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447章 随机应变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447章 随机应变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2 13:40:29

暮春的阳光斜斜地穿过药庐雕花窗棂,在青石板地上投下斑驳的菱形光影。檐下悬挂的艾草束散发着淡苦的清香,与药柜里飘出的草木气息交织在一起,漫过张伯搭在脉枕上的手腕。苏瑶素色的衣袂轻垂,指尖虚悬在张伯腕脉上方半寸,目光落在阿竹紧绷的侧脸,声音轻得像落在花瓣上的雨:“莫急,指尖要贴实却不可用力,像感受春风拂过肌肤那般。”

阿竹深吸一口气,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搭在张伯寸、关、尺三脉之上。她的指尖刚一触到温热的皮肤,便觉脉象浮在表层,按下去时绵软无力,果真如苏瑶所说,像按在晒得蓬松的新棉上,连脉搏的跳动都显得格外微弱。她悄悄抬眼,望见苏瑶正用鼓励的目光看着自己,又想起昨日为李婶诊脉时的触感 —— 那时指尖下的脉象急促而有力,每一次跳动都带着鲜活的力道,仿佛有只小虫子在指缝间轻轻蹦跳。

“真的!” 阿竹的声音里难掩兴奋,不自觉地加重了语气,又慌忙放轻力道,“比昨天李婶的脉象软很多,而且跳得也慢些。”

张伯躺在铺着粗布软垫的竹椅上,苍老的脸上露出笑意:“苏大夫说得没错,我这腿啊,一到阴雨天就疼得钻心,像是有无数根细针在扎骨头。” 他说着掀起裤管,露出膝盖处红肿的肌肤,那片红肿比周围皮肤高出半指,颜色是暗沉的潮红,不像热毒那样泛着鲜亮的赤红。

苏瑶示意站在一旁的两个少年上前,他们是邻村送来学医术的学徒,此刻正睁大眼睛盯着张伯的膝盖。“你们仔细看,” 苏瑶伸出食指,隔着一层薄布轻轻按压红肿处,张伯只是微微蹙眉,并未像热毒壅盛的患者那样痛得瑟缩,“虽摸着有些热意,却绝不灼手,按压时痛感迟钝,这便是寒湿阻滞经络的明证。若真是热毒,这里会烫得不敢碰,一碰就痛得直咧嘴。”

穿蓝布短衫的少年赵生伸手试了试,又凑上去闻了闻,疑惑地问:“那为什么会发热呢?寒湿不是该是凉的吗?”

“问得好。” 苏瑶赞许地点头,转身走向靠墙而立的药柜。那药柜由上好的柏木制成,已经被岁月磨得油光锃亮,每一格抽屉上都贴着泛黄的牛皮纸标签,用朱砂工整地写着药材名称。她拉开标着 “桂枝” 的抽屉,一股辛香夹杂着甜味的气息立刻弥漫开来。抽屉里整齐地码放着带着细绒毛的枝干,枝干粗细如手指,表皮是温润的棕红色,断面处能看见细密的纹理。

苏瑶取出几根桂枝放在掌心,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细绒毛:“寒湿郁积在经络之中,气血运行不畅,就像河水被寒冰堵住,水流受阻便会生热。这桂枝味辛甘温,辛能发散,甘能补益,温能通阳,正好能驱散经络里的寒湿,让气血重新顺畅起来。” 她又拉开旁边标着 “独活” 的抽屉,取出几根灰褐的根茎,根茎上还带着细密的须根,“这是独活,专攻下焦的寒湿,尤其是腰膝腿足的痹痛,是它的拿手好戏。”

阿竹已经搬来一张矮桌放在诊台前,苏瑶将独活放在桂枝旁边,又走到最下层的抽屉前,弯腰取出几支黄白色的根茎,根茎上有明显的节状凸起。“这是牛膝,你们看它的形状,是不是很像牛的膝盖骨?” 苏瑶举起牛膝笑道,阳光透过窗棂落在药材上,桂枝的棕红泛着暖光,独活的灰褐带着沉静,牛膝的黄白透着温润,三种色泽在光线下交织出细腻的层次感。

陈婆婆拄着拐杖慢慢凑过来,枯瘦的手指轻轻拂过桂枝,脸上露出回忆的神色:“去年我腰腿疼得下不了床,苏大夫给我开的药里就有这个桂枝。熬出来的药汤带着股淡淡的甜味,喝下去没多久,腰就不那么僵了,连手脚都暖和起来。”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那药渣里的桂枝,我还捡出来晒干了,冬天烧炕的时候丢进去,满屋子都是香的。”

赵生听得入了迷,忍不住追问:“苏大夫,这三种药放在一起,就能治好张伯的腿吗?”

“还需配伍其他药材。” 苏瑶将药材一一摆好,“张伯脉象浮而无力,说明气虚不能固表,还得加些黄芪补气;寒湿阻滞日久,难免生瘀,要加当归活血;再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让药性更好地发挥作用。” 她一边说,一边从药柜里取出相应的药材,黄芪的黄润、当归的暗红、生姜的鲜黄、大枣的深红,很快在诊桌上铺成一片五彩的药阵。

阿竹已经拿出纸笔,认真地记录着药材名称和功效,笔尖在宣纸上沙沙作响。另一个穿灰布衫的少年李墨则在一旁仔细观察,时不时伸手摸摸药材,感受着不同的质地。张伯看着这一幕,忍不住感慨:“苏大夫不仅医术好,还肯把真本事教给年轻人,真是难得啊。”

苏瑶笑着将药材分成两份,一份用棉纸包好,写上煎服方法,一份则留给学徒们观察:“学医最重要的是多听、多看、多摸,脉象要靠指尖去感受,药材要靠心去记住,病症要靠经验去分辨。就像这风寒湿痹,看似简单,实则有寒重、湿重、风重的区别,用药也得随之调整。” 她拿起桂枝,再次强调,“比如这桂枝,若是风重,就要搭配防风、羌活;若是湿重,就得加茯苓、白术。用药如用兵,得懂得随机应变。”

阳光渐渐西移,窗棂的影子在地上拉长。阿竹已经能准确地说出每种药材的功效,赵生和李墨也学会了分辨风寒湿痹与热毒壅盛的不同症状。张伯接过药包,再三道谢,在家人的搀扶下慢慢走出药庐。陈婆婆则留下来帮忙整理药材,一边将桂枝放回抽屉,一边对阿竹说:“好好学,苏大夫这样的好师傅可遇不可求。”

阿竹的指尖还凝着张伯脉息的余温,那浮而无力的触感如同烙印,与昨日李婶脉下的急促跳动画出清晰分野。她望着诊台前忙碌的苏瑶,指尖不自觉地在布面本子上轻轻点划,鼻尖萦绕的桂枝辛香与独活的沉郁交织,竟比往日闻惯的槐花蜜还要醉人。方才苏瑶那句 “用药如用兵” 还在耳畔回响,此刻听她补充桂枝的禁忌,更是攥紧了炭笔,生怕漏过只言片语。

苏瑶将桂枝轻轻放回瓷盘,指尖抚过另一束带着紫晕的枝干。那紫苏梗粗细不及桂枝,表皮泛着青褐相间的纹路,断口处能看见细密的白色髓心,凑近便有股清苦中带着温润的香气漫出来。她举起紫苏梗,阳光透过窗棂在枝干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连表面的细小绒毛都清晰可见:“你们看这紫苏梗,虽同属紫苏,却与紫苏叶的功用大不相同。叶片偏于解表散寒,梗则长于理气宽中,温通之力虽逊于桂枝,却不会耗伤阴液。”

阿竹的炭笔在纸上飞快游走,“阴虚忌桂枝,代以紫苏梗,理气和中” 的字迹虽略显潦草,却一笔一画都透着认真。布面本子的封皮是娘亲手缝的蓝布,边角已经磨得发白,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笔记,有的地方还画着简单的药材草图 —— 昨日记李婶的风热脉象时,她就画了只蹦跳的小虫子,此刻想起仍忍不住弯了弯嘴角。

“苏大夫,那怎么分辨患者是不是阴虚呢?” 赵生的声音打破了药庐的宁静。他方才一直在摆弄桌上的牛膝,此刻正举着药材凑过来,指尖还沾着牛膝表面的细粉。一旁的李墨也连忙抬头,手里的黄芪片被捏得微微发皱。

苏瑶笑着示意两人看向刚坐下的患者。那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面色潮红,额角渗着细密的汗珠,一坐下就急切地说:“苏大夫,我这几日总觉得口干得厉害,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手脚心也烫得慌。” 他说话时不自觉地舔了舔干裂的嘴唇,露出舌尖的红赤。

“你们来看看。” 苏瑶招手让学徒们上前。阿竹放下本子,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尖刚搭上青年的手腕,就觉脉象细数有力,比李婶的风热脉更显急促,像细流冲击着石子。她又看向青年的舌苔,只见舌质红得发亮,舌苔却薄得几乎看不见,正应了苏瑶说的 “舌红少苔”。

“这便是阴虚的典型症状。” 苏瑶的声音适时响起,“口干舌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象细数,都是阴液不足的表现。这种时候若用了桂枝,无异于火上浇油,只会让燥性更甚。” 她拿起紫苏梗递到青年鼻尖,“你闻闻这个。”

青年迟疑地嗅了嗅,眉头渐渐舒展:“这味道倒是清爽,闻着嘴里都不那么干了。”

苏瑶点头,转身走向药柜:“他这是阴虚兼有气滞,除了紫苏梗,还得加麦冬、玉竹滋阴润燥,再配陈皮理气。” 她拉开标着 “麦冬” 的抽屉,取出几支纺锤形的根茎,表皮黄白相间,断面处能看见半透明的胶质;又拿出玉竹,那根茎呈长圆柱形,表面有细密的纵皱纹,色泽黄润如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