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内特笑了笑,“她的角色很微妙。她可能提前知情,甚至参与过初步讨论,这使她拥有了一定的信息资本。她在现场表现出支持,但又不是盲目乐观,她会问及管理细节这种务实问题。”
“这显示她试图在情感支持和理性判断之间保持平衡,同时也在维护自己在这个潜在联盟中的地位。她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粘合剂,或者.....一个潜在的变量。”
“而你呢,我亲爱的学生?”老头意味深长地看着李乐,仿佛在剖析一个精妙的社会实验,“你全程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姿态。一种不轻易投入自身资本。无论是经济资本还是社会资本的审慎。”
“你在观察,评估这个新场域的规则,以及自己可能占据的位置,或者说,你在判断这个游戏是否值得你下场。”
李乐听完,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教授,您这分析.....合着在您眼里,这就不是为了干点正事儿,纯属搁这儿上演权力的游戏前传了?”
森内特“嘿嘿”一笑,“是不是前传,得看你们怎么演,或许,以他们这些人的认知,可能根本意识不到钱藏于水面之下的这一点。”
“不过,记住一点,当资本和权力开始流动的时候,最天真的那个人,往往最容易成为代价。你那个喜欢找茬的毛病,这时候倒是个优点。”
“当然,也有可能,你们这群年轻人,真能做成一点事情。虽然概率低了点,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毕竟,年轻人总得有点梦想,哪怕最后发现是梦游。”
“那么,作为看穿了剧本的演员,你是打算拒绝参演,还是准备带着清醒的认知,下场去扮演你自己的角色,甚至.....尝试去修改剧本?”
“不知道。”李乐喝光了杯中的水,将杯子放在桌上,发出轻微的磕碰声,“入场费不低,剧本也不是我喜欢的。但,这确实是个观察一群人如何协作、博弈、重新构建他们小圈子的绝佳窗口。”
“可以近距离观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内,资本是如何流动、转换、争夺的,新的阶层和权力关系是如何在所谓共同事业的幌子下悄然形成的。”
“也许,做个清醒的旁观者,比做个投入的参与者,更有意思。当然,前提是,他们真的需要我这个看起来不太合群的合伙人。”
森内特闻言,发出了一阵低沉而愉悦的笑声,在房间里回荡,“哈哈哈.....很好,保持你的批判性,小子。这比任何基金的投资回报都更有价值。记住,社会人,最好的武器,就是这种永不停止质疑的、讨厌的清醒。”
这一老一小,就这么一个歪着,一个半躺着,围绕着这个刚刚萌芽的基金计划所折射出的权力、资本与人,一直聊到凌晨。
墙上的挂钟敲响了十二点。森内特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终于不那么闹腾的肚子,“行了,八卦听完了,也困了。我得回去尝试一下,看能不能在豆子气工的伴奏下睡着了。”
他撑着拐杖站起身,慢悠悠地朝门口挪去。
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李乐一眼,“对了,那什么,什么时候咱们也吃一回火锅?你上次说,有一种什么公母鸟的锅底?”
“那是鸳鸯锅,你怎么越老越馋呢?赶紧,睡您的觉去。现在距离您的复健时间,还有.....五小时五十八分四十三、四十二、四十一秒。”
“你这人怎么这么讨厌!”
“砰”的一声,门关上了。
李乐坐在客厅里,耳边似乎还回响着晚上火锅席间的喧闹,以及森内特那番冷静甚至有些冷酷的剖析。
窗外,伦敦的夜晚依旧灯火通明,这座城市和它里面的人们,永远在上演着各种光怪陆离的戏剧。
而他自己,既是观众,也是演员,带着一丝抽离,一丝投入,继续观察着,记录着,也参与着。
(邪恶的分割线)
那间被森内特大手一挥慷慨“赏赐”使用权的资料库,仿佛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空气中常年飘荡着的纸张、皮革、木头的潮气,味道有点上头。
高高的书架顶天立地,仅有的几束光顽强的透过被遮挡了的窗户缝隙照射进来,在已经褪去颜色的地板上投下一个个亮斑。
其中一处上摆了一桌一椅,李乐已经坐在这里连着泡了两天,像一只掉进米缸的秃头耗子,乐不思蜀。
这里的资料,远比学校图书馆里的那写文献,似乎更对李乐的胃口,即便是那些岁月里被判定为“学术垃圾”的文章、报告里,都蕴含着某个人异想天开的思维闪光。
就像他现在翻阅的一摞皮早已发脆、散发着淡淡霉味的日志。
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一帮费边社的学生跑去阿三北部几个土邦进行“文化考察”的实录。
里面用优雅却带着居高临下笔触的花体字,记录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夹杂着各种现在看来颇为可笑却又透着时代印记的偏见和“惊奇”发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