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251章 医毒同源

医女的大唐恋歌 第251章 医毒同源

作者: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2 13:40:29

丑时的烛火在青铜镜面上跳跃,苏瑶的指尖将丝线绷成满月状,烛泪在她腕间的红绳上凝成琥珀色珠串。张思贞的鼻尖还萦绕着帐外焚烧的辟秽丹气息,那是用七十二味草药合制的秘方,此刻正与室内的曼陀罗残香激烈交锋,在丝线上空形成若有若无的青白烟雾。

“厥阴心包经属络三焦,若阻滞则气血逆行...” 苏瑶的声音像是从《青囊经》古老的纸页间飘来,张思贞慌忙翻开随身的《寸口诊脉图谱》,绢本上的朱砂波形与丝线上的震颤轨迹逐渐重叠,竟分毫不差。他的目光落在图谱边缘的批注上 —— 那是苏瑶去年冬日用冻僵的手指写的:“脉症不符时,当查其所触之物”。

“镜子!” 苏瑶的轻叱惊得帐钩上的东珠乱颤。张思贞递过青铜镜时,注意到镜背铸着的 “悬壶济世” 铭文,竟与药庐正门匾额同出一源。当镜面贴近李公子鼻端时,他屏住了呼吸:三息过去,镜面依然光洁如冰,唯有公子唇下那颗黑痣,在烛光里投下细若游丝的阴影。

“看他耳后。” 苏瑶突然用银针挑起少年垂落的鬓发,露出耳后豌豆大小的青斑。张思贞倒吸冷气 —— 这正是《青囊经》“尸厥篇” 里提到的 “鬼门斑”,唯有中了西域 “离魂香” 者才会出现。他的手指不自觉抚过腰间的药囊,里面装着的还魂草此刻正微微发烫,仿佛感应到了千年医典中的宿敌。

丝线突然开始不规则震颤,如同被狂风席卷的蛛网。苏瑶的瞳孔里映着烛火爆裂的火星,她屈指弹向丝线,竟发出古琴般的清响:“脉波如雀啄,此乃心窍被蒙之兆。思贞,取‘龙虎斗’针具。” 张思贞闻言立刻打开乌木针盒,九枚银针在烛下泛着不同色泽,最末那支 “大针” 的针尖,赫然刻着北斗七星纹样。

当银针悬在 “人中穴” 上方时,窗外突然传来夜枭长鸣。苏瑶手腕翻转,施展出 “烧山火” 针法,针尖竟在瞬间泛起微红。张思贞盯着她的指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 “九死还魂穴” 旁练习的 “苍龙摆尾”,此刻的手法竟如出一辙,只是更添几分凛冽杀意 —— 那是面对真正 “鬼症” 时,医者才有的锋芒。

青铜镜突然蒙上一层薄雾。张思贞惊呼出声,却见苏瑶摇了摇头:“此非阳气回返,而是... 障眼法。” 她用银针挑起公子衣领,露出心口淡紫色胎记,那胎记此刻竟如活物般微微蠕动。“傀儡蛊!” 张思贞脱口而出,想起昨夜在小厮身上发现的曼陀罗刺青,冷汗瞬间浸透中衣。

苏瑶已将第二枚银针刺入 “涌泉穴”,手法快如闪电:“蛊虫喜温恶寒,且看它能躲到何处。” 话音未落,李公子突然剧烈抽搐,喉间涌出黑紫色痰涎,其中竟有细小的虫影在烛火下闪烁。张思贞立刻将还魂草煎剂灌入口中,药汁里的朱砂颗粒顺着嘴角流下,在公子胸前画出一道血线,恰似劈开阴翳的朝霞。

更夫敲过寅时的梆子,窗外的槐花终于停止飘落。苏瑶取出最后一枚银针,刺入 “百会穴” 时轻喝:“借天地阳气,破邪祟迷障!” 只见银针尾部突然绽开幽蓝火焰,那是用磷粉特制的 “引阳针”,此刻正将蛊虫逼出体外。随着一声几不可闻的 “吱呀” 声,一只指甲盖大小的甲虫从公子鼻孔爬出,落在青铜镜上,翅鞘上的曼陀罗花纹狰狞如鬼。

张思贞捡起甲虫,发现它翅下刻着细小的波斯文。苏瑶凝视着镜中逐渐恢复血色的少年,袖口的竹叶纹被晨露打湿,显得愈发青翠:“《青囊经》里说‘医道如丝,可系生死’,今日你该明白了 —— 这丝线量的不是脉息,而是医者与病患之间,那一线相系的仁心。”

寅时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李员外翡翠扳指上碎成斑斓光点。那枚价值千金的玉饰在青砖上撞出裂纹时,张思贞注意到员外膝头的蜀锦官服沾着星点泥痕 —— 显然是连夜跪在佛堂祈福所致。苏瑶的目光却凝在床头柜的青瓷碗上,碗沿釉色开片间,隐约嵌着几星褐色碎屑,像极了她昨日在后山辨认的 \"醉心草\" 残片。

\"药铺就不必了。\" 苏瑶的指尖蘸着药汁,舌尖轻抿后迅速吐出,指尖已泛起青黑,\"但需依我两件事:一者,彻查公子所接触的西域商队;二者...\" 她忽然掀开床幔,露出床头暗格里的半卷波斯文书,\"将这些迷香配方交由医署焚毁。\" 李员外抬头时,正对上她袖口翻卷的竹叶纹,那纹路在晨光中锋利如刀,竟让这位见惯世面的富商浑身一颤。

张思贞接过青瓷碗,碗底 \"李记官窑\" 的款识被药汁浸得发糊。他用银针挑起药渣,借着阳光细看:所谓 \"附子理中汤\" 中,干姜竟被换成了有毒的乌头,白术里混着半片曼陀罗叶,更离谱的是,药中还掺了朱砂 —— 这味重镇安神的药材本可入药,却与乌头相生相克,无异于毒上加毒。

\"前医是谁?\" 苏瑶的声音突然柔和,却比厉喝更令人心惊。李夫人正在给公子擦拭额头,珍珠面纱下的指尖骤然收紧,帕子上的并蒂莲被攥得变了形。小厮们交头接耳的声音戛然而止,唯有檐下铁马在春风中发出细碎的清响,像极了《青囊经》里 \"医过留痕\" 的警示。

李员外的翡翠扳指又磕在砖上:\"是... 是太医院的王大人。三日前他来看过犬子,说... 说这是中了寒邪...\" 话音未落,苏瑶已将药渣扫入银盘,盘中的银针瞬间变黑。张思贞忽然想起昨夜在小厮身上发现的波斯文刺青,想起李夫人广袖里的曼陀罗残片,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 —— 这哪里是误诊?分明是有人借医者之手,行杀人之事!

\"去把王太医的药案取来。\" 苏瑶解下腰间的药囊,倒出几粒辟秽丹投入火盆,\"顺便查他近日与西域胡商的往来。\" 她转身时,张思贞看见她发间新添的银丝在晨光中微颤,忽然想起三年前瘟疫时,她也是这样站在祠堂里,用银针挑开患者溃烂的伤口,眼中没有半分惧色。

李员外带着小厮匆匆离去,廊下传来玉佩相撞的叮咚声。苏瑶望着满地杏花拼成的 \"悬壶\" 二字,忽然轻笑一声:\"千金易得,仁心难求。当年我师父拒绝节度使的黄金千两,只取了他库房里的半卷医书,今日倒像是重演了。\" 她从怀中取出那片野百合,花瓣上的纹路竟与青瓷碗底的裂纹惊人相似。

张思贞摸出《青囊传承录》,在 \"误诊篇\" 写下:\"医人者,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剂有误,便成杀人刀;一念清正,方为活人药。\" 他抬头时,正见苏瑶将野百合夹入波斯文书中,阳光穿过书页间的缝隙,在她袖口的竹叶纹上投下细密的光影,像极了《青囊经》里记载的 \"百脉图\"。

子时三刻的火把将西跨院照得宛如白昼,石壁上的霉斑在跳动的光影中显露出诡异的形状,恰似《青囊经》里描绘的 “百足虫蛊”。张思贞握着经卷的手沁出冷汗,羊皮纸页间夹着的曼陀罗标本簌簌作响,与眼前破碎的蜀锦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

“看这霉斑走向。” 苏瑶用竹杖敲击石壁,发出空洞的回响,“形如北斗,此乃古人藏密之处。” 火把照亮她袖口的竹叶纹,竟与石壁上天然形成的竹节状纹路重叠。张思贞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霉斑最深处有块凸起的青石,表面刻着已模糊的 “慎” 字 —— 与他药箱内侧的刻痕如出一辙。

蜀锦残片上的曼陀罗花纹在火光中泛着油光,张思贞用银簪挑起布料,凑近火把时,纤维间渗出的暗红色汁液竟发出 “滋滋” 声响。“是**香的底油。” 苏瑶的声音里带着冰碴,“以曼陀罗花熬制七七四十九日,混着人油才能凝固成形。”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墙角积灰的药炉上,“前朝陈太医就是因拒绝配制此香,才被灭门抄家。”

火把突然剧烈摇晃,照亮密室深处的青铜药柜。张思贞注意到柜门上的铜环刻着五毒纹样,唯独缺了曼陀罗 —— 这正是李府小厮腰间玉佩的破绽。当他推开柜门时,数百个药罐扑面而来的气味让他险些窒息:有西域的罂粟膏、南洋的鹤顶红,最深处的檀木盒里,赫然摆着颗颗蜡丸,蜡衣上印着的曼陀罗花纹,与李夫人面纱下的刺青一模一样。

“这是‘鬼市’的‘无常散’。” 苏瑶捏碎一枚蜡丸,里面滚出灰黑色药粉,“服下后脉息全无,三日后七窍流血而亡。” 她的指尖在药罐间游走,忽然停在刻着 “离魂” 二字的陶罐前,罐口残留的绿色粉末正是昨夜在李公子鼻孔中发现的蛊虫饲料。张思贞想起《青囊经》中 “医毒同源” 的批注,只觉后颈发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