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 > 第27章 给朱元璋一点小小的震撼(下)

\"朱棣愚钝,还请先生赐教!\"

\"如何能让我大明子民,从此免受饥饿之苦。\"

牢房中,反应过来的燕王朱棣也是猛然自凌乱的稻草上起身,黝黑的脸庞上呈现了与往日冲动急切截然不同的模样,殷切的眸子中满是渴望。

他虽然不如长兄朱标自幼博览群书,贯通历史,但也知晓每逢王朝末年,通常会爆发直接撼动中枢统治的农民起义。

究其原因,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百姓食不果腹所致。

倘若这个千百年来,困扰了无数王侯将相的难题能够在曹爽的手中得以解决,岂不是意味着大明将会远胜汉唐,一举成为中华大地上最为强盛的王朝帝国。

\"燕王殿下,可曾听闻占城国?\"

沉默少许之后,曹爽将目光投向头顶窗柩射入的阳光,并在朱棣迷茫的眼神中,缓缓道出了一个有些拗口的名字。

\"朱棣见识浅薄..\"

努力于脑海中思索许久之后,平日里自诩见多识广的朱棣终是有些颓丧的摇了摇头,他对于盘踞在西域的帖木儿帝国和势力错综复杂的乌斯藏地区均是有所了解,但唯独不曾听闻这所谓的占城国。

闻听耳畔旁响起的声音,洪武大帝朱元璋忍不住朝着身旁南征北战的两位宿将询问道,神色隐隐有些莫名。

不知怎地,他总觉得这所谓的\"占城国\"有些耳熟,但一时之间又不知从何说起。

\"陛下,老臣似乎听过这占城国..\"

眼神晦暗不定片刻,与朱元璋年纪相仿的傅友德略显犹豫的低语道,浑浊的眸子中透露出浓浓的狐疑。

依着他脑海中模糊的记忆,那占城国不过是个国弱民穷,疆域狭小的边陲小国罢了,应该不至于被隔壁牢房中的\"高人\"如此郑重对待才是。

\"此国在哪?\"见傅友德若有若思,一旁的朱元璋便是急不可耐的追问道。

他也觉得这占城国很是耳熟。

\"如若老臣没有记错,这占城国的前身为秦汉时期设置的象林县,后当地土人杀官造反,自称为王,定国号为占城,自此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

\"隋唐时期,占城国王曾派遣使者来朝,不过随着安南崛起,这占城国便愈发衰弱,如今似乎仅仅是作为安南国的附庸而存在..\"

傅友德曾在洪武十四年,作为征南将军,率领着彼时尚为永昌侯的蓝玉和西平侯沐英前往征讨盘踞在云南的北元余孽。

在这个过程中,傅友德从当地土司夷人的口中得知了直接与云贵疆域接壤的安南国,以及其附庸国。

其中便包括这历史悠久,但国弱民穷的占城国。

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之后,朱元璋脸上露出了一抹恍然之色,难怪他觉得这\"占城国\"耳熟,原来是安南国的附庸。

可这样一个仰仗安南鼻息而存在的边陲小国,何德何能可以决绝令历朝历代国君均是闻之色变的\"粮食问题\"?

\"占城国虽是贫弱,但其国内却有一种水稻,于前宋真宗年间传回国内。\"

\"因为产于占城,故此民间百姓将这水稻称之为占城稻。\"

\"相比较前宋年间的寻常水稻,这占城稻不仅耐旱,且适应性极强,生长期短,从播种至成熟收获,最短只需要五十余日。\"

事实上,曹爽对于这所谓的占城国也是一头雾水,为数不多的了解也是因为赫赫有名的\"占城稻\"。

\"占城稻?\"

像是如梦初醒一般,牢房内外的朱棣和朱元璋等人均是下意识惊叹出声,脸上的表情各不相同。

如若这占城稻真的如曹爽所说,具备各种各样的优点,应该早就在国内大面积种植才是,但为何他们此前从未有所耳闻?

\"先生,倘若这占城稻真的如此神奇,为何前宋和前元均是没有予以重视?\"

很快,牢房中的朱棣便代替朱元璋和傅友德等人,问出了其心中所想。

\"没有予以重视?\"

伸手自托盘中拿起一张已是有些发凉的春卷,曹爽神色复杂的嘲弄道:\"前宋真宗闻听占城稻神奇,不仅第一时间命令福建和两浙地区耕种,更是亲自在皇宫中播种示范。\"

\"靠着这占城稻,彼时隶属于山东路的汝州迅速缓解了连年旱灾带来的粮食减产。\"

\"殿下不妨好好想想,前宋偏于一隅,但巅峰时期的人口却高达一亿,远胜过疆域广袤的盛唐。\"

\"这其中,难道没有占城稻的功劳吗?\"

嘶。

待到曹爽将话说完,牢房内外数人均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脸上露出了些许惊骇之色,再也不复刚刚的淡然从容。

对于驱逐鞑虏,恢复汉人山河的洪武大帝朱元璋而言,他对于数百年来一直偏安一隅的\"弱宋\"一直颇为不屑,每每衡量大明文治武功的时候,也是和强汉盛唐做比较。

但此时闻听曹爽的分析,他方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原来早在数百年前的前宋,人口便达到了一亿之多?

如此说来,这占城稻岂不是居功甚伟?

\"待会回宫之后,即刻命人寻些占城稻来,咱要亲自瞧瞧。\"

顾不得消化心目中的震惊,朱元璋便是扭头朝着身旁早已目瞪口呆的朴仁猛吩咐道,语气很是急切。

大明都开国二十余年了,为何从未有人向他提及这活人无数的占城稻?

\"先生的意思是,这占城稻早在前宋的时候,便被广泛播种,但为何未能延续至今?\"

很快,朱棣又抛出了一个新的疑问,令朱元璋连连颔首,目光中夹杂着一抹欣慰。

他的这个傻儿子,居然会举一反三了?

\"燕王殿下问的好,这占城稻虽是高产,但其口感却不如我国的传统粟米。\"

\"百姓们的耕种意愿不强。\"

\"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与前宋朝廷自身有关!\"

说到最后,曹爽不自觉提高了声音,脸上的复杂之色更甚。

\"敢问先生,此话怎样?\"

闻听这占城稻未能大肆播种至今的背后还存在着朝廷的原因,朱棣脸上顿时流露出一抹惊忧。

即便终日醉心行伍,不喜欢舞文弄墨,但也知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道理。

\"很简单,前宋朝廷孱弱不堪!\"

\"开国不过百余年,便被金兵南下,遭遇靖康之耻,突如其来的战火迅速摧残了欣欣向荣的农业生产。\"

\"宋室南迁之后,为了供养前线大军,不得不巧设名目,征收各种各样的赋税,而占城稻因其充盈的产量,导致经济价值低下,无法满足宋人百姓的生活需求。\"

\"种种因素之下,这占城稻便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幽静的牢房中,曹爽的话语犹如电光乍现的惊雷,将朱元璋等人的面容映衬的隐晦不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