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476章 如获至宝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476章 如获至宝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2 13:40:29

暮春的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石板铺就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屋内靠墙的八仙桌上,摆着一只青花粗瓷碗,碗里盛着刚从后山采来的蒲公英,嫩绿的叶片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浅褐色的根须缠绕交错,带着山野间特有的清新气息。围坐在桌旁的,有鬓角染霜的老中医,有满脸好奇的年轻学徒,还有几位特意来请教草药知识的乡邻,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阿竹手中那株不起眼的蒲公英上。

阿竹身着淡青色布衫,袖口挽至小臂,露出纤细却有力的手腕。她先是朝着苏瑶的方向望了一眼,见苏瑶嘴角噙着温和的笑意,轻轻点了点头示意她继续,心中的些许紧张瞬间消散。她深吸一口气,清了清嗓子,指尖轻轻拂过蒲公英的叶片,那柔软的触感让她想起小时候跟着祖母在田间辨认草药的时光。

“咱们山里人常说‘靠山吃山’,这漫山遍野的草木,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场。就像这蒲公英,大伙儿平时见了,或许只当是路边的野草,风一吹,白色的绒球散开,煞是好看。可要是真懂它的用处,就知道这不起眼的小草,竟是一味能治病救人的好药材。” 阿竹的声音清甜柔和,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笃定,“之前有乡邻问我,蒲公英入药到底该用哪部分,是不是只能用叶子?今天我就仔细跟大伙儿说说,其实蒲公英内服的时候,全草都能入药,根、茎、叶各有各的用处,哪怕是开败的花,晾干了泡水喝也有好处,随便扔了实在可惜。不过不同的用法,处理方式也不一样,得根据要治的病症来选,可不能马虎。”

说着,阿竹小心翼翼地从碗里取出一株蒲公英,将它平铺在掌心,用另一只手的指尖轻轻拨弄着,把根、茎、叶清晰地展现在众人眼前。“大伙儿先看看这根,” 她抬起手,让所有人都能看清蒲公英的根须,“刚采回来的蒲公英根,还带着些许湿润的泥土,这泥土得仔细清理干净,可不能图省事随便冲两下。我祖母以前常说,草药的‘魂’藏在根里,要是根上的泥土没洗净,不仅会影响药效,还可能带着杂质,喝了对身体不好。”

她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旁边的小毛刷,蘸了点清水,小心翼翼地刷着根须上的泥土。那毛刷是用马尾制成的,柔软又有韧性,既能把泥土清理干净,又不会损伤脆弱的根须。“你们看,这根须看着细细的,可里面全是肉质,轻轻一捏,还能感觉到湿润的质感,这就说明这蒲公英长得壮实,药效也足。” 阿竹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一段蒲公英根,稍微用力按压,只见根的断面渗出一点点透明的汁液,“要是采到的蒲公英根捏起来干硬,断面也没什么汁液,那多半是生长的地方土壤贫瘠,或者已经过了最佳采摘期,药效就会差很多。”

围在桌旁的乡邻们都凑近了些,有人忍不住伸手想要触摸,阿竹便将手中的蒲公英递了过去,让大家轮流感受。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接过蒲公英,仔细端详着根须,感慨道:“以前我总觉得这蒲公英根看着不起眼,没想到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上次我家小孙子喉咙痛,我就采了些蒲公英叶子煮水给他喝,效果倒是有,就是慢了点,现在听你这么说,是我用错地方了?”

阿竹笑着点了点头,接过蒲公英,继续讲解:“大娘您说的没错,要是治喉咙肿痛、扁桃体发炎这些上火的症状,用蒲公英根效果可比叶子好多了。这蒲公英根的药效最足,尤其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比茎和叶强上不少。咱们山里人上火了,老一辈的人都会挖些蒲公英根,洗干净煮水喝,喝个两三天,喉咙就不疼了。还有身上长了结节、肿块的,坚持用蒲公英根煮水喝,也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不过这根的处理可得注意,有几个步骤一步都不能少。” 阿竹语气严肃了些,眼神也变得格外认真,“首先就是清洗,采回来之后,要先把根须上的泥土彻底洗干净。要是根须比较粗,缝隙里容易藏泥土,光用清水冲不行,得用小毛刷一点一点刷,就像咱们平时刷碗一样,要把每个角落都刷到。洗干净之后,不能直接煮水,得先切成小段,段的长度大概在一厘米左右,这样既方便晒干,煮水的时候药效也更容易出来。”

她从桌角拿起一把小巧的铜刀,这把刀是她祖父传下来的,刀刃锋利却不张扬,刀柄被摩挲得光滑温润。阿竹左手按住蒲公英根,右手持刀,动作娴熟地将根切成小段,每一段的长度都几乎一样,看得出来是常年练习的结果。“切的时候要注意,力度要均匀,不能切得太碎,也不能太长。太碎了晒干之后容易碎成渣,不好保存;太长了晒干需要的时间久,还容易受潮发霉。”

切好的蒲公英根段被她放在铺着竹篾的筛子上,竹筛的缝隙细密,既能通风,又不会让根段漏下去。“接下来就是晒干,这一步也很关键。晒干的时候,不能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得放在通风良好、有散射光的地方,比如屋檐下或者窗台上。要是暴晒,根里的有效成分容易被破坏,药效就会大打折扣。而且每天要翻动两三次,让根段均匀晒干,避免有的地方湿,有的地方干,这样容易发霉。”

阿竹指着墙角放着的一个陶罐,罐口用纱布盖着,“这是我上个月晒干的蒲公英根,大伙儿可以看看。晒干后的蒲公英根是深褐色的,摸起来干燥坚硬,闻着有一股淡淡的草药香。要是晒干后根段还是软的,或者有霉点,那就不能用了,得扔掉,不然喝了可能会闹肚子。”

一位年轻的学徒举手问道:“阿竹姐,那煮水的时候,一次放多少合适呢?煮多久才能把药效煮出来啊?”

“这个问题问得好,” 阿竹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煮水的时候,取个三五克晒干的蒲公英根就够了,大概就是一小撮的量。要是放得太多,味道会特别苦,而且药性太猛,脾胃虚弱的人喝了可能会不舒服。加水的量也有讲究,大概一碗水,也就是两百毫升左右,太多了味道淡,药效也不够;太少了煮出来太浓,喝着难受。”

“煮的时候,要先把水烧开,然后把蒲公英根放进去,转小火煮个十分钟就行。煮的时候不用盖盖子,让里面的热气散出来一些,这样苦味会稍微淡一点。煮好之后,把水滤出来,趁着温热喝。要是觉得苦味太浓,喝的时候可以加一点点冰糖,冰糖能缓解苦味,还不会影响药效。不过可不能加太多,不然太甜了,反而会生痰,那就适得其反了。”

阿竹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一点要提醒大伙儿,蒲公英性凉,虽然清热解毒的效果好,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脾胃虚寒的人,平时容易拉肚子、怕冷的,就不能多喝,偶尔上火喝一次还行,要是天天喝,会加重脾胃的寒气。孕妇和小孩也得慎用,最好先咨询一下医生或者有经验的老中医,确定能喝了再用。”

她拿起筛子里的蒲公英根段,分给在场的每个人几小段,“大伙儿可以把这些带回去,按照我说的方法试试。要是家里有人上火了,煮点蒲公英根水喝,比吃药还安全。不过要是症状严重,比如喉咙痛得说不出话,或者结节长得比较大,可不能只靠蒲公英根,还是得及时去看医生,不能耽误了病情。”

阳光渐渐西斜,金色的光线穿过窗棂上缠绕的紫藤花藤蔓,在阿竹的发梢与肩头洒下细碎的光斑,像是给她披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金纱。她垂眸整理着桌上剩余的蒲公英根段时,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方投下浅浅的阴影,柔和的光晕让她原本就清秀的脸庞更添了几分温婉。围坐在八仙桌旁的人们还沉浸在方才的讲解里,手里捧着阿竹分赠的蒲公英根段,指尖轻轻摩挲着那干燥坚硬的质地,脸上满是如获至宝的笑容。

“我家那小子最近总说喉咙干,晚上还老咳嗽,回去我就按阿竹姑娘说的,煮点蒲公英根水给他试试。” 隔壁的王婶小心翼翼地把根段放进随身的布包里,布包上绣着的牡丹图案因为常年使用,边缘已经有些磨损,却依旧透着生活的暖意。旁边的李叔闻言,立刻凑了过来:“我家老婆子前阵子检查,说有个小结节,医生让多注意饮食,这蒲公英根是不是正好能派上用场?” 阿竹刚要开口解答,就见苏瑶从屋角的竹椅上站起身,缓步走了过来。

苏瑶身着一袭素雅的米白色长裙,裙摆随着脚步轻轻晃动,她走到桌旁,目光扫过众人手中的蒲公英根段,又看向阿竹,眼底带着认可的笑意:“阿竹方才讲得很细致,把蒲公英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说得明明白白。不过,这蒲公英根还有个妙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 用来泡水喝能养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