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 > 第532章 杜正伦兼任中书令

卢承庆眼见着许敬宗走过来,急忙迎上前去,双手抱拳,深深地鞠了一躬,满脸堆笑地说道:

“拜见许侍中”

然后直起身子,态度谦恭地回答道:

“回许侍中的话,下官确实有一件事情想要向您请教。

就是关于宗室俸禄的新规,下官觉得是否应该再增加一条有关助学钱的细则呢?”

许敬宗闻言,停下脚步,略微沉思了一下,然后缓缓点头,表示赞同地说:

“嗯,这个提议倒是挺不错的。这样一来,既可以帮助那些家境贫寒的宗室子弟继续学业,也能体现朝廷对宗室的关怀。这样吧,明日早朝的时候,我会将此事禀报给圣上,看看圣人的意思如何。”

卢承庆听了许敬宗的话,心中稍安,连忙再次拱手施礼,说道:

“多谢许侍中!下官静候佳音。”

说罢,两人各自登上自己的马车,缓缓离去。

此时,洛阳城的暮色已经越来越浓重,仿佛给这座古老的城市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便到了几日后的九月庚寅。

这一天,紫微宫的朝会如往常一样如期举行。

清晨,百官们早早地便来到了朝堂,按照各自的品级分列在台阶之下,静静地等待着高宗李治的到来。

不一会儿,只听得内侍高声喊道:

“圣人驾到!”众人闻声,纷纷跪地叩拜,山呼万岁。李治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接受百官的朝拜。

朝会开始后,首先是地方灾情的奏报。

各州刺史的奏章被内侍们依次宣读,李治认真地聆听着每一份奏章,不时地询问关于赈灾粮草的调度情况。

户部尚书则站在一旁,详细地回答着李治的问题。

待地方事务议毕,李治环视群臣,话锋一转:

“中书省乃政令草拟之地,近来事务繁杂,需得得力大臣主持。

杜正伦在户部任上调度有方,熟悉中枢运作,即日起兼任中书令,协助处理中书省事务。”

杜正伦闻声出列,躬身叩首:

“臣谢陛下信任,必当竭尽所能,确保政令通畅,不负圣托。”

李治微微颔首:

“中书省积压的文书不少,你上任后先梳理旧案,再规划新章,切莫拖延。”

杜正伦再次领旨,接过内侍递来的任官文书,退回班列时,与身旁的许敬宗交换了一个简短的眼神,彼此微微颔首示意。

散朝后,杜正伦径直前往中书省赴任。属官们早已在衙署门前列队等候,见他到来纷纷躬身行礼:

“属下等恭迎杜中书令。”

杜正伦摆摆手:

“不必多礼,带我查看各司事务。”

他率先走进正厅,目光扫过墙上悬挂的职司名录,又翻看案上堆积的文书,对主事道:

“把近一个月的政令草稿、待批奏章都分类整理好,半个时辰后送到我书房。”

主事连忙应诺,转身安排属吏忙碌。

杜正伦则移步至制诰司,见几位舍人正在草拟《岭南盐铁专卖令》,便拿起草稿细看。

他指着其中一段:

“这里的税率分级不够明确需标注清楚各州的盐价基准,避免执行时出现偏差。让主笔舍人重新修改,午后送我审阅。”

舍人连忙记下,杜正伦又问道:

“上月发往江南的《均田令补充细则》,地方反馈如何?”

制诰郎中回道:

“已有三州奏报执行情况,暂无异议,其余各州还在等待回复。”

杜正伦一脸严肃地说道:

“派人去催问一下情况,均田这件事情关系到农业和桑树种植,非常重要,需要尽快汇总各方的反馈信息,这样我们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后续的政策。”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对这件事情的高度重视。

交代完任务后,杜正伦转身返回正厅。

此时,主事已经将各种文书按照类别整齐地摆放在案几上。

杜正伦走到案几前,目光落在最上面的那份文书上,正是许敬宗之前提到过的《宗室俸禄新规修订案》。

杜正伦拿起这份文书,仔细阅读起来。

当他看到关于宗室俸禄中的助学钱部分时,心中一动,这正是许敬宗之前所提及的事情。

他略加思索,便在文书的页边空白处提笔批注道:

“助学钱按照宗室的品级进行分级发放,五品以上的宗室每户每月给予五十缗,五品以下的宗室则每户每月给予三十缗。这笔费用将由户部专门拨款支付。”

批注完后,杜正伦将文书放回原处,然后在正厅的椅子上稍作休息。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整个正厅显得格外宁静。

没过多久,到了政事堂议事的时间。杜正伦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迈步走向政事堂。

当他走进政事堂时,许敬宗正好看到他,脸上露出微笑,起身迎了过来:

“杜中书令,您来得正好啊!我们正在商议洛阳漕运扩建的预算问题,您刚刚接手中书省,也来一起参详参详吧。”

杜正伦缓缓地走到案前,不紧不慢地坐了下来。

他轻轻翻开户部呈送上来的预算册,仔细地审视着其中的每一项开支。

“扩建需用度二百万缗,工期预计半年。”

杜正伦默念着这行字,心中暗自盘算着。

他抬起头,目光落在户部尚书身上,缓缓说道:

“依我之见,这笔款项可以分两期拨付。先拨付一百万缗,用于启动河道清淤工程。待秋收之后,再拨另一半,如此一来,既不会影响春耕备粮,也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户部尚书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赞同:“杜中书令此议甚妥。秋收之后,国库充盈,足以支撑后续工程所需。”

许敬宗在一旁也表示认可,他提起笔,在议案上批注道:“依杜中书令所议,奏请陛下裁定。”

随着许敬宗的批注落下,这场议事也宣告结束。

杜正伦起身,向众人拱手道别,然后转身离去,返回中书省继续处理那些积压的文书。

杜正伦仔细端详着其中一份《官员考绩复核表》,突然发现其中有一位县令的考评结果有些异常。

这位县令在原有的考绩中被评为“中下品”,但在吏部复核时却被改为了“中品”。

杜正伦眉头微皱,心中暗想:

“此人任期内赋税未能完成定额,为何会被改评呢?”

他当即决定召见考功郎中,询问其中缘由。

考功郎中战战兢兢地来到杜正伦面前,杜正伦面色凝重地问道:

“这位县令的赋税未完成定额,为何在吏部复核时被改为‘中品’?”

考功郎中支支吾吾,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杜正伦见状,语气更加严厉:

“你必须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就是失职!”

考功郎中无奈,只得如实回答:

“回中书令,这位县令虽然赋税未完成定额,但他在其他方面有一些政绩,比如兴修水利、改善民生等,所以吏部认为他的整体表现可以评为‘中品’。”

杜正伦听后,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沉思片刻后说道:

“即便如此,赋税未完成定额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不能轻易忽视。你回去让吏部重新审核,务必给出一个详细的理由,三日内回复我。”

傍晚时分,杜正伦处理完大半文书,正准备回府休息。

就在这时,中书舍人匆匆赶来,神色焦急地说道:

“中书令,陇右道急报,吐蕃遣使求见,欲议边境互市之事。”

杜正伦心中一紧,他深知边境互市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他接过急报,仔细阅读起来。看完后,他沉吟道:

“互市有利于边境安定,促进双方贸易往来,对国家有益。

不过,此事还需奏请陛下准其入见,再做定夺。你草拟一份回文,写明接待规格与议事流程,明日早朝呈递。”

李治面沉似水,不怒自威地说道。

舍人连忙躬身应诺,然后快步退下。

杜正伦站在原地,目送舍人离去后,才缓缓转过身来,目光投向窗外。

此时,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如墨的夜色仿佛一块沉重的幕布,缓缓地笼罩着整个宫殿。

杜正伦凝视着窗外,心中却如这夜色一般,愈发沉重。

他揉了揉发胀的额头,试图缓解一下紧绷的神经。

案上还摆放着几份关于修订《唐律》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是朝中大臣们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的,每一份都关系重大。

杜正伦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拿起笔,在其中一份建议上批注道:

“‘户婚律’中关于流民户籍登记的条款需细化,让刑部与户部会商,列出具体修订条目,月底前报送政事堂。”

他的字迹刚劲有力,一笔一划都透露出他的果断和决心。

写完后,他放下笔,再次审视了一遍自己的批注,确认无误后,才将这份建议放在一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