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415章 薄薄的雪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415章 薄薄的雪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2 13:40:29

月光不知何时爬上了窗台,像个蹑手蹑脚的故人,带着夜的清辉,悄悄驻足。药庐的窗棂是林小婉的祖父亲手雕的,那年她才八岁,蹲在一旁看着祖父握着刻刀,在木头上细细勾勒桔梗花的模样。祖父说桔梗花能入药,也能代表思念,刻在窗上,既能护着药庐里的草药,也能让出门在外的人记着回家的路。如今祖父已不在,可这窗棂上的桔梗花依旧鲜活,花瓣的纹路清晰得能看清每一道细微的刻痕,仿佛下一秒就要迎着月光绽放。

月光穿过花纹,在地面上织出一片斑驳的银网,像是给地面铺上了一层细碎的银纱。这银纱轻轻晃着,随着窗外偶尔掠过的晚风微微起伏,把药庐里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地面是祖父当年用青石板铺的,有些地方已经磨得光滑,缝隙里还留着经年累月落下的草药碎末 —— 有去年晒干的薄荷屑,泛着淡淡的绿;还有前年的陈皮渣,带着点琥珀色的光泽。银网漫过这些细碎的痕迹时,竟像是在温柔地抚摸着过往的时光,让那些藏在石缝里的记忆,都跟着泛起了微光。

银网缓缓漫过案台,案台是老松木做的,边缘已经被磨得圆润,带着岁月留下的温润触感。案台上还放着白天用过的陶壶,壶身上印着简单的兰草纹,是邻村的陶匠王大叔特意给林小婉烧的。早上她还用这陶壶煮过甘草水,此刻壶口还残留着淡淡的甘草香,混着药庐里常年不散的草药气息,在月光下晕开一片暖融融的味道。陶壶旁边是草药篮,竹编的篮身已经有些泛白,提手处被林小婉的手磨得发亮。白天里,这篮子装满了刚从后山采来的金银花、蒲公英,沾着露水,透着生机,现在空了的篮子静静卧在案台上,像是累了一天,正借着月光歇脚。

案台上的每一件东西,都裹着月光织成的轻纱,显得格外静谧。林小婉白天研药时留下的药粉痕迹,在月光下变成了浅浅的白,像是撒在案台上的细雪;她用来挑拣草药的银簪子,此刻斜斜靠在瓷碗边,簪头的小银花反射着月光,一闪一闪的,像是在眨眼睛。就连案台角落里那盏旧油灯,灯芯上还留着白天燃烧过的黑色痕迹,在月光下也像是有了温度,仿佛下一秒就能被点亮,照亮案台上的每一处细节。

最后,月光落在了案台角落的三个粗陶罐上。这三个陶罐是林小婉去年从镇上的杂货铺买来的,罐身没有任何花纹,就是最简单的土黄色,可在她眼里,这三个陶罐比任何精致的瓷器都要珍贵。白天的时候,药庐里总是很热闹,村里的张婶会来讨治咳嗽的枇杷膏,隔壁的小石头会抱着受伤的小兔子来要止血的草药,就连镇上的教书先生,也会来买些安神的合欢花。每当有人来,这三个陶罐就成了最热闹的 “主角”—— 张婶会盯着写着 “当归” 的陶罐问:“林小婉,你这当归是不是后山采的?比镇上药铺的还香呢!” 小石头会凑到 “雪水” 罐前,好奇地问:“姐姐,罐子里的雪水是冬天存的吗?是不是像冰糖一样甜呀?” 教书先生则会对着 “龙涎草” 罐感叹:“这龙涎草难得一见,你竟能采到,真是厉害!” 那时的陶罐,承载着众人的欢笑,也装着林小婉对大家的心意。

此刻,三个陶罐静静地立在那里,像三个沉默的守护者。它们没有白天的热闹,却多了几分沉静的温柔,罐身上的月光像是一层薄纱,轻轻裹着它们,让土黄色的罐身也泛起了柔和的光泽。林小婉白天用红笔写下的 “雪水”“当归”“龙涎草”,在月光下格外清晰。那红笔是她生日时,教书先生送的,笔杆是细竹做的,握着很舒服。白天写这些字的时候,她还特意放慢了速度,想把字写得好看些,可忙到后来,手都有些酸了,字迹也渐渐变得潦草。现在,红色的字迹褪去了白日的鲜亮,多了几分温润,像是被月光浸软了,变得格外亲切。

尤其是 “龙涎草” 的 “涎” 字,那个曾经被遗忘、后来补画得歪歪扭扭的点,在月光下竟也显得格外可爱。白天写这个字的时候,林小婉一时走神,忘了写 “涎” 字右边的点,还是小石头指着罐子喊:“姐姐,你少写了一个点!” 她才慌忙拿起笔补画,可越急手越抖,那个点画得又大又歪,像是个圆滚滚的小果子。当时她还懊恼地拍了拍额头,觉得自己太粗心了,可此刻再看,那个歪歪扭扭的点,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红光,像是藏着孩子气的小秘密,又像是在对着她眨眼睛,为朴素的陶罐添了几分灵动。

林小婉其实记得很清楚,采那罐龙涎草时的情景。那天清晨,她天不亮就背着篮子上了山,龙涎草长在悬崖边的石缝里,她趴在崖边,小心翼翼地伸手去采,手指被石缝里的荆棘划了道小口子,渗出血来,可当她把带着露珠的龙涎草放进篮子里时,心里满是欢喜。她知道村里的李爷爷需要龙涎草入药,李爷爷的腿不好,每到阴雨天就疼得厉害,而龙涎草能缓解他的疼痛。所以她把采来的龙涎草仔细晾干,装进陶罐里,还特意写上名字,生怕自己忘了。

月光还在慢慢移动,从陶罐上滑下来,落在案台边的小凳子上。那是林小婉平时坐的凳子,凳面上有她不小心洒上的药汁痕迹,变成了深浅不一的褐色斑点。白天她坐在这凳子上研药、包药,累了就靠在案台上歇一会儿,现在凳子空着,却像是还留着她的体温。窗外传来几声虫鸣,细细的,轻轻的,像是在和月光唱着歌,药庐里的草药香气越来越浓,混着月光的清辉,让人觉得格外安心。

林小婉其实就坐在药庐的里间,她没有开灯,就借着月光看着案台上的一切。她手里拿着祖父留下的旧药书,书页已经泛黄,边角有些卷曲,可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她本来是想趁着月色看看药书,可看着看着,就被案台上的陶罐吸引了。她想起白天的热闹,想起大家的笑脸,想起祖父曾经教她认草药的模样,心里暖暖的。这三个粗陶罐,装着的不只是草药和雪水,更是她和村里人的情谊,是她对祖父的思念,是她在药庐里度过的每一段时光。

月光依旧温柔,像一层薄纱笼罩着药庐,连空气都变得绵软起来。药庐里静悄悄的,只有墙角蟋蟀断断续续的鸣唱,和院外老槐树叶子被风拂过的 “沙沙” 声,一轻一重,交织成夜里最舒缓的调子。案台上的三个粗陶罐还在静静地立着,土黄色的罐身被月光镀上了层银边,像是三位沉默的老者,守护着药庐里流淌的时光,也守护着林小婉心底那些裹着暖意的记忆。那个歪歪扭扭的 “涎” 字,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红光,像是一颗藏在罐身上的小朱砂,悄悄告诉她,那些柴米油盐般平凡的日子里,藏着最动人的幸福。

林小婉端着一盏热茶走进药庐,青瓷茶杯里飘着几片晒干的桂花,是去年秋天她在院外桂花树下捡的,晒干后收在瓷罐里,泡茶时放几片,满杯都是甜香。热茶的温度透过杯壁传到指尖,暖得她指尖微微发颤。刚踏进药庐,她就看到了月光下的陶罐,那抹柔和的银辉让她心头一软,脚步不自觉地放轻了,连呼吸都放慢了些,生怕惊扰了这份静谧。

她走到案台前,轻轻坐下,竹凳发出一声极轻的 “吱呀” 声,很快就被夜里的风声淹没。指尖轻轻拂过陶罐的表面,粗陶的触感带着夜晚的微凉,指腹能清晰摸到陶土颗粒的纹路,却又透着一丝白天被阳光晒过的余温,像是还留着太阳的味道。她的目光落在 “雪水” 两个字上,红色的字迹在月光下晕开浅浅的暖意,记忆突然就像被风吹开的书页,翻到了去年冬天收集雪水的那一页。

那天雪下得不大,却很细密,像天上撒下来的柳絮,轻轻巧巧地落在屋檐上、院墙上、药庐前的那片空地上。清晨她推开房门时,整个世界都裹着一层薄薄的白,连空气都带着雪的清冽。师兄背着药篓刚从外面回来,看到她站在门口发愣,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傻站着干嘛?这么好的雪,正好收集些雪水,以后泡草药用。”

她当时眼睛一亮,赶紧跑去仓库翻出那只旧竹筐 —— 竹筐是祖父留下的,边缘有些磨损,却依旧结实。师兄已经找来了干净的陶盆,两人一起在院子里撑着竹筐,竹筐架在陶盆上方,像个小小的屋檐。雪花落在竹筐上,簌簌地响,很快就积了薄薄一层,像撒了层白糖,晶莹剔透的,好看得紧。

“雪水要选刚下的新雪,这样才干净,泡出来的草药也更有药效。” 师兄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轻轻拂去竹筐边缘堆积的雪,动作轻柔得像是在抚摸易碎的珍宝。她蹲在陶盆边,看着雪花透过竹筐的缝隙,一点点落在盆里,起初是零星的几点,后来越来越多,渐渐在盆底积成了一层薄薄的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