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 第754章 怎么个借鸡生蛋法?

这四个字,在当时足以让任何人噤若寒蝉,气氛瞬间变得无比凝重和紧张。

保守派的声音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引经据典...

王新军紧张地看着会场内僵持局面,手心为那位提出建议的干部捏了一把汗。

他也觉得向外学习很有必要,可惜还没真正推行,就有这么多反对的声音。

赵振国感到一股无力,他深知引进先进的技术对于快速追赶他人的重要性,但思想的转变,需要时间和碰撞。

他是重生者,享受了这条路的福利,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确是一条从未走过,前途未卜的道路。

提出建议的人,在一群人的攻击下,脸色发白,嘴唇翕动,想要辩解,却又难以找到合适的、能摆脱“大帽子”的言辞,眼看就要败下阵来。

赵振国坐不住了,蹭地一下站了起来,王新军拽都没拽住。

会场上的人都诧异地看向他,这家伙,坐在靠门口的边缘位置上,根本没他说话的份,居然敢公然破坏会场秩序,这是想干嘛呢?

所有人的目光,如同探照灯,再次聚焦在赵振国身上。

赵振国的喉咙有些发干,他其实也是一时激愤,并没有想好怎么说。

他清了清嗓子,为自己挣点时间。

“各位领导,我……我是个农民,不懂太多大道理。我就打个比方,说得不对,请领导们批评。”

有人想喝止他,让他出去,却被旁边的人用眼神阻止了,没看那位都没反对么?

得嘞,懂领导为什么非要带着这“愣头青”了,是要借他的嘴一用。

什么愣头青,明明是小狐狸。

赵振国环视会场,目光诚恳:

“咱们老家有户人家,日子过得紧巴,家里做饭的炉子又旧又破,火不旺,还费煤,做顿饭要花老半天,全家人都跟着挨饿受冻。”

这个开场白让一些干部皱起了眉头,不明白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赵振国继续道:

“这时候,他们发现邻居家有一种新式炉子,特别好烧,省煤省时。这家人就想啊,我们是继续守着这个破炉子挨冻呢,还是…...想办法去邻居家,看看那个新炉子是怎么做的,学学手艺?

“或者,干脆跟邻居商量商量,能不能先把他的新炉子‘借’过来用用,让家里人先吃上热乎饭,别冻坏了?

“等咱们自己缓过劲来,有钱有材料了,再照着样子自己打一个更好的,甚至还能把炉子钱还给邻居?”

他看向态度最激烈的陈部长,语气恳切:

“领导,您说,这户人家是守着破炉子挨冻显得更有‘骨气’,还是想办法把新炉子‘借’来,让全家吃饱穿暖,同时自己偷偷师、学学艺,更划算、更对一家人负责呢?”

陈部长看了眼赵振国,没吭声,这问题问得他瞠目结舌,根本无法回答。

这小子,真刁钻,真不好对付啊。

“借鸡生蛋!我们把先进技术看作是那只暂时借来的‘鸡’,目的是给我们自己生下解决问题的‘金蛋’,也就是更新了设备,学到了技术,培养了人才,提高了效率,最终让我们自己强大起来!

“这‘鸡’还是人家的,但这‘蛋’和孵蛋、养鸡的本事,可是实实在在落咱们自己兜里了!这主动权啊,始终握在咱们自己手里!”

“借鸡生蛋”!

这个比喻,如此形象,如此接地气,瞬间将复杂无比、敏感万分的问题,还原成了一个简单明了的生存与发展智慧!

会场里出现了一阵短暂的寂静。

一些之前持反对意见的干部,脸上也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赵振国这个比喻,巧妙地将“引进”的行为从“屈服”和“风险”的框架,转移到了“学习”、“利用”和“壮大自我”的框架下,极大地缓解了大家心理上的抵触情绪。

陈部长的脸色变幻不定,想反驳,却发现很难直接否定这个朴素的生存逻辑,半晌才憋出一句:

“你说得轻巧!借?人家凭什么借给你?又不是慈善家!能不占你便宜?能不要你利息?没有条件?这‘鸡’是那么好借的?人家又不傻!”

会场上不少人看向赵振国,等着看他如何回答陈部长的问题。

别前面说的好听,实际上是放空炮,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能性。

赵振国想了想,回应道:

“这位领导,您说得对!非常对!这借么,肯定要谈条件,要付出代价,比如利息,或者让出一部分市场。

“但这就像做生意,有得有失。关键是咱们自己心里要有一本明账,得失之间,利大于弊,而且这个‘弊’要在咱们可控、可承受的范围内,那就可以干!总不能因为怕噎着,咱们就不吃饭了吧?”

“你!咱们现在怎么就吃不上饭了?你这小子,巧舌如簧,分明是...我看你的思想,极度有问题!”陈部长一时间居然说不过赵振国,开始了他惯常的攻击套路。

有赵振国在前面打头阵,一直沉稳旁观的王新军,也站了起来。

“大家担心的‘人家凭什么借’、‘条件’、‘利息’等等问题,恰恰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去研究、去谈判、去把控的关键!而不是因为可能存在风险和代价,就因噎废食,连谈都不敢谈,连想都不敢想!”

“新军同志说得对!”

一位坐在角落、一直沉默寡言的中年干部猛地拍了一下桌子,激动地站了起来。他是计委下属某研究所的研究员,对国外技术发展有所了解。

“我们不能闭门造车!我研究过国外资料,就比如刚才提到的那个炼化设备,人家一套新装置,效率是我们的三倍,能耗只有我们的一半!我们靠自己研发,先不说能不能成,光是时间,可能就要十年!十年啊!这期间我们浪费的原料、能源,造成的污染,是天文数字!用这些代价去付点‘利息’,我看都值!”

他引用了具体数据,增强了说服力。

“我同意!”

“不能再抱着老皇历过日子了!”

有了王新军和这位研究员带头,其他一些内心支持开放、但又惧于政治压力的干部也纷纷鼓起勇气发声。

他们从各个角度补充:

“可以立法嘛!限定投资领域、持股比例,确保主动权在我们手里!”

“谈判的时候,必须把技术转让、人员培训作为硬性条款写进去!”

“可以先搞试点,小范围尝试,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

支持改革的声音一下子形成了声势,与保守派针锋相对,争论的焦点围绕着“如何趋利避害”展开具体的讨论。

看着讨论的问题逐渐被带偏,有人露出欣慰的笑容,振国这小子,太有意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