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历史直播间:随机创死一位老祖宗 > 第743章 庆历新政58

【当时北宋科举有规定,六十岁之后的人,就不能再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到了赵祯的手中,这条规定就变成了只要到了六十岁,不论是否考中,全部授官。】

【六十岁的老人了,之前还一直都在庸庸碌碌的准备科举考试,这种人做了官还能干出什么名堂呢?也不过就是白白的占着一个职位,虚领着一份俸禄罢了。】

【能够在六十岁后功成名就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自从秦朝统一之后,我们就知道,严苛的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维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而这种长久以来的习俗,却在赵祯这里失了效。】

【赵祯虚心听取朝臣们的建议,这没错,但是他的耳根太软,又缺乏自己的决断。】

【庆历新政的实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庆历新政之所以这么快就失败,与宋仁宗这种没有决断的仁慈有着莫大的联系。】

【新政触及守旧派的利益,这无可厚非,但是守旧派频繁上书诬陷,就能让宋仁宗对范仲淹这位改革主持人产生怀疑。】

【在守旧派反对新政的言论甚嚣尘上的时候,不是想着如何用雷霆手段将他们镇压,而是选择停止新政,息事宁人,这种反复无常又没担当的性格,实在是暴露无遗。】

【宋仁宗的仁还是一种故意摄取声望的手段,就像是我们上面所说,难道这个老秀才的想法,赵祯不清楚吗?他知道,但是他还是给了这个人一个做官的资格。】

【赵祯获得了一个仁慈并且大度的名声,可是这个老秀才既然一直都没考上,难道不正是说明了这人的才能不足以当官吗?】

【还有那个六十岁直接授官的做法,他确实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尊老的好名声,也让这些考了一辈子都没上考上的人在临终前有了一个体面,但是这其中突然增加的官员数量和需要多支出的俸禄,更是让北宋本来就很艰难的境况雪上加霜。】

【而在仁宗一朝,想着用这种歪门邪道当官的人,绝对不在少数,甚至成功的人都不少!】

【还有那些对于臣子的深厚封赏,更是遗祸无穷。】

【宋仁宗的封赏很是无厘头,有时候可能只是因为这个人讨了宋仁宗的欢心,还有时候,就是因为一些官员生病了,或者去世了,再或者在任上有什么困难向赵祯哭诉。】

【这种不均衡并且大手笔的封赏,让赏赐和晋升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皇帝自己带头破坏规矩,就不要怪这些臣子们汲汲营营,谄媚圣上,攀附权贵了!】

【北宋后来出现这么多奸臣,估计也跟宋仁宗留下来的这个习惯有关,毕竟只要能够奉迎上意,就能获得大笔的赏赐和升迁,何乐而不为呢?】

【仁慈是件好事,但是对于君王而言,过分仁慈,只会为王朝带来灾难。】

【在北宋的皇帝中,宋仁宗赵祯确实还能算的上明君,但要是将这个范围扩大到整个封建王朝,赵祯也只能算是中上吧。】

【纵然也是有着一系列缺点,但是宋仁宗赵祯也确实是为当时的北宋百姓带去了更好的生活。】

【他鼓励商业,让当时的北宋商业繁荣,社会也比较安定,每一个决策都尽量深思熟虑,每年更是亲自审核死刑犯,确保不会错杀任何一个好人。】

{我觉得赵祯也可能就是有意被养成这个样子的,毕竟当初刘娥垂帘听政,她肯定是更加希望皇帝的性格软弱一点,这样就不会与她夺权!}

{我反对,当时的刘娥可是国家一把手,天天处理朝政都很费劲了,怎么还有功夫去管赵祯的教育!}

{可能刘娥不是故意的,但是刘娥一心处理朝政,那赵祯的教育问题,就只能落在这些朝臣的身上,朝臣们自然是希望皇帝仁慈一些,这样才不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实在不必这样阴谋论吧,毕竟北宋就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的王朝,非常推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将皇帝往这个方向教导,完全没问题啊!}

{宋朝的宗旨本来就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赵祯可能是最符合这些臣子幻想的皇帝!}

{确实,要不然的话,就算是皇帝死了,臣子们也不应该这样真情实感的悲伤,因为他们都清楚,那个向着他们的皇帝已经没了!}

{皇帝都是政治家,身为政治家,心黑手辣是必备的条件,历史上的那些明君,一个个都是黑芝麻汤圆!}

{赵祯的仁慈为大宋埋下了很大的隐患,西夏要议和,辽国的岁币也要增加,百姓的负担一下子就加重了好多。}

{看似是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了战争,实际上这种用钱买和平的手段,更加深了这些臣子们钱是万能这种印象,这才让北宋频繁议和!}

{庆历新政失败了,外交方面也要议和,看似仁慈又宽容,实际上已经为在推进大宋的积贫积弱。}

{要是宋仁宗不听这些守旧派臣子的挑拨离间,而是坚定的支持改革,或许北宋会有一个新气象!}

赵祯没想到,在后世人的眼中,自己竟然有这么多的缺点。

仁慈竟然也成了他这个皇帝的枷锁,将他牢牢的困死在了“仁”这个名声上。

范仲淹诧异地看向了宋仁宗,后面竟然还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官家怎么能轻易的赦免那个写反诗的人,这等重罪,应该严惩才是!

天幕说的很对,这个人既然一直都没考上,那就说明他根本就不具备做官的才能,这样的人,给了他官职又能怎么样呢?他真的能够做出一番成绩吗?

显然是不能的!

还有那个录取六十岁以上的老考生的事情也是一样的道理。

要知道这条禁止六十岁的人再参加科举考试的法令,可是他们北宋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赵光义颁布的!

太宗陛下当初为了能够从武将们手中夺取权力,倚重文官,看重名声,一心想要超越太祖。

可是即便是这样在乎自己名声太宗陛下,都不愿意让这些一直考不上的人进入朝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