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 > 第475章 赠武士彟司徒

几天后,二月十七日,天刚蒙蒙亮,中书省一个叫来厉的小吏就踩着结霜的石阶往政事堂赶。怀里揣着的诏书还带着墨香,是昨夜褚遂良亲手誊抄的,字里行间透着股工整劲儿。

政事堂里早聚了些人。

许敬宗捧着个紫木匣子,里面是武士彟的旧履历,纸页都泛黄了。

他用手指捻着页角,嘴里念叨:

“话说这武皇后的父亲武士彟在武德年间就跟着太上皇,这爵位早该有了。”

旁边的李义府点点头,手里的茶盏盖碰着碗沿,发出叮叮的轻响:

“可不是,如今皇后殿下主持后宫,总得知会天下,她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人物。”

卯时刚过,李治穿着常服走进来,腰间的玉带松了半寸,是昨夜批阅奏折时不小心蹭的。

他走到桌子前,拿起诏书对上面的内容反复确认着,直到第一百遍才放心,拿起一旁玉玺在文章下方一印。

这职位比当年武士彟在世时的工部尚书高了三级,算是极大的恩宠了。

“就按这个宣吧。”

李治把诏书递回去,声音里带着点刚睡醒的沙哑:

“让鸿胪寺把消息传到并州去,武家的祖坟也该修修了。”

许敬宗连忙应着,让人去叫礼部的人,准备祭祀用的太牢,牛、羊、豕三牲得选最肥硕的,不能失了皇家体面。 武媚娘在立政殿听见消息时,正给李显喂微微烫的牛奶,武媚娘拿起手帕拭去小显儿嘴角的奶渍:

“显儿,你呀像只小花猫哟”

忽然想起父亲在世时,总爱用胡子蹭她的脸蛋,扎得她直躲。

那时候父亲还是个木材商人,在文水老家有个大院子,院里的石榴树每年都结满红果子。

“皇后殿下,中书省派人来问,追赠仪式定在几时?”

侍女捧着件新做的朝服进来,是石青色的,领口绣着缠枝莲。

武媚娘接过朝服,指尖拂过针脚

这是她让人按父亲当年的尺寸做的,虽然他再也穿不上了,但摆着也是份念想。

“就定在午时吧。”

她把李弘交给乳母,起身走到镜前。

镜里的自己鬓角别着支金步摇,是去年李治赏的,流苏晃了晃,她忽然想起贞观九年,父亲去世时,她才十二岁,穿着粗麻布的孝服,站在灵前连哭都不敢大声。

午时的太极殿广场上,文武百官站得整整齐齐。

许敬宗站在高台上,手里的诏书被风吹得猎猎响。

“追赠故工部尚书武士彟为司徒,赐爵周国公 ”

他的声音洪亮,传到广场尽头,惊飞了檐下的几只麻雀。

武惟良的指节攥得发白,朝笏边缘的棱角硌着掌心。

他站在百官队列里,听着许敬宗高声宣读追赠诏书,目光越过人群落在高台的鎏金香炉上,烟气裹着柏香飘过来,恍惚间竟和二十年前的味道重合了。

那年他才十二,跟着叔父武士彟第一次进长安。

叔父穿着件青色官袍,领口沾着些旅途的尘土,却把他拉到西市的胡饼摊前,掏出三枚铜钱:

“多放芝麻。”

胡饼刚出炉,烫得叔父直搓手,掰了大半给她,芝麻粒掉在他的粗布衣襟上,引得巷子里的黄狗跟着跑。

他边跑边啃,饼渣掉了一路,叔父在后头笑骂:“慢些,没人抢你的。”

“周国公 ”

许敬宗的声音又拔高几分,武惟良猛地回神,看见同僚们脸上的笑意,忽然觉得腰间的革带都松快了些。

从前在工部当差,总有人暗地里说他是 “商人侄子”,如今叔父成了司徒,成了周国公,往后谁还敢这般嚼舌根?

他悄悄挺了挺腰,朝笏在袖中微微动了动,倒像是揣了块暖玉。

仪式散了,官员们三三两两地往外走。有人拍他的肩:

“武御史,往后可得多照拂。”

武惟良笑着拱手,袖口的补丁蹭到对方的锦缎袍角,心里却比喝了蜜还甜。

他想起去年冬天,母亲还在信里念叨文水老家的土坯房漏风,如今该请个瓦匠好好修修了,再把院角那棵老槐树修剪修剪,也配得上 “国公故里” 的名头。

御花园的梅枝斜斜地探过石栏,李治伸手折了枝,递到武媚娘面前。

花瓣上的薄冰还没化,碰在指尖凉丝丝的。

“你看显儿。”

他朝乳母怀里努努嘴,李显正攥着片梅花瓣往嘴里塞,粉雕玉琢的小脸上沾着点白,活像只偷尝雪的小猫。

武媚娘接过梅枝,指尖拂过花苞。

这双手从前在文水老家帮着母亲纺过线,在荆州都督府的后院摘过石榴,如今戴着赤金镯子,却总在摸到粗糙物事时想起旧时光。

“叔父要是见了显儿,定要把他架在脖子上。”

她轻声说,想起父亲总爱把小孙子扛在肩头,任孩子揪他的胡子,笑得满脸褶子。

李治把李显抱过来,小家伙立刻抓住他的胡须不放,咯咯的笑声惊飞了枝上的麻雀。

“显儿都三岁了,越发顽劣。”

他捏捏儿子的脸蛋,指腹蹭到孩子嘴角的奶渍:

“前儿还把朕的奏折撕了,你倒护着他。”

武媚娘笑着接过李显,从乳母手里拿过帕子擦他的嘴:

“小孩子家懂什么,倒是你,多大的人了还跟孩子计较。”

李显突然伸出小手,抓住武媚娘腕上的镯子,摇得叮当作响。

武媚娘低头看他,忽然想起贞观九年那个清晨,父亲躺在病榻上,枯瘦的手抓住她的腕子,力气却大得惊人。

“如意呀,咱家是从泥里爬起来的,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到今天。别学那些歪门邪道,不值当。”

那时她只知道哭,眼泪掉在父亲手背上,烫得他微微一颤。

如今站在这雕梁画栋的宫苑里,望着怀里的儿子,望着身边的帝王,才算把父亲的话嚼出些滋味。

这泼天的富贵,原不是凭空掉下来的 是父亲推着独轮车走南闯北攒下的本钱,是父亲跟着太上皇出生入死挣来的功勋,是父亲临终前还惦记着的 “本分” 二字。

暮色漫进立政殿时,武媚娘正给李显喂米糕。

小家伙吃得急,糯米粘在鼻尖上,她用指腹轻轻刮下来,指尖沾着点甜香。

窗外传来内侍的通报,说并州武家派人送来了些东西,是族长特意挑选的。

打开木盒,里面是包着油纸的石榴籽,红得像玛瑙。还有半块风干的胡饼,芝麻粒还牢牢粘在上面。

武媚娘拿起胡饼,凑近了闻,恍惚间又听见父亲的声音:

“多放芝麻才香。”

她忽然想给老家捎封信,让他们把院里那棵老石榴树挪到长安来,就栽在立政殿的窗下。

“等树活了,让显儿也尝尝咱家的石榴。”

她轻声呢喃着,仿佛只有自己才能听到那微弱的声音。

李显正紧紧地抱着她的胳膊,像一只饥饿的小兽一样啃噬着。

他那尚未完全长出的乳牙,轻轻地磨蹭着她的肌肤,带来一阵微微的痒意。

殿角的铜壶滴漏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这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显得格外清脆。

那声音就像极了文水老家屋檐下的雨声,一下又一下地敲打着青石板,也敲打着她那早已远去却永远铭刻在心的记忆。

在遥远的并州,武家祠堂里,族长正庄重地将新刻好的“周国公”牌位摆放在供桌上。牌位前的香炉里,插着三炷香,烟雾缓缓升腾,形成一个个烟圈,慢悠悠地向上飘去。

那淡淡的烟雾,与祠堂外飘来的槐花香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祥和。

一个名叫水生的年轻人站在一旁,看着族长和武老夫人,轻声说道:

“族长,这祠堂的土墙有些年头了,是不是该换成青砖呢?”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关切。

然而,族长却摆了摆手,微笑着说:

“不必了,老武公一辈子就喜欢这土腥味,若是换了,反而显得生分了。”

他的话语中流露出对先辈的敬重和对传统的坚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