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203章 薪火相传(十一)

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苏瑶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走了进来,她的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思贞,又读了一早上的书吧,快喝点粥,别饿着肚子。” 张思贞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接过粥碗,热气氤氲间,他感受到了浓浓的关怀。“谢谢你,苏瑶,每次都麻烦你。” 他说道。苏瑶摇了摇头:“说什么呢,咱们都是为了学医,互相照顾是应该的。你这么努力,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医者。”

喝完粥后,张思贞又投入到了学习中。他知道,医学之路漫长而艰辛,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反复钻研、理解。他开始将不同医书中关于同一病症的论述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异同,试图找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他在书房里踱步,口中念念有词,时而停下来在纸上写写画画,将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

晨光顺着窗棂爬上案头时,医馆前厅已传来此起彼伏的问诊声。药碾子碾磨药材的 “吱呀” 声,与患者的咳嗽声、抓药人的交谈声交织成市井特有的晨曲。张思贞却恍若未闻,他的鼻尖几乎要贴上《神农本草经》微微发脆的纸页,目光追随着李时珍笔下跃动的文字,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深山老林。

案头摊开的宣纸上,已有数十种草药的草图。他握着狼毫的手悬在半空,盯着书中 “何首乌,五叶交茎,叶如桃柳,有雌雄” 的描述,忽然起身奔向墙角的药柜。黄铜药屉拉开时发出轻微的 “咔嗒” 声,他翻找出一小截干枯的何首乌根茎,举到窗前逆光细看。阳光穿透棕褐色的断面,隐约可见星点状的云锦花纹,与书中记载分毫不差。“原来这‘云锦纹’是这般奇妙!” 他喃喃自语,指尖轻抚过粗糙的表皮,仿佛触到了草药的生命脉络。

重新落座时,砚台里新研的墨汁泛着温润的光泽。他提笔在草图旁添上注释,笔锋顿转间,忽然想起上月在城郊遇见的采药人。那人背着沉甸甸的竹篓,衣襟上沾满苍耳子,却神采飞扬地讲述着如何在崖壁上采摘石斛。此刻书中 “石斛生石上,细如麦,长三四寸” 的记载,与记忆里岩壁上垂落的翡翠色植株重叠,他的笔尖不由加快,将采药人的经验也记录下来。

盛夏的蝉鸣不知何时被孩童清亮的笑闹声取代,那追逐玩闹的欢笑声顺着雕花窗棂钻进来,惊得檐下串成串的陈皮袋轻轻摇晃。暗褐色的陈皮在微风中相互轻触,发出细碎的窸窣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张思贞握着毛笔的手顿了顿,下意识抬起头,墨色的字迹在宣纸上拉出一道歪斜的尾痕。

他的目光掠过古朴的榆木药柜,这才注意到柜角的紫铜壶正腾起细密的热气。袅袅白雾在阳光里凝成若隐若现的烟缕,顺着木纹蜿蜒上升,在 “当归”“熟地” 的匾额间缠绕。铜壶嘴传来微弱的 “咕嘟” 声,像是在抱怨被遗忘的时光。张思贞恍然惊觉,那本该在破晓时分饮下的早茶,此刻已彻底凉透。

他伸手端起茶盏,冰凉的青瓷釉面贴着掌心,带着几分沁人的凉意。轻抿一口,冷透的茶水混着舌底残留的墨香,苦涩与清冽在舌尖炸开,反而让他混沌的思绪瞬间清明。喉间泛起的回甘,仿佛是草药在口腔里苏醒,与笔墨的气息碰撞出奇妙的滋味。窗外的喧嚣声突然变得遥远,他的世界再次聚焦在案头泛黄的书页上。

“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 几行蝇头小楷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渐渐幻化成医馆常客王掌柜的面容。那人总爱穿着洗得发白的藏青长衫,每次来抓药时,苍白的脸上都蒙着一层病态的青灰,剧烈的咳嗽总会震得柜台的药匣嗡嗡作响。张思贞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仿佛能触到人参粗糙的表皮。他的脑海中开始飞速推演:若以三钱人参配伍五钱黄芪,辅以陈皮理气,是否能驱散盘踞在王掌柜肺腑间的寒邪?这个疑问如同火种,点燃了他眼中探究的光芒。

突然,一阵穿堂风卷着药香掠过书案,将镇纸下压着的药方掀起一角。张思贞眼疾手快地按住纸张,指尖却触到纸张背面微微凸起的纹理。那是他昨日临摹紫苏叶留下的印记,叶脉的走向被反复描摹,每一道沟壑都饱含着他的专注与执着。他仿佛又看见自己伏案作画的模样,屏住呼吸,笔尖悬在纸面,只为将叶片边缘那细小如锯齿的弧度完美复刻。

“辨药如辨人,细微处见真章。” 苏瑶说这话时,正用镊子夹着炙好的紫苏叶,纤细的手指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此刻这句话突然在耳畔响起,张思贞的眼神瞬间明亮起来。他伸手取下书架上的《雷公炮炙论》,泛黄的书页翻动间,散发出陈旧的墨香与草药特有的气息。他逐字逐句对照书中记载,烛火般跳动的目光扫过 “紫苏,七月采叶,阴干方保辛香” 的批注,郑重地提笔在草图旁写下注解,笔尖与纸面摩擦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写完最后一笔,他靠在椅背上长舒一口气。窗外的暮色不知何时已漫进书房,将案头的草药图谱染成暖金色。那些被反复描摹的叶片、被仔细标注的性味,此刻仿佛都化作跳动的生命,在即将降临的夜色中舒展脉络,散发着清苦而芬芳的药香。

日头渐渐西斜,鎏金般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面上投下菱形光影,又一寸寸挪移着爬上张思贞的青布长衫。他却浑然不觉,脖颈因长时间低垂而微微发酸,目光却牢牢钉在《本草纲目》“忍冬藤” 的条目上。书页边缘被翻得卷起毛边,墨色批注与朱笔圈点交错,像是一场知识的战场。

“忍冬藤,味甘,性寒,主热毒痈肿……” 他轻声念出书中记载,喉结随着字句滚动。记忆突然翻涌,三个月前邻村李婶颤巍巍递来的粗陶碗仿佛就在眼前 —— 浑浊的汤汁里漂浮着青绿的忍冬藤,李婶喝下后却腹痛如绞,泻得浑身脱力。此刻书中的文字与现实的病例在脑海中激烈碰撞,他抓起案头的狼毫,笔尖悬在空白处不住颤抖,墨汁在宣纸上晕开小小的圆点。

“定是忽略了炮制之法!” 他猛地拍案,震得镇纸下的草药草图都跟着一颤。想起苏瑶整理药柜时说过 “生熟异治,不可不察”,他立刻抽出《炮炙**》,泛黄的书页在指尖飞速翻动。当看到 “忍冬藤需经九蒸九晒,方减其寒” 的记载时,他的瞳孔骤然收缩,仿佛在迷雾中窥见一丝天光。笔尖终于落下,力道之大几乎要戳破纸张:“生者寒凉,炙后性温,需依症施用。” 字迹比先前歪斜许多,却带着破茧而出的酣畅。

当最后一缕阳光掠过 “益母草” 的图谱时,余晖将那株描绘细致的草药染成琥珀色。前厅的喧闹声不知何时已渐渐平息,只剩下更夫梆子声从远处隐约传来。张思贞揉着发酸的肩膀起身,这才发现宣纸上密密麻麻画满草药图 —— 紫苏的锯齿叶、人参的掌状复叶、当归的羽状分裂…… 每一幅都标注着性味、归经,有的还旁注着医馆里患者的实际病例。

晚风穿窗而入,带着远处荷塘的清香,翻动着案头的纸张。沙沙声响中,那些形态各异的草药仿佛都活了过来,紫苏叶舒展着绒毛,忍冬藤缠绕着向上攀爬,益母草的穗状花序轻轻摇曳。他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清苦而芬芳的药香里,似乎还混着白日里患者身上的汗味、药罐沸腾的蒸汽味,以及苏瑶熬煮的安神汤药香。

而在这之前的中午时分,医馆内早已被喧闹填满。问诊声、抓药声、药杵撞击药臼的咚咚声此起彼伏,如同一首嘈杂却充满生机的市井乐章。张思贞坐在书房里,隔着雕花木门,都能听见苏瑶温柔询问患者症状的声音,以及老大夫沉稳开方的语调。偶尔还会传来孩童害怕喝药的哭闹,混着家长轻声的哄劝。

这些声音像细密的针,一下下扎在他心上。他望着书架上那套翻旧的《伤寒杂病论》,想起昨日来求医的那个咳血少年,苍白的嘴唇和充满希冀的眼神。“一定要尽快掌握更多医学知识。” 他攥紧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窗外的日头正烈,蝉鸣聒噪,他却再次埋头于医书,书页翻动声与外面的喧闹声交织,在闷热的空气里酝酿着求知的渴望。汗水顺着额角滑进衣领,他浑然不觉,只专注地在泛黄的纸页间寻找着济世良方。

傍晚,夕阳如融化的金箔般顺着窗棂的雕花缝隙流淌进来,将整个书房浸染成温暖的橘红色。悬在梁间的艾草串被余晖镀上金边,影子在墙面摇曳,仿佛无数细长的手指在轻轻舞动。张思贞的睫毛上也落了层细碎的光,他终于缓缓合上早已被翻得卷边的医书,牛皮封面上 “本草纲目” 四个字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