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367章 凸凹不平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367章 凸凹不平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2 13:40:29

张思贞抬手按了按眼角,袖口蹭过颧骨时带起一阵微痒。她深吸一口气,药柜里陈放多年的草木气息漫进鼻腔,当归的甘醇混着陈皮的微苦,却都盖不住林小婉指尖那捧雪莲干散出的清寒 —— 那味道像极了终南山顶的雪,即便被岁月封存在陶罐里,依旧带着刺破尘埃的凛冽。

“让我看看。” 她接过林小婉递来的雪莲干,指腹抚过蜷曲的花瓣。褐色的苞片边缘泛着干枯的黄,却在指尖捻动时簌簌落下细碎的白,像极了师祖爷故事里总也下不完的山雪。记忆里的山神庙又在眼前浮现,那时她还是个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总爱扒着庙门的破洞看师祖爷制药。庙梁上悬着的药篓里,就总晾着这样的雪莲,风一吹,干硬的花瓣碰撞着发出细碎的响,像谁在低声说着话。

“这雪莲…… 该有三十年了吧。” 张思贞的声音有些发哑。她记得师祖爷最后一次带雪莲回来时,袍子上结着冰碴,靴底沾着的雪在门槛化成水,晕出深色的印子。那天他把雪莲摊在庙中唯一的青石板上,借着从破窗斜照进来的月光反复翻动,指尖冻得通红却依旧轻柔,像是在抚摸初生的婴儿。“丫头你记着,” 他粗糙的手掌覆在她头顶,声音裹着寒气却格外清晰,“这雪莲长在雪线之上,吸的是寒气,聚的是生机。救人时要用炭火慢慢煨,急不得。”

林小婉凑得更近了些,鼻尖几乎要碰到那些干枯的花瓣。她忽然想起去年冬天跟着师父去后山采药,也是这样的冷天,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子。师父指着石缝里一株顶着雪的植物说:“那是雪莲的幼苗,要长十年才能开花。采的时候得留着根须,不然来年就长不出来了。” 那时她还不懂,为什么要在这么冷的天来采这么不起眼的东西。此刻指尖触到雪莲干粗糙的纹理,忽然就明白了师父话里的意思。

张思贞把雪莲干放回陶罐里,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陶罐内壁结着一层薄薄的白霜,是常年存放药材留下的痕迹。她想起师祖爷去世前的那个冬天,也是这样冷。老人躺在床上,呼吸已经很微弱了,却还拉着她的手说:“那罐雪莲…… 留着给最需要的人。记得要用雪水来煎,火不能太旺,得慢慢熬……” 那时她还小,不懂什么叫 “最需要的人”,只看着师祖爷浑浊的眼睛里映着窗外的雪光,一闪一闪的,像藏着星星。

“师父,” 林小婉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您说师祖爷当年,是不是也像我们这样,对着雪莲干发呆啊?”

张思贞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仿佛盛着岁月的光。“何止是发呆啊,” 她说,“他还总对着雪莲说话呢。说今年的雪下得够不够大,说哪个山坳里的雪莲长得最壮实,说什么时候才能再去看看它们……” 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后来我才知道,他不是在跟雪莲说话,是在跟那些等着他救命的人说话呢。”

林小婉拿起一片雪莲干,对着光看。干枯的花瓣上布满细密的纹路,像一张纵横交错的网,网住了三十年的风霜,也网住了无数个被温暖过的瞬间。她忽然明白,为什么这些雪莲干放了这么久,还能散发出那样清冽的气息。那不是药材的味道,是岁月的味道,是人心的味道,是一代又一代人用真心和坚持酿出来的味道。

窗外的风又起了,吹得窗棂吱呀作响。张思贞起身关好窗,回头看见林小婉正小心翼翼地把雪莲干一片一片放回陶罐里。阳光透过窗纸照进来,在她们身上投下淡淡的光晕,药香混着阳光的味道,在屋子里漫开,像极了当年山神庙里那片暖。

“能用的,” 张思贞轻声说,像是在回答林小婉刚才的问题,又像是在对自己说,“只要心里的火不熄,这雪莲就永远有用。”

林小婉望着苏瑶手中的银匙,月光透过镂空的草木纹,在桌面投下细碎的影,像极了山神庙顶上漏下来的星光。她忽然想起去年跟着师父去山涧取水,也是这样的月夜,苏瑶蹲在溪边舀水时,银镯子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丫头你看,\" 师父指着溪水里的月影,\"水是活的,药也是活的。哪怕是同样的方子,不同的人配出来,滋味也不一样。\" 那时她还不懂,为什么同样的当归红花,师父配出来的药汤总带着一股说不清的暖意。

张思贞将那本泛黄的药方册抚平,指尖划过最后一页师祖爷的批注。墨迹早已淡得几乎看不见,却在月光下显出浅浅的印痕,像是谁用指甲反复刻过。她想起师祖爷常说的那句话:\"药有君臣佐使,人有悲欢离合,可治病的道理,从来都藏在心里。\" 当年她总嫌老人唠叨,此刻指尖触到纸页上凹凸的纹路,忽然就懂了那些话里的意思。

苏瑶将银匙放回药箱,沉香木珠在锦囊上滚动,发出细碎的声响。她打开旁边的药柜,一股混合着当归与红花的香气漫了出来,带着草木特有的温热。\"当归要选归头肥大的,\" 她拿起一支当归,在月光下翻转着,\"你看这断面,要有油润的光泽才好。红花则要选颜色深红的,捏在手里要有些分量,太轻的怕是陈货。\"

林小婉踮起脚尖看着药柜里的药材,忽然发现当归的断面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黄,像极了山神庙里那盏油灯的光晕。她想起师祖爷故事里的病人,蜷缩在草堆里瑟瑟发抖,直到药汤下肚,脸上才渐渐有了血色。原来那些能盘活气血的药,从来都带着这样的温度。

张思贞将药方册放进樟木箱里,箱底的樟脑香气混着药材的味道漫出来,带着时光沉淀的醇厚。她想起小时候偷偷翻开这本册子,总被师祖爷敲着额头教训:\"丫头片子毛手毛脚的,这方子可是救命的宝贝。\" 那时她只当是本普通的书,此刻看着樟木箱锁扣上的铜绿,忽然明白所谓宝贝,从来都不是纸页上的字迹,而是藏在里面的人心。

苏瑶将当归与红花按比例配好,放在青石臼里轻轻碾着。石臼与药杵碰撞发出沉闷的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配药就像做人,\" 她一边碾药一边说,\"急不得,躁不得。当归要慢慢碾成粗末,红花要保持完整的形状,这样药性才能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林小婉看着师父的动作,忽然想起山神庙里那尊布满灰尘的神像。师祖爷总说,神在心里,不在像上。此刻看着月光下渐渐融合的药粉,忽然就懂了那句话的意思。所谓医者仁心,从来都不是挂在嘴边的道理,而是藏在每一味药材里的坚持。

药碾好时,东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苏瑶将药粉装进纸袋,递给药柜前的两个徒弟。晨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药粉上投下温暖的光,当归的甘醇与红花的微辛在空气中交织,像极了山神庙里那片混着药香的暖意。

\"明日寅时起来煎药,\" 苏瑶将纸袋系好,沉香木珠在她腕间轻轻晃动,\"记得用井水,火要先武后文,煎出三碗药汁再合并一处。\" 她看着两个徒弟眼里的光,忽然想起自己当年跟着师祖爷学医的日子,也是这样的晨光,也是这样的药香,一辈辈传下来,从来都没有变过。

张思贞接过纸袋,指尖触到温热的药粉,忽然就想起了师祖爷临终前的眼神。那时老人已经说不出话,却还拉着她的手往药柜的方向指。直到此刻握着这袋药粉,她才明白老人想说的是什么 —— 所谓传承,从来都不是守着一成不变的方子,而是让那些救过人的道理,在时光里永远活着。

窗棂外的月光渐渐转淡,天边已泛起一层极浅的鱼肚白。林小婉把银匙轻轻搁在玉盒旁,指尖无意中碰到辫梢的红绳 —— 那是去年生辰时师父给她系的,说是用山神庙前的老槐树韧皮浸过药汁,能避些风寒。红绳垂在腕间轻轻晃,与玉盒里那截断绳隔着寸许距离,绳头的流苏竟像是得了默契,同时微微颤动了一下。

她忽然想起师祖爷留下的那本药经里夹着的字条,泛黄的宣纸上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小姑娘,梳着双丫髻,辫梢也系着红绳,旁边用毛笔字写着:\"贞丫头守药炉,绳断时,药成。\" 那时她还笑师祖爷画得不像,此刻望着两截遥遥相对的红绳,忽然鼻尖一酸。原来有些念想真的能穿过时光,就像这红绳的颜色,哪怕过了几十年,依旧红得鲜活。

药柜上的铜锁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林小婉伸手摸了摸锁上的花纹,与银匙上的草木纹竟是一样的 —— 都是师祖爷亲手刻的。师父说过,师祖爷年轻时学过木工,后来上山采药摔断了腿,才把刻刀换成了药锄,可那双手腕的巧劲,全都刻进了这些器物里。此刻指尖抚过那些深浅不一的刻痕,真的摸到了些奇怪的触感:深些的纹路里像藏着雪粒的冰凉,浅些的地方又带着炭火的温度,恍惚间竟像是摸到了山神庙里那只总在熬药的陶罐,罐底结着的药垢,也是这样凹凸不平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