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恐怖 > 新阅微异谈 > 第120章 发似灵蛇兆官变,青衫对月吟律赋

【绿袍惊魂】——

在清朝年间,戈东长前辈于翰林院任职时,发生了两件令人啧啧称奇的怪事。

戈东长的父亲傅斋先生,一日闲来无事,踱步至热闹非凡的集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被一件惨绿袍吸引。那袍子颜色独特,质地看起来也颇为精良,傅斋先生想着给儿子添件新衣裳,没多思索便将其买下。

一日午后,傅斋先生锁好房门外出办事。归来时,却发现随身钥匙不翼而飞。他心急如焚,脑海中不断思索钥匙可能遗失的地方,突然想到或许落在了床上。由于房门紧锁,他只好隔着窗户向内张望。这一望,只觉寒毛倒竖,心跳陡然加快。只见那件新买来的惨绿袍竟直挺挺地立在房中,宛如一个身披绿袍的无形之人。傅斋先生惊恐万分,忍不住失声惊呼。随着这声惊叫,那直立的袍子竟轰然倒地,瘫软在床。消息很快传开,众人围聚在戈家,纷纷议论,有人面色凝重,提议立即将这诡异的袍子付之一炬,以免留下祸患,给家中带来不祥。

当时,刘啸谷前辈正与戈东长一同寓居在此。他仔细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沉思片刻后,神态自若地说道:“依我看,这必是死去之人的衣物,其魂魄附着在了这袍子之上。要知道,鬼属阴气,畏惧阳光,只要将袍子置于烈日之下,让它反复暴晒数日,阴气自会消散。”众人虽心有疑虑,但也无更好的办法,便依言将袍子拿到太阳下暴晒。此后,又将晒过的袍子重新放回屋内,并派人暗中观察。果不其然,那诡异的现象再未出现,家中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而戈东长前辈,因早年头发稀疏,年纪轻轻便头顶光秃,平日里一直用假发来续接辫子,以此遮掩自己的不便。在他任职期间,虽兢兢业业,却也难免卷入官场的明争暗斗之中。岁月流转,随着局势的变化,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官运似乎也走到了尽头。就在将要罢官的那段日子里,一日晨起,他像往常一样整理发辫,却惊恐地发现,头上的假发竟毫无征兆地自行舒展,如活物般蜿蜒扭动,恰似一条灵动的蛇在摆动尾巴。这突如其来的异象,令他不寒而栗。身边的仆人见状,也吓得脸色苍白,说不出话来。不久之后,戈东长前辈果真被罢去官职,只好收拾行囊,无奈地踏上了归乡之路。人们纷纷私下议论,或许这假发是死去之人的头发,感受到戈东长前辈身上的衰败之气,才发生了如此奇异的变化,仿佛是冥冥之中预示着他仕途的终结。

这两件怪事,在当时的街巷间广为流传,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为那个时代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月下文伴】——

清朝年间,德清才子徐开厚高中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初入翰林的那段日子,他暂居在京城一处老宅。宅子清幽雅致,只是后院有间空屋,门窗常年紧闭,蛛网垂檐,透着几分神秘。

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徐开厚便会挑灯夜读。案头一盏油灯,昏黄的光晕在书页间摇曳,墨香与夜色交织。可就在这静谧之中,屋后空屋里总会飘出朗朗读书声,与他的诵读声一唱一和,仿佛有位看不见的学友,隔着夜色与他切磋学问。徐开厚起初以为是错觉,可那声音日日如约而至,细听之下,对方所诵的竟是与自己相同的馆阁律赋,平仄工整,韵律考究。

按捺不住好奇的徐开厚,多次推开房门,举着油灯去探寻究竟。然而,每当他靠近,那读书声便戛然而止,空屋内除了积尘与蛛网,别无他物。如此反复,更勾起了他的探究之心。

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徐开厚屏气凝神,蹑手蹑脚地靠近空屋。他轻轻拨开半掩的窗纸,借着朦胧月光,屋内景象映入眼帘:只见一位身姿俊逸的少年,身着青色半臂短衣,外搭一袭蓝绫长衫,手持书卷,背对月光而坐。少年时而颔首低吟,时而仰头长诵,神情专注,陶醉其中,那模样仿佛正沉浸在文字的妙境之中。徐开厚屏息凝视良久,少年丝毫未察觉有人窥探,依旧沉浸在诵读之中。

此后,那读书声依旧每晚准时响起,但徐开厚不再感到惊恐,反倒觉得这是一种奇妙的陪伴。而这位神秘的“夜读人”,也始终未带来任何灾祸或祥瑞之事,一切都如往常般平静。

后来,徐开厚与同年进士戈东长谈及此事。戈东长听闻后,联想到唐代小说中记载的奇事:曾有天狐参加“超异科”考试,所答策论皆是四言韵语,文辞古奥精妙。他不禁猜测,那位在空屋中夜读的少年,莫非也是参加科举考试的狐仙?在科举盛行的年代,连精怪都渴望通过文墨博取功名,这奇妙的故事,也为那个崇尚文才的时代,增添了一抹奇幻的色彩。

喜欢新阅微异谈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新阅微异谈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