公子雍,还有谁更合适?既然你狐射姑反对,那先听听你提议何人吧。

于是赵盾道:“那依你所见,立谁为好?”

狐射姑略一思索道:“那还有谁啊?只能是公子乐了啊。”

赵盾盯着他:“立公子乐?理由呢?”

狐射姑根本没作好准备,他的心机远不如赵盾,此时见赵盾将皮球踢给了自己,情急之下张口就道:

“这个理由不是明摆着吗?公子乐的母亲辰赢,先后受到过怀公和文公两位先君的宠幸。立她的儿子为国君,国人们应该会拥护的。”

此言一出,顿时哗然一片,六卿会议上顿时窃窃私语起来,有人轻声道:这算什么理由?受到过两位先君的宠幸也居然是理由?

赵盾让会议氛围稍稍乱了一乱,咳了一声,正色道:“此言差矣!作为国君,应该要看才干学识和德贤名望,且不说公子乐有什么贤德之名外传,有什么能力水平展现。

单说他的母亲辰嬴,在先君文公的众夫人中,她的地位最为低下,凭着生了公子乐而荣升夫人之位。你刚才所言,辰赢曾经侍奉过两位先君,这实在不足以立公子乐为国君的理由。

公子乐久居陈国,那是一个民风日下、国力薄弱的小国,大夫可知公子乐在陈国的情况吗?我早已派人调查,公子乐在陈国不思上进,不务正业,整天吃喝玩乐,连先君文公都对他失望透顶。

相反,公子雍的母亲杜祁美德感人,本在先君文公众夫人中排名最前。但她为人低调,主动让位,这让先君文公对她极其欣赏。因此将公子雍送到了秦国发展。

在秦国,公子雍表现出了一位大国公子的风范,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深得秦君的赏识,现官居亚卿,无论是才干学识还是道德品行都声播于外。

再加上公子雍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这样的人回来当晋国国君,我晋国有望矣。

至于你说近年来秦国屡屡进犯晋国,那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公子雍既在秦国为官,当然得为秦国谋政。如果他回国即位,就能为晋国谋政。

秦国现在是我们晋国的大敌,公子雍回国即位,凭他在秦国这么多年的经历,一能够改善与秦国的关系,二对秦国知根知底。除了公子雍,还能立谁呢?”

赵盾洋洋洒洒一番高论,不但让狐射姑听后无言以对,还彻底让其余四卿都点头称是。

就这样,六卿会议表决,除狐射姑一票反对外,其余都赞同赵盾意见,会议决定拥立公子雍为新任晋国国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