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426章 归程暖盼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426章 归程暖盼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2 13:40:29

苏瑶推开药庐的门,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与竹篓里新鲜草药的清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这味道陪伴了她多年,早已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药庐里的陈设很简单,靠墙的架子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陶罐,每个陶罐上都贴着标签,写着草药的名字和性味;中间放着一张宽大的木桌,桌上放着碾药的石碾、切药的铡刀、称药的小秤,还有几张写满药方的纸。

她将竹篓里的草药一一拿出来,放在木桌上,先仔细挑选了一遍,把枯萎的叶子和细小的根须去掉,然后将挑选好的草药分类摆放。处理柴胡时,她小心翼翼地将根须上的泥土拍掉,然后用清水轻轻冲洗,生怕损坏了根茎;处理桔梗时,她用小刀将桔梗的皮剥掉,露出里面白色的肉质,动作娴熟而轻柔;处理金银花时,她则将花苞一朵朵分开,去除里面的杂质。

月光透过药庐的窗户,洒在木桌上,也洒在苏瑶的身上,她的身影在月光和灯火的交织下,显得格外专注。她一边处理草药,一边想起白天在山上的经历:为了采到那片柴胡,她爬了很高的山,途中还差点滑倒,幸好抓住了旁边的树枝;在采桔梗时,她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小兔子,便顺手给小兔子的伤口敷了些草药,看着小兔子一瘸一拐地跑开,她心里也满是欢喜。这些经历虽然辛苦,却也让她觉得充实,因为她知道,每一步的辛苦,都可能换来一个生命的康复。

处理完草药,已经是深夜了,苏瑶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走到桌边,拿起一张药方看了起来。这是给李婆婆开的治咳嗽的药方,里面有杏仁、紫苏、甘草等草药,她需要按照药方的剂量,将这些草药配好,明天一早让弟子送到李婆婆家里。她拿起小秤,仔细地称着每一味草药,称好后放在纸上包好,然后在包上写上李婆婆的名字和服药的方法。

就在这时,药庐的门被轻轻推开了,一个弟子端着一碗热粥走了进来,“苏师姐,你还在忙啊,林小婉让我把粥给你送来,说你肯定还没喝。” 苏瑶接过粥,感激地笑了笑,“谢谢你,也替我谢谢林小婉。” 弟子笑了笑,“师姐客气了,那你早点休息,我先出去了。”

苏瑶端着热粥,坐在窗边的椅子上,慢慢喝着。粥是用小米熬的,里面还放了几颗红枣,香甜软糯,暖意在胃里慢慢散开,也驱散了深夜的疲惫。她看着窗外的月光,听着院子里偶尔传来的虫鸣,心里满是平静。她想起自己刚到医观的时候,还是个懵懂的小姑娘,跟着师父学习草药知识和医术,师父告诉她,医者的使命就是救死扶伤,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心中的信念。如今师父已经不在了,但她却一直牢记着师父的话,坚守在这座医观里,为山里的百姓治病,为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撑起一个家。

喝完粥,苏瑶将碗放在桌上,又回到木桌前,继续配药。她知道,今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李婆婆的药,还有王大叔的腿伤药,以及几个孤儿的调理药。这些药虽然普通,却承载着她对每一个生命的责任与关爱。她拿起铡刀,将一味草药切成细小的段,铡刀落下的声音在寂静的药庐里显得格外清晰,每一声都像是在为生命的康复倒计时。

窗外的月光越来越亮,雾也渐渐散去,远处的山峦在月光下露出了模糊的轮廓。苏瑶终于配完了所有的药,将药包一一整理好,放在架子上。她走到门口,推开房门,深吸了一口气,夜晚的空气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让她精神一振。她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月亮又大又圆,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

她知道,明天又是忙碌的一天,会有百姓来医观看病,会有孩子等着她讲故事,会有草药需要她去采摘。但她并不觉得辛苦,因为她心中有一份永不熄灭的希望,这份希望支撑着她,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她转身回到药庐,熄灭了灯火,只留下门口那盏挂灯,在夜色中散发着温暖的光,像是在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指引方向。而这位执着的医者,也将在这份温暖与希望中,迎接新一天的到来,继续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山里的每一个生命。

暮色像浓稠的墨汁浸透天际时,远处道观檐角的铜铃在风中摇晃出细碎声响。张思贞握着灯笼的指节发白,灯穗被山风吹得剧烈摆动,在石阶上投下凌乱的光影。寒雾裹挟着松针的苦涩漫过青瓦,他下意识裹紧道袍,目光却始终盯着山道蜿蜒处。身旁站着的七个弟子,有的攥着未完工的金疮药包,粗粝的麻绳在指间绞出褶皱;有的背着崭新的采药篓,桐油未干的木面泛着温润的光,皆是翘首以盼的模样。

“来了!” 林小婉突然惊呼,裙裾扫过门槛带起一阵风。她发间别着的银簪随着奔跑晃动,那是用上次出诊的谢礼打的,此刻在月光下泛着清冷的光。山道拐角处,苏瑶的身影在灯笼光晕里逐渐清晰,下摆沾满暗红的泥土,左袖被荆棘撕出半尺长的口子,露出渗血的小臂,却依旧稳稳背着那只沉甸甸的药篓。篓中七叶鬼臼的锯齿状叶片刺破草绳,沾着碎石的金脉草垂落篓沿,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一路的艰辛。

“师父!” 八个声音同时响起,惊飞了屋檐下栖息的夜枭。林小婉几乎是扑过去接过药篓,指尖触到篓身浸透的冷汗,鼻头突然一酸。药篓底部渗出的汁液混着泥土,在她掌心留下深褐色的痕迹,像极了师父身上那些永远洗不净的药渍。她这才注意到苏瑶脖颈处蜿蜒的血痕,被草药汁液染成诡异的墨绿,道袍下摆还挂着几缕带着倒刺的藤蔓 —— 那分明是断魂崖顶独有的荆棘。

张思贞默默解下外袍披在苏瑶肩头,布料触到她颤抖的肩膀时,才惊觉她冷得厉害。“又去断崖了?” 他的声音裹着叹息,目光扫过苏瑶渗血的鞋履。只见鞋帮被碎石磨得薄如蝉翼,露出青紫的脚踝,显然是在湿滑的崖壁上失足过。其他弟子围拢过来,有人捧着热水,有人举着新熬的姜汤,火光映在他们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心疼与敬佩。

林小婉轻轻拨开师父凌乱的发丝,看到她耳后结痂的伤口,眼眶瞬间红了:“师父总说我们采药要小心……” 话音未落,苏瑶却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从怀里掏出一株沾着蛇鳞的白英:“看,这次没空手回来。” 众人这才注意到她掌心被蛇牙划破的伤口,已然肿得发紫,却还紧紧护着那株珍贵的药材。道观的铜铃又在风中轻响,混着弟子们此起彼伏的嗔怪,在夜色里织成一张温暖的网,将满身伤痕的苏瑶轻轻裹住。

苏瑶笑着揉了揉林小婉的发顶,腕间那只银镯轻轻碰在少女额角,发出清越的声响。这镯子是十年前她将自己的嫁妆熔了重打而成,如今表面已被岁月磨得温润无光,却始终带着她的体温。“怎么,怕为师走丢了?傻孩子,这山林为师不知走了多少回,闭着眼都能回来。” 她的声音带着惯有的调侃,尾音却微微发颤,掩不住眼底化不开的倦意。山风掠过她染血的袖口,将几缕灰白的发丝吹落在脸颊,像是岁月不经意间留下的印记。

张思贞上前半步,山风掀起他道袍的下摆,露出腰间缠着的止血绷带 —— 那是为师父准备的。他看着师父鬓角新添的白发,想起昨夜在书房发现的那本《毒经》,书页间夹着的竹叶青蛇蜕泛着诡异的青芒,边缘还沾着暗红的血渍。“师父,明日让弟子陪您一起去吧。” 他单膝重重跪在青石板上,额头磕在冰凉的地面,发出闷响,“您今日太辛苦了,而且山林中危险重重,有弟子在身边,也能照应一二。” 话音未落,他的肩膀已微微颤抖,不敢抬头直视师父的眼睛。

庭院陷入死寂,唯有灯笼骨架在风中发出细微的吱呀声,仿佛也在屏息等待。苏瑶的目光缓缓扫过弟子们:林小婉攥着药篓的手指节发白,指缝间还沾着未干的草药汁液;最小的弟子阿青偷偷抹着眼角,稚嫩的脸上满是担忧;张思贞挺直的脊背像道观门前那棵百年古柏,倔强又坚定。这一刻,时光仿佛重叠,她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也是这样跪在师父面前,目光炽热,请求随他去昆仑山采雪莲。那时的她年轻气盛,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却不知每一次采药,都是师父在暗中护佑。

“好。” 她的声音轻得像飘落在石阶上的枯叶,却让所有人猛地抬头。苏瑶弯腰扶起张思贞,指尖抚过他后颈的旧疤 —— 那是三年前为救山民被熊爪抓伤留下的。伤疤凸起的纹路硌着她的掌心,让她心中泛起一阵疼惜。“明日丑时三刻,在观前集合。” 她的目光扫过众人,清冷的月光洒在弟子们年轻的面庞上,“但丑时前,每个人都要默完《本草经》卷三。” 说罢,她转身走向观内,灯笼的光晕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与弟子们的身影渐渐重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