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334章 温润弧度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334章 温润弧度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2 13:40:29

苏瑶从梯子上下来时,看见他们正往药篓里装东西。张思贞把防潮的油纸包得方方正正,林小婉则在清点银针,每一根都用软布擦得发亮。晨光在他们身上流动,像镀了层金,让她忽然觉得,这药庐里的时光,终究是要流转下去的。

竹帘再次被风吹起,这一次,苏瑶没有去扶。她望着两个孩子忙碌的身影,忽然想起师兄临终前说的话:“瑶儿,医者之路,从来不是一个人走的。” 风里带着艾草的清香,混着少年人身上的皂角味,让她觉得眼眶发热,却笑着眨了眨眼。

原来有些牵挂,不必说出口;有些传承,早已融在日复一日的煎药、晒药、识药里,像这药庐里的晨光,旧的去了,新的又来,总也不会断。

苏瑶将茶碗往桌上一放,瓷碗与木桌相撞发出轻响。她原是想斥责他们不知瘟疫凶险,那些染了病的村民浑身发疹,咳出来的痰带着血丝,稍有不慎便会被传染。可话到嘴边,却瞥见张思贞腰间挂着的铜药铃 —— 那是她去年亲手铸的,铃舌里嵌着防瘴气的雄黄,此刻正随着少年的呼吸轻轻晃动。

“西厢房第三只木箱里,有两件新做的蓑衣。” 苏瑶起身时带起一阵药香,她的裙角扫过墙角堆着的陈皮,那些晒得蜷曲的果皮簌簌落了几片。“思贞记得把硫磺粉包进锦囊,林小婉多带些艾草绒,夜里宿在破庙时,烧着能驱虫。”

她的声音不自觉放软,像春雨落在青石板上。当年师父也是这样,明明眼圈红得像浸了血的苏木,却偏要板着脸清点她的行囊。直到她走出三里地,还听见身后传来铜铃叮当 —— 师父竟悄悄跟了一路,直到看见她平安过了瘴气林才转身。

张思贞的喉结用力滚了滚,他忽然想起上月暴雨夜,撞见师父在丹房煎药。那时窗外的雨砸得瓦檐噼啪响,师父握着药杵的手浸在药汁里,指缝间全是裂开的血口子,却仍不肯歇。林小婉的眼眶早红了,她望着师父鬓角新添的白发,忽然明白那些被她抱怨过的严厉 —— 教他们辨识毒草时,非要让他们蒙眼闻味;练针灸时,先在自己手臂上扎满细针示范。

“师父的脉息比去年虚了。” 林小婉凑到张思贞耳边低语,声音轻得像风拂柳。昨夜她起夜时,看见丹房的灯亮到寅时,窗纸上师父的影子佝偻着,像株被霜打过的芦苇。张思贞攥紧了手里的药锄,那是师父用三十年的枣木为他们削的,柄上还留着被掌心磨出的温润弧度。

苏瑶正往他们的药篓里塞着油纸包,陈皮、茯苓、当归…… 每样都用红绳捆得整整齐齐。她忽然停下手,指尖触到个硬纸包,里面是去年冬天晒的干姜。那年林小婉染了风寒,咳得整晚睡不着,她便是用这干姜煮了红糖茶,守在床边喂了三夜才好转。

“这包九制黄精你们带着。” 苏瑶把纸包塞进林小婉怀里,那温热的触感让少女想起无数个冬夜,师父把暖炉塞进她被子里的温度。“每日晨起嚼三粒,能补气。”

张思贞忽然 “噗通” 跪下,额头重重磕在青砖上。“师父,弟子定会护好师妹,绝不让您担心。” 他背上的药篓里,还躺着上周为师父采的野蜂蜜,本想等师父生辰时酿蜜酒,如今看来,只能等回来再补上了。

林小婉也跟着跪下,她膝头的青布裙沾着今早新摘的苍术碎屑。“师父放心,我们每日都会用苍术熏衣,绝不让瘴气沾身。” 她忽然想起昨日整理药书时,发现师父在《瘟疫论》的扉页上写着:“医者仁心,非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字迹力透纸背,边角却被摩挲得发毛。

苏瑶转身去翻木箱时,袖口扫过药架,一串晒干的佛手柑轻轻晃动。那是三年前两个孩子刚来时挂的,如今已从金黄变成深褐,却仍散发着清苦的香气。她取下蓑衣的手顿了顿,那针脚细密得很,是她去年冬日在油灯下一针一线缝的,针脚里还嵌着没褪尽的药香。

“这蓑衣里絮了艾草,” 苏瑶把蓑衣搭在他们肩上,指尖触到少年们单薄的肩骨,忽然想起他们刚来时,林小婉还不到她胸口高,张思贞说话总爱脸红。“夜里冷,裹着睡能驱寒。”

晨光已漫过门槛,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张思贞背起药篓时,铜铃叮当作响,林小婉忽然指着墙角的铜盆,那里泡着今早刚采的金银花。“师父记得每日用金银花煮水洗脸,能清火气。”

苏瑶望着他们往山下走的背影,忽然发现张思贞的步伐已沉稳如松,林小婉的裙摆扫过石阶时,再不会像从前那样被绊倒。山风卷着松涛掠过药庐,她听见林小婉清脆的声音传来:“师父我们每月初三会托货郎带信回来!”

檐角的铜铃被风撞得叮当响,像极了多年前那个清晨,她也是这样背着药篓下山,身后传来师父的声音:“瑶儿,记得看云识天气!”

苏瑶抬手按了按发酸的眼眶,掌心还留着姜枣茶的余温。她转身回屋时,瞥见窗台上晒着的紫苏,那是今早孩子们趁她没醒时采的,叶片上还带着露水。药庐里静悄悄的,只有药香在晨光里慢慢流淌,像段没说尽的牵挂。

忽然,她听见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刚要转身,就见张思贞跑回来,把个油纸包往她手里塞:“差点忘了,这是师妹采的野山参,您炖鸡汤补身子。” 少年的脸颊被风吹得通红,眼里却亮得像落了星子。

林小婉也跟着跑回来,把鬓边新摘的野蔷薇别在门楣上:“师父说过,蔷薇能安神。” 她的指尖还沾着泥土,却把花瓣摆得整整齐齐。

看着他们再次跑远的背影,苏瑶忽然笑了。檐角的铜铃还在响,山风里带着薄荷的清香,她低头打开纸包,那支野山参须根完整,定是孩子们趴在山石上挖了许久。晨光穿过窗棂落在参须上,闪着细碎的光,像极了少年眼里的星辰。

她转身去丹房煎药,药碾子转动的声音里,混着远处传来的铜铃叮当。这一次,苏瑶没有再回头,只是把药炉的火拨得更旺了些。她知道,有些路,总要让他们自己走;有些风雨,该让他们学着挡了。

张思贞垂在身侧的手猛地攥紧,指节泛出青白。他想起上月林小婉为了采一株雪莲花摔在青石上,至今手肘还有块青紫的瘀伤。那时师父也是这样轻描淡写地说 “你们身子骨嫩”,可谁都瞧见她深夜独自坐在药炉前,对着医书熬红了双眼。

“师父!” 他膝头一弯竟直直跪了下去,青石地面撞得膝盖生疼,可他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弟子去年随您在终南山历练,暴雪封山时也曾守在崖边采药七日,这点寒气算得了什么?倒是您,前日为了等陈老伯的药引,在药庐守到天明,昨日又冒雨去后山寻那味千年何首乌 ——”

话未说完,就被苏瑶伸手扶住了胳膊。她的指尖有些发凉,力道却不容置疑:“起来说话。你是为师最看重的弟子,该知医者仁心,更该知量力而行。” 她转身看向院角那株老槐树,树皮上还留着张思贞初学认药时刻下的记号,“陈老伯当年曾救过为师的性命,他的病,我不能不管。”

张思贞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师父背着高烧昏迷的自己在山路上狂奔,棉鞋踩进积雪里发出咯吱声响,她的呼吸急促得像破旧的风箱,却始终把他护在怀里。那时他就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成为能为师父遮风挡雨的人。

“弟子明白师父的心意。” 他站直身子,声音因激动微微发颤,“可您前日诊脉时,自己的手也在抖。林小婉夜里偷偷去您窗下听过,您咳嗽得整宿睡不着。陈老伯的病需要慢慢调理,您要是垮了,谁来 ——”

“放肆!” 苏瑶的声音陡然严厉起来,可眼角的红痕却泄了底。她转身从门后药篓里取出用油纸包好的药草,翠绿的叶片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这是今早刚采的云雾草,你拿去按这个方子煎。” 她从袖中摸出泛黄的纸笺,上面的字迹力透纸背,却在末尾处微微发颤,“陈老伯今日该换药了,你们……”

话音未落,就见林小婉端着个青瓷碗从月亮门跑出来,裙角沾着几片药渣:“师父!您看我把陈老伯的安神汤熬好了!” 她跑得急,发髻都散了半缕,“我照着您的方子加了三钱合欢皮,您尝尝火候对不对?”

苏瑶接过瓷碗的手顿了顿,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的眉眼。药香里混着淡淡的蜜香,是她曾提过的陈老伯不喜苦味。她舀起一勺吹了吹,温热的药液滑入喉咙时,竟尝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甘甜。

“林小婉,你何时学会偷改药方了?” 她的语气带着嗔怪,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不是偷改!” 林小婉慌忙摆手,辫子上的银铃叮当作响,“我昨夜翻了您的《青囊经》,里面说心郁者需甘缓,加些蜂蜜既能调味,又能助药力。” 她忽然压低声音,从袖中掏出个油纸包,“这是我托山下货郎买的川贝,您总咳嗽,该炖些雪梨润润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