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四合院:开局傻柱拒绝道德绑架 > 第330章 立刻行动,从多头转为空头

东京,1987年深秋。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混合气息——既有股灾席卷全球后残留的恐慌尘埃,又充斥着这个岛国经济空前繁荣所特有的、近乎癫狂的自信与奢靡。

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在夕阳下反射着刺目的金光,仿佛整个城市都在燃烧着过剩的财富。

何晓站在位于港区一栋高级写字楼顶层的办公室落地窗前,俯瞰着这座被誉为“世界之都”的城市。

他的目光深邃,没有像窗外那些行色匆匆、意气风发的东京人一样,被眼前的繁华彻底迷醉。

相反,他看到的是一片被吹胀到极致的、闪烁着危险光芒的巨大泡沫。

“何先生,数据出来了。”身后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是他的核心操盘手,来自华尔街的马克·威廉姆斯。

马克递过来一份厚厚的报告,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日经225指数的实时波动、主要成分股的资金流向、以及各大机构的持仓分析。

何晓转过身,接过报告,却没有立刻翻开。

他的指尖轻轻敲击着光滑的桌面,发出有节奏的轻响。

“马克,你怎么看现在的日经指数?全球股灾的阴影下,它似乎只是打了个喷嚏,就又昂起了头。”

马克耸耸肩,脸上带着华尔街精英特有的、混合着精明与些许傲慢的神情:“何先生,恕我直言,倭国现在的情况,和美丽坚完全不同。

三村永平当年的乐观,现在看来并非没有道理。

这里的土地价格还在以惊人的速度上涨,企业利润报表漂亮得令人难以置信,银行系统充斥着流动性,国民消费热情高涨……这一切都在支撑着股市。

这次全球性的回调,对我们来说,是绝佳的入场机会。

就像您之前说的,抄底。”

何晓走到巨大的显示屏前,上面正跳动着日经指数的K线图。

那根代表指数的线条,在经历了十月中旬那场席卷全球的“黑色星期一”暴跌后,确实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

短短几周,已经从最低点反弹了近15%,重新站上了点关口。

市场情绪似乎已经从最初的恐慌中恢复过来,甚至变得更加亢奋——仿佛那场股灾只是为这场盛宴增添了一点刺激的佐料。

“抄底……”何晓低声重复着这个词,嘴角勾起一丝难以捉摸的弧度。

他想起了自己之前因为过早收手而错过的巨额利润。

当时,他基于对全球经济周期的判断和对日本经济过热的本能警惕,在指数冲上点后就逐步减仓,转而布局其他市场。

然而,日本股市和楼市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无视一切警告,继续狂飙突进。

那些坚持留在场内的财团和华尔街资本,赚得盆满钵满。

他的“保守”,在旁人看来,甚至显得有些愚蠢。

“是的,抄底。”马克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鼓动,“现在点左右,正是建立多头头寸的黄金时机。

我们预测,到今年年底,突破点甚至冲击点都是大概率事件。

而明年,1988年,市场普遍预期指数将挑战点,甚至更高!现在入场,成本优势巨大。”

何晓没有立刻回应。

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一支笔,在一张白纸上飞快地计算着。

他脑海里回旋着刚刚经历的全球股灾。

那场起源于华尔街的暴跌,如同多米诺骨牌般瞬间推倒了全球主要市场。

他亲眼目睹了资本如何在恐慌中瞬间蒸发,又如何利用信息差和资金优势,在废墟上精准地收割恐慌盘,完成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财富转移。

他旗下的“博益资本”正是在那场风暴中,凭借着提前布局的空单和对冲策略,不仅毫发无损,反而实现了惊人的盈利。

那场实战,让他对“金融炼金术”的本质有了更深、更冷酷的认识——它既是创造财富的机器,更是吞噬弱者的绞肉机。

“马克,”何晓放下笔,抬起头,目光锐利,“你说得对,现在是入场的好时机。

但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做多。”

马克愣了一下:“您的意思是?”

“对冲。”何晓清晰地吐出两个字,“我们必须在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和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做多日经期指,享受泡沫膨胀的红利;但同时,也要为泡沫破裂的那一刻,准备好收割的镰刀。

做空,同样是我们计划的一部分。”

马克皱起了眉头:“何先生,我理解您的谨慎。

但以倭国目前的经济势头,泡沫破裂的风险至少在短期内是极低的。

我们团队做过详细的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即使发生一定程度的回调,多头头寸的利润也足以覆盖空头可能产生的有限亏损。

现在进行大规模对冲,会显着降低我们的潜在收益率。”

何晓走到马克面前,直视着他的眼睛:“马克,你在华尔街见过太多‘这次不一样’的故事了。

告诉我,历史上哪一次巨大的泡沫,不是在所有人最乐观、最自信的时候破裂的?三村永平当年难道不乐观吗?他看到的难道不是一片繁荣景象?结果呢?资本的本质是逐利,更是嗜血。

当所有人都挤在船上狂欢时,谁来做那个提前发现冰山并准备好救生艇的人?谁又能在船沉没时,成为那个手持渔网打捞落水者财富的人?”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博益资本的宗旨,不是追求最高风险下的最高收益,而是在可控的风险范围内,获取稳健且可观的利润。

贪婪会让人盲目,而恐惧,有时是生存的本能。

我们必须做对冲。”

马克沉默了。

他承认何晓的话有道理,但作为一名习惯了高风险高回报游戏的华尔街老手,他本能地觉得何晓过于保守了。

他试图再次说服:“何先生,我们团队已经为您制定了非常完善的对冲方案。

我们建议,将多头头寸的止盈点设置在点。

这是一个非常保守的目标位了!您要知道,现在市场上,无论是倭国本土的四大券商(野村、大和、日兴、山一),还是高盛、摩根士丹利这些华尔街巨头,他们内部的目标点位普遍设在点以上,甚至有些激进的基金,已经喊出了点的口号!点,意味着我们会在市场远未到顶时就离场,放弃后面可能更丰厚的利润。”

“点?”何晓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却异常坚定,“不,马克。

点太高了。

我要求在点。”

“点?!”马克几乎失声叫了出来,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何先生!这……这太保守了!点?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可能明年年中就能达到!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只吃到这轮牛市的一半,甚至更少!您要知道,现在市场情绪极度亢奋,资金源源不断涌入,点撤退?我们可能连汤都喝不到热的,就要被迫离场了!”

马克的情绪有些激动,他指着屏幕上的走势图:“您看!仅仅在9月份,指数还在点徘徊,到这个月底,我们预测就能站上点甚至更高!明年,1988年,突破点几乎是板上钉钉!然后呢?难道在点就戛然而止?这不符合市场规律,更不符合资本逐利的本性!现在撤退,就像在宴会刚开始热身时就离席,太可惜了!”

何晓没有因为马克的激动而动摇。

他走到窗边,再次望向窗外璀璨的夜景。

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一派盛世景象。

但他的脑海中,却在飞速运转着各种数据和模型。“马克,你只看到了增长的速度和表面的繁荣。

”何晓的声音低沉而冷静,“但你有没有计算过,支撑这种增长的基础是什么?是实体经济的真实增长吗?不,很大程度上,是资产价格的膨胀,是信贷的无限扩张,是全民投机狂热催生的虚假繁荣。”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我算过。

1987年号称倭国股市的‘超级牛市’,但它的根基已经开始摇晃。

土地价格已经涨到了天文数字,东京都中心区的地价足以买下整个加利福尼亚州。

企业的市盈率普遍高得离谱,远远脱离了其实际盈利能力。

银行的贷款像洪水一样涌向房地产和股市,风险敞口巨大。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永远上涨’的神话之上。”

何晓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快速地写下几个关键数字:“今年9月,点;预计月底,点以上;明年,点?或许吧。

但再往上呢?点?点?甚至点?马克,那不是通往天堂的阶梯,那是通往毁灭的悬崖!现在,已经有不少清醒的金融精英在私下计算了,倭国经济泡沫的极限,最迟在点左右,必然破灭!时间窗口,就在1989年底到1990年初!这是资本的狂欢盛宴,但盛宴之后呢?总要有人买单。

我不希望博益资本成为那个在最后时刻收拾残局、面对满地狼藉的人。”

他放下笔,看着马克:“你说点撤退太早?或许吧。

但你想过没有,当指数逼近点,甚至更高时,市场的波动会有多剧烈?流动性会有多紧张?一旦有风吹草动,踩踏式的抛售会瞬间发生。

到那时,别说点,你想在点、点顺利平仓都可能成为奢望!点,是一个相对安全、流动性充裕的位置。

我们提前离场,或许会少赚一些,但能确保我们全身而退,并且手握充足的现金,为接下来的做空布局做好准备。”

何晓停顿了一下,加重了语气:“而且,马克,你确定只有我一个人会这么想吗?你能保证,当指数涨到点、点时,不会有大机构、大资金因为同样的担忧而提前抢跑?一旦有人开始撤退,羊群效应就会显现。

我们必须在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狂欢中时,冷静地、有序地撤离。

贪婪,会让人成为最后一个接棒者。”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马克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老板,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承认何晓的分析有其独到之处,甚至可以说是深谋远虑。

但他骨子里华尔街的冒险基因,让他对放弃点甚至更高目标所带来的巨额利润感到无比惋惜。

他觉得何晓的谨慎,近乎一种病态的“胆小”。

“可是……何先生,”马克的语气软化了一些,但仍带着不甘,“设置点,我们的潜在利润会大打折扣。

而且,过早转为空头,如果市场继续上涨,我们会承受很大的账面亏损和机会成本。”

“风险可控。”何晓斩钉截铁地说,“这就是对冲的意义。

多头头寸在点止盈,锁定利润。

同时,在更高的位置,我们会逐步建立空头头寸。

即使市场继续上涨,多头利润可以部分覆盖空头损失。

而一旦市场转向,我们的空头将成为新的利润来源。

记住,我们的目标不是抓住每一个铜板,而是在这场注定会破灭的泡沫游戏中,成为最后的赢家,而不是牺牲品。”

他看着马克,眼神不容置疑:“就这么决定了。

在点以后,你们就开始分批、有序地抛售我们持有的股票和期指多头合约,将利润落袋为安。

同时,密切监控市场动态,一旦出现见顶迹象,或者指数触及我们预设的空头建仓区域,立刻行动,从多头转为空头。

明白吗?”

马克深吸一口气,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是,boss。我会按照您的指示执行。”尽管内心仍有疑虑,但他作为职业经理人,必须服从老板的最终决策。

只是他心中暗自腹诽:这位boss在金融市场上,真是谨慎得令人发指。

他大概永远不会理解,何晓在全球股灾那短短几天里,是如何凭借这份“胆小”,完成了对恐慌市场的一次精准而冷酷的收割,为博益资本积累了足以撼动小型市场的巨额资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