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470章 清清楚楚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470章 清清楚楚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2 13:40:29

说到这里,苏瑶的声音有些哽咽,她抬手轻轻擦了擦眼角,又继续说道:“那时候我抱着这本笔记,哭得稀里哗啦的,只知道点头,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师父走后,我把自己关在药庐里,看着这本笔记,一页一页地翻,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幅画,都像是师父在跟我说话。我看着她写的‘紫花地丁根茎捏之易断,断面粉性弱’,就想起小时候她拿着两种药材,让我反复捏、反复看,直到我能一眼分清;我看着她画的蒲公英根茎断面图,就想起她教我怎么通过断面的滑腻程度,判断蒲公英的品质好不好……”

阿竹静静地听着,眼眶也有些湿润。她忽然明白,这本旧笔记对苏瑶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记录药材知识的书,更是师父留下的念想,是连接她和师父的纽带,是一份沉甸甸的传承。每一页纸、每一个字里,都藏着师父的心血,藏着苏瑶对师父的思念,也藏着两代药师对医术的敬畏与坚守。

“后来我想通了,师父虽然走了,但她留下的知识还在,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在。” 苏瑶的语气渐渐恢复了平静,眼神也变得坚定起来,“所以我一直记着她的话,把每一种药材都研究透彻。有时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我就翻这本笔记,就像师父还在我身边,在给我指点一样。我会去山间采药,一边采一边对照笔记,确认每一种药材的特征;我会把采回来的药材仔细分拣、晾晒,按照师父教的方法炮制,一点都不敢马虎;有人来买药或者求医,我会详细询问他们的症状,再根据药材的特性配药,生怕出一点差错 —— 因为我知道,我手里握着的,不仅是药材,更是病人的安危,是师父的嘱托。”

阿竹看着苏瑶坚定的眼神,心里充满了敬佩。她能想象到苏瑶这些年的不易:一个人守着药庐,一个人去山间采药,遇到困难时没有师父可以依靠,只能靠着这本笔记和自己的坚持,一点点摸索、一点点成长。她也能想象到,苏瑶在无数个夜晚,对着这本笔记反复研究,直到把每一种药材的特征都刻在心里;在遇到难以分辨的药材时,她会像师父当年教她的那样,反复观察、反复比对,直到确定为止。

“不仅要自己学会,还要把这些知识教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正确认识药材,用好药材。” 苏瑶的这句话,像一颗石子,在阿竹的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阿竹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来药庐的时候,那时候她对药材一窍不通,连最基本的当归和黄芪都分不清。是苏瑶耐心地教她,从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到药材的功效、用法,一点点地把知识传授给她。那时候她还不明白苏瑶为什么要这么费心费力地教自己,现在她懂了 —— 这是苏瑶在践行对师父的承诺,是在把师父留下的知识和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阳光渐渐西斜,透过窗棂洒进屋里的光线也变得柔和起来,给整个药庐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橘色。苏瑶小心翼翼地把那本旧笔记放进抽屉里,又轻轻把抽屉关好,像是在守护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阿竹看着苏瑶的动作,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愿望 —— 她也要像苏瑶一样,把这些药材知识学好、学扎实,不仅要自己能准确分辨每一种药材,还要帮着苏瑶,把这些知识教给更多需要的人,让这份来自老药师的传承,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苏瑶姐,” 阿竹抬起头,眼神坚定地看着苏瑶,“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学,把每一种药材的特征都记牢,不辜负你和你师父的期望。等我学会了,我也帮你一起教别人,把这些知识传下去。”

苏瑶听到阿竹的话,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伸手轻轻拍了拍阿竹的肩膀,语气里满是鼓励:“好,阿竹,我相信你。只要你肯用心,一定能学好的。以后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随时问我,咱们一起研究、一起进步。”

阿竹的指尖紧紧攥着那两小段根茎,指腹能清晰感受到它们截然不同的质地 —— 左边那截紫花地丁的根茎,表面带着细微的纵皱纹,捏在手里轻轻一用力,便能察觉到纤维的脆弱,仿佛下一秒就会在掌心断裂;而右边的蒲公英根茎,表皮粗糙却坚韧,即便她微微加力,也只能感受到根茎轻微的形变,丝毫没有断裂的迹象。这两小段不起眼的植物根茎,此刻在她掌心却像是有了重量,每一寸纹理都在无声诉说着辨药的真谛,也让她更真切地体会到苏瑶师父当年伏案记录时的用心。

她抬眼看向苏瑶,阳光刚好落在苏瑶的侧脸,将她鬓边几缕碎发染成了浅金色。苏瑶的眼神温和而坚定,像是一汪沉静的湖水,里面映着对师父的思念,也藏着对传承的期盼。阿竹忽然想起半个月前跟着苏瑶去后山采药的场景 —— 那天清晨的露水还没干透,草叶上沾着晶莹的水珠,苏瑶蹲在草丛里,指着一株开着淡紫色小花的植物对她说:“阿竹你看,这就是紫花地丁,你仔细摸它的根茎,是不是比旁边的蒲公英要脆一些?” 说着便小心翼翼地将两株植物连根拔起,用随身携带的小刀轻轻切开根茎,让她对比断面的不同。那时候阿竹还觉得这些细节太过琐碎,可现在握着手中的根茎,才明白每一个细微的差别,都是老药师们用无数次实践总结出的经验,是能救人于危难的关键。

“苏瑶姐,我一定会好好学的,不辜负你和你师父的期望。” 阿竹的声音比刚才更坚定了几分,掌心的根茎似乎也给了她力量,“以后我也要像你们一样,把这些药材知识学好,用它们帮助更多的人。” 她说这话时,目光紧紧锁在苏瑶的眼睛上,里面没有了往日的怯懦,只剩下满满的决心。

苏瑶听到这话,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作浓浓的欣慰。她伸手轻轻拂去阿竹脸颊上沾着的一缕碎发,指尖带着淡淡的药香,那是常年与药材打交道留下的独特气息。“阿竹,你能这么想,师父要是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的。” 苏瑶的声音很轻,却带着足够的分量,“其实刚开始教你辨药的时候,我还担心你会觉得枯燥 —— 毕竟要记那么多特征,还要反复比对,有时候甚至要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去山间采药。可没想到你不仅没抱怨,还总追着我问东问西,连那些最细微的区别都不肯放过。”

阿竹听到苏瑶的夸赞,脸颊微微泛红,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目光又落回了手中的根茎上。她想起自己第一次独立辨认药材时的情景 —— 那天苏瑶让她从药筐里挑出紫花地丁和蒲公英,她紧张得手心冒汗,拿着每一根根茎都要反复捏好几次,对照着苏瑶之前教的特征一一确认。当她终于挑完,苏瑶笑着对她说:“阿竹,你看,只要用心,就没有学不会的。” 那一刻的成就感,她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苏瑶姐,其实我刚开始也觉得难,” 阿竹抬起头,坦诚地说道,“有时候记混了特征,还会闹笑话。但每次看到你那么认真地研究药材,看到那本笔记上细致的记录,我就觉得不能放弃。尤其是上次李奶奶来买药,她说当年她儿子得了急病,是你师父用紫花地丁配药救了他的命,我就更觉得这些药材知识特别重要 —— 它们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能救命的宝贝。”

苏瑶听到 “李奶奶” 三个字,眼神柔和了许多,嘴角也勾起一抹温暖的笑意。“李奶奶家的事,师父以前跟我提起过。” 她缓缓说道,“那时候李奶奶的儿子才五岁,得了急疹,浑身发热,哭闹不止。村里的郎中都束手无策,李奶奶抱着孩子来求师父,师父看了孩子的症状,就知道要用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可那时候正值冬季,紫花地丁不好找,师父连夜冒着雪去后山,在背风的石缝里找到了几株,回来后连夜炮制,配好药给孩子服下,第二天孩子的烧就退了。”

阿竹听得入了迷,手中的根茎仿佛也变得更有意义。她能想象出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苏瑶的师父顶着寒风在山间寻找药材的场景 ——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里,手指冻得通红,却依旧仔细地翻找着每一个可能藏有紫花地丁的石缝。那份为了救人而不顾一切的执着,正是老药师对医术的敬畏,也是这份传承最珍贵的地方。

“从那以后,李奶奶就总说,师父是她家的救命恩人。” 苏瑶继续说道,“其实师父常说,医者仁心,能靠自己的本事救到人,就是最大的幸福。她还说,这些药材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要懂得珍惜,更要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它们,才能不辜负这份馈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