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暮客紫明 > 第32章 叹呐,叹呐,不过芳华一霎

暮客紫明 第32章 叹呐,叹呐,不过芳华一霎

作者:容乃公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0-14 10:35:26

杨暮客已经让季通补足了租子,言说要住到三九之后。林铣已经询问明白了价钱。这次只要了三贯,但之前的他也不退。

城外小镇与王城有来往通勤的灵车,轨道穿过雷塔林立的旷野,唯春季惊蛰到夏至期间停运。其余时间一日两班,免费乘坐。林铣做豆糕的技法被玉香指点一番,已经算拿得出手。经过此番准备,林铣听进祭酒那日所言,准备进城摆摊。

在这林府住了几日,城里的鸿胪寺卿亲自来请。季通和巧缘被留在了林府,一是巧缘得人照顾,二是帮衬林铣。

三人坐着官家飞舟自是招摇过市,乘着县城相通的航道进了王城之内。

又过了几日,玉香傍晚搭车来到了林府。借用他家的厨房。

鸿胪寺所设居所没有炉灶,因为地处城中闹市,皆是木制建筑,所以严禁明火。就连烧水用得都是离篆热炉。烧饭不能控制火候,味道自然差了许多。若是平日三餐还好,但明日是杨暮客为小楼张罗的赏花会。

园子是租用王族别院。外国藩王觐见国主的时候会住进来,其余的时候开放民间使用。花销自是不菲。因为只租用一日,在那别院中做餐食自是来不及,所以玉香才会赶去林府。也是顺带将季通领进城里,做那门前警卫。

林铣沾了光,玉香允他在那别院门口设摊位。毕竟来得达官贵人自是有下人陪同,这些下人在外也要吃食。林铣去支一个摊子,销路不愁。

天还未亮,季通提着好几个食盒登上了接玉香回城的飞舟。玉香本人还在那厨房中做些小楼最爱吃得甜点。毕竟自家主子吃得东西一定是最可口的。不大会儿玉香也提着一个食盒上了飞舟。

天才亮,做完早课的杨暮客已经先去了那处别院。

别院门口有书院祭酒题字的招牌,鉴宝赏花会。

院子里头有昨日从王宫里借来的几株茶花,也有厨青从城外寻汤观送来的黄菊芍药。杨暮客脚踩四方,按照时令摆了一个暖阵。院中仿佛已从残冬入了深春。

鸿胪寺广发请柬,不多会儿城中不少贵人已经来至此地。外围更是诸多捕快巡查。玉香和季通赶到,进了园子摆放餐盘。

季通一人杵在那院子门口,带刀兵,来来回回盯着那些外头等着开园参会之人。

小楼乘飞舟落在园中,坐在主座上。边上是一张木案,案上放着一块黄晶,黄晶四尺高,二尺长,形如山,似有水雾飘下。晶石细腻,形状天然,乃时光造化,世间不可多得之物。黄晶旁还放了从杨暮客那拿去的那根药杵,这药杵虽初看粗粝,但金铁之物并无祭金与生祀痕迹,端地是个奇物。小楼腕上的镯子被隐去了灵炁,竟然也大大方方地露出来。

此时他们一行人便是显财。边上的柜子还陈列了不少标了价钱的珍物古玩。

主座小楼面带轻纱,挽螺髻,额贴花钿,耳珠垂金穗。身披对襟白绒裘衣,针脚细密,暗有银花。里头穿着红绸绣鸟雀戏花小袄,白锦布黄丝绣福文襦裙。端着茶盏,那手腕上的镯子星光点点,煞是惹眼。

宾客入园后,皆是携宝而来。杨暮客着一身素衣道袍站在一旁,听着小楼点评。若是合意的,杨暮客依次递上请柬。若有出售念想,便明日按着请柬上的时辰去鸿胪寺的宅院交易。

交易自是需有官人证言,缴纳财税。所以官家亦是极力支持。如今周上国备战之事已经掩盖不住,有想换了钱财去往海外者,也有准备钱财购置资源。不一而论。当下周上国铸币兑金玉乃是近万贯兑一饼,仍有浮动。

小楼能动用百余饼金玉,财富自然不足以收购所有合意之物。但这院中亦有交易,且有做不得准的宝物请小楼掌眼,需缴纳佣金。佣金乃是宝物价值一厘。他们交易也需验明价值,官府收税,玉香抽水。好一个无本生意。

杨暮客扇着铁口直断的扇子,被小楼骂了一句,赶紧翻个面,换成金玉良言。

这一日过去,从早到晚,参会者数十家贵人。小楼掌眼佣金足足数万贯,抽水亦有近万。

常胜侯送来的一尊铜鸟,因为年代久远,无人认得。小楼言说这是颙鸟,生于万泽大州之南的沙海中。此物铸造手法乃是以活铜一体成型,血祭百余年,万年不衰,方不用年年祭金。想来是万泽大州蛮荒土着所供奉之物,不知因何流落到这西耀灵州。常胜侯笑眯眯地说此物送与大可道长,求得道长占卜一次。杨暮客自当点头应下。

宴会之终。收买下的有,以蛟龙牙齿经数十代工匠雕琢的笔筒,白鵺尾羽织做的云肩,传世千年的彩蝶鳞粉绘制的精美漆器,中州宫廷匠师雕刻的铁木画,珍贵宝石首饰数十件。柜中之物卖掉的也有不少。夜里做账,一共花了七十五饼金玉。

贾家商会女掌柜在这王城名噪一时。错过之人,没接到鸿胪寺请柬之人皆是长吁短叹。

去过了常胜侯的酒宴,杨暮客说了些漂亮话,告诉常胜侯,南来之事不必放于心上,建功立业之时已到。又没过几日,三九的前一天,学院的马车停在鸿胪寺门口。他们来接小道士去讲学。

夕阳西下,社火散了,集市热闹非凡。学子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走进了学府之中。

学府大院灯火通明,地上有暖箱御寒。一排排矮座已经零零散散坐了不少学生。边儿上的走廊里更是扎堆站着他们的后辈。

几位先生忙着装点杏坛。

收官典礼在夜色朦胧中开始了。

杨暮客站在后台看着那白发沧桑的祭酒说着此去春来除旧岁的话。也无非就是诸位弟子如今已经学业完满。来年若是科考的,祝有个好前程。若是归乡,也莫要忘记学院的教导,为人当方正,行君子之事。最后,祭酒庆幸于年终之时,陇阴郡传来了圣人文章。而口念文章之人,也来到了学院,与弟子们讲课。

一时间大院里沸沸扬扬。

杨暮客笑着走上去,祭酒作揖与他交换了位置。

杨暮客看着台下渐渐落针可闻,他从那一双双眼眸中看到了对知识的希冀。忽然他脑子一片空白,那些准备好的过往圣人对《劝学》的注解全都忘掉了。

那不是他自己的学识,说来又有几分信服呢?道可道,道理终究是要随着时代变迁的。他们又不曾了解那一方世界的历史,东拼西凑之言,说了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他轻轻咳嗽一声,“贫道年岁尚小,若论学识,或许还比不得坛下诸位。有幸在梦中得圣人之言,祭酒邀我讲学,贫道也怕贻笑大方。那便讲一个故事吧。”

学子们虽不知这道长为何不讲解《劝学》,但圣人文章出于他口,他们依旧期待道长能说出另外篇华彩之作。

“有一个人他叫子美。少年早发,自以为才华出众,入京考试。第一次考试,他落榜了。他攀高山,游江河。写了一首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雌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你们莫要问贫道这岱宗在何处,齐鲁在哪里。贫道于梦中见他,也不知其所以然。”

台下学子哈哈大笑,他们听得出这落榜之人胸有大志,才情确实非凡。

“他的国家此时兴旺无双,其京都更是不夜城。他于城中科考投文十年。整整十年,蹉跎困顿。三次落第,献赋于国主,终得待选分配名额,如此又过了数年。胸中才学无处施为,家中生活愈发困苦。终于,他放弃了心中包袱,认领了一个小官。

那一天许是下着雨,亦或者下着雪。他回家中之时,他的幼子却饿死了……”

寥寥数语,坛下的学子也被这命运多舛之人勾动了心弦。

“而盛世却如过眼云烟,京都刀兵四起,国主迫不得已出逃。而这子美也颠沛流离。做了个节度使参谋。生活却拮据困顿,饥儿讨饭,为父无米。何等凄凉……

他说,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

大风吹破了他的草庐,见了种种凄凉,他写下诗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终是心灰意冷,他辞了那参谋之职。于路上写了一首诗。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岳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杨暮客知晓在他们耳中那月亮定然变成了山岳,想来夜色中星光下,山势随着江流而去,也不失为一方美景。

此时众多学子只觉得背脊发凉,如此才华的文人竟然落得这般田地。

杨暮客继续说着,“他离了那参谋之职又入了兵家幕府。乱世便是如此,总要依附于他人羽翼之下。否则他这书生又能如何?有一年秋天他去爬山,又写下了一首诗。私以为,可称得上律诗罕有佳作。”

杨暮客抬头看着星空,抑扬顿挫地朗诵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他想家了,于是乘舟回家。最后他死在了舟中。”

杨暮客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概括了伟大诗人杜甫的一生,长叹一口气,胸中噎得慌。

“此人无才乎?此人无志向乎?何以至此?”

学子还等着小道长的解言,但那小道士久久沉默。小道长拍拍膝盖站了起来,“下课……”

没人喝彩。因为这小道士说的故事憋屈至极。凭什么那兴旺无双的国度会容不得这样的诗人,又凭什么不过十年就兵荒马乱。三首诗作,足以看出这子美才华出众,又如何才能落得食不果腹的下场?

他们不理解,但是他们害怕。

杨暮客也没指望这样的故事能打动多少人,或许明儿这些学生就忘了。反正不是他们家的事儿。这个世界国祚少说了都是千百年,他们又能有多少感同身受呢?若一人听了进去,心有所感。后事为人方正,那便是他杨暮客的功德了。

祭酒在后台再深深鞠躬,“大可道长当头喝棒,或许会让许多学生警醒。三首诗更是传世之作,老朽还请道长准许来年修书之时可录入其中。”

杨暮客甩甩袖子,“准了。子美姓杜,名叫杜甫。”

不多会儿那王宫之内就收到了杨暮客杏坛讲学的奏章。

周王仔细地读了一遍,轻轻放下奏章。这道士不满本王所为啊,他是在警告本王……

杨暮客憋着这一口气,肝火灼烧不停。

他回了鸿胪寺都不曾进屋,直接在那小院里打坐等着天明。

没多久又有天舟落下接他去往城外的寻汤观,明日便是行科之时。依旧是一番早课,收了紫气他随着那厨青的徒儿打了一套修身法。数十个俗道朝着他掐子午诀作揖,杨暮客坦然受之。

正午时分,寻汤观为杨暮客准备好了法坛。

诸多器具皆是精美器物,自是那何玉常出资采买。何玉常还按照杨暮客的吩咐,雇佣了许多火命壮年男子捧着小鼎站于八卦乾离之位。

寻汤观不只是周上国王室养老的地方,也是有许多正经道士的。那鹤妖就站在山头看着,它是云鼎观差遣护卫寻汤观的天妖。

鹤妖站在大象巽位之上,为观中之阵鼓吹灵炁。

杨暮客换了一身寻汤观准备的紫衣道袍,反正他没上清门的正经受箓道衣,穿啥都一样。

肝火一直烧着他体内的阴气。这隆冬之中,尸身多次毁坏,又不曾养尸。其实阴气早已积蓄溢满,杨暮客甚至知晓若他再不处理,那么真的要修歪了,变成个大鬼尸妖。

他拿着那衮山中制作的小幡出了静室。

一众道士看到了那树杈做的法器不由得憋笑。

杨暮客将小幡插在香案的插槽里,拿起案桌上的三清铃轻轻一摇。叮铃铃铃……

世间好似万籁俱静,只剩此铃声。他也没念什么敕令,法咒。

提起朱砂笔在一张黄纸上写下符头,天火同人。符胆写天支地干,所应时节的苍龙星宿。符尾自是他杨暮客的道号与方位。黄纸丢进香案的鼎中燃起烈焰。取了三支香礼敬天地。

掐根本诀坐于蒲团之上。

那些壮士手中的小鼎竟然开始聚集阳火。

寻汤观山顶好似顶着一面凸透镜,一束金光落于打坐中的杨暮客身上。他周身光华四溢,五色灵光随着阴气蒸腾而闪烁不停。

走火之伤随阴阳调和而愈,尸身血肉活性一点点回到登船之前的状态。而那日被仙光灼伤后身魂不合也渐渐缓解。尸狗神安稳地停在心头。

杨暮客的脑海中能想象到,他的胎光变成了一个穿着燕尾服拿着指挥棒的少年。

少年用指挥棒轻轻一点,大阵中先是锣鼓声喧天,然后渐渐安静。灵炁飘落,随着《金蛇狂舞》的曲调绕着他的周身欢快起舞。

他的尸身鼻孔冒出白烟,深呼吸,白烟随着阳气倒卷而回。

高台之上的何玉常不知怎地他觉得有什么东西丢了,心慌的不行。有借有还,杨暮客给的运道自然是要收回。

晴空白日起雷声,海陆静宁听号令。诸多功德与周上国人道交相辉映。

国神与自家游神坐在云头嗑着瓜子聊天。

游神问自家神主,这小道士为何如此浪费,诸多阳气落在了山涧未曾收取。

国神撇撇嘴,“不知是哪儿寻来的野路子,若是让他家师长瞧见,少不得赏他一戒尺。”

只见那杨暮客的尸身上啪地一声,额头出现一道红印子。

国神一把捂住嘴巴,她可不敢再乱说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