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我在异世封神 > 第六百六十二章 当年真相

我在异世封神 第六百六十二章 当年真相

作者:莞尔wr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0 10:11:09

第六百六十二章

众人听到这里,俱都久久无语。

孟婆拳头握紧了,连声怒骂:

“真是畜牲!人家两夫妻好端端的,真被这董家的祸害了。”

说是董大祸害,可实则祸源在于常家、在于余灵珠。

虽说碍于余灵珠的面,没人指着她鼻子骂,可众人若隐似无飘来的视线,却让余灵珠坐立不安。

她也没料到当年的董大竟然惹的是这桩事。

“丢人不?”

王之仪冷笑了一声,问余灵珠。

余灵珠双手死死交握,好半晌心头那口气仍顺不下去。

董大此人其貌不扬,他家里贫困,早年娶常二是借贷了不少银子,婚后十来年了也没还清。

他身材矮小,长相猥琐,早期又瘦又佝偻,后来常家发达,便也让他跟着发了迹,后来余灵珠再见他时,便是大腹便便。

可他在余灵珠面前始终是小心翼翼,陪着笑脸的,怎么也没想到知人知面不知心,背地里竟然是个这样的人。

她偷偷以眼角余光去看赵福生,却见赵福生嘴唇紧抿,双手握成拳压在膝头,看得出来十分生气。

余灵珠心中也无名火起,早知如此,当年该在得知长焦县有人闹事状告董大时,便将他杀死。

她心中焦虑毛躁,却觉得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说什么都是错的,便只好强忍百般滋味。

“这样闹法易生鬼祸。”赵福生冷冷说了一声。

她没有怒骂余灵珠,可听在余灵珠耳里,却比被骂了一顿还要难受。

伍次平也察觉出二人之间的紧绷气氛。

他偷偷看了余灵珠一眼,接着小声的嘀咕:

“谁说不是呢?不久之后,长焦县就闹起了灾荒。”

“旱灾?”赵福生问。

伍次平点头:

“照程梦茵的卷宗记录,确实是如此写的。说是井里的水开始减少,水位下降,不出半个月,全县的人每天都要拿着锅碗瓢盆跑出十里地去打水。”

后来灾害慢慢扩大,甚至县城打水的人所到之处,连累其他地方的水井也开始干枯,其他村镇的人便不干了,认为县中的人有瘟疫。

这桩事情最严重的后果并非鬼祸本身,而是由鬼灾引起的**。

长焦县的人‘可能身带瘟疫’这样的谣言一传开,其他村镇对他们便有了防备。

长焦县附近的村镇居民时间久了形成自有武装,村民持械戒备,一旦看到外乡人经过,便不允靠近。

当时闹得很凶,村村户户设了岗。

初时警告,若是不听,强行靠近便会引发打斗。

村民之间打斗凶残。

这争的是活命契机,大家怒火中烧下是没有理智的。

伍次平当年看到的卷宗记录中,大汉朝208年春,长焦县共爆发大小村战共计八十七起,涉及的村庄共有一百一十多。

“打到后来,许多村庄十室九空,几乎没有了活人。”

而这一起事件导致了大量死人。

甚至大汉朝408年的初春,最开始这桩事件发生时,都未必能确定是鬼祸,最终间接导致了军伍的参与。

“后续长焦县董富贵在同年三月末时,向武清郡求助。”

因事情太过重大,死亡的人数特别多,武清郡的郡守不敢擅作主张,想要上报隶州府,等上头的人定夺。

可当时常家不同意。

“程梦茵的记录中,收到了常老太太让人写给他的手书。”

伍次平说到此处,面露尴尬之色。

他鼻孔处渗出粉色的鼻涕,神情不大自然的看向余灵珠。

余灵珠此时本来就已经坐立难安了,再看伍次平的表情,一股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你看我做什么?”

凡事不过脑子的范无救想到什么便说什么,听闻这话,便道:

“他看你的原因,肯定是这件事情跟你有关啊。”

余灵珠大怒:

“胡说!我没参与过这事儿,如果早知道董大奸辱人妻,杀人丈夫,闯出祸事,我一定不会姑息养奸的!”

她说完后,心中仍很激动:

“我要早知道,我肯定杀他——”

“你别说大话,你杀了董大,常二姐那里你怎么交待?”刘义真不阴不阳的顶了她一句。

余灵珠道:

“能要什么交待?我能保她再嫁个更好的男人。”她说完,仍郁闷不已:

“那董大长得像个地马蹄似的,又黑又丑又矮,死了一个也不可惜,我能舍不得一个外人?我是真不知道——”

“你也别这么早发火。”刘义真闻言笑道:

“你不知道,你猜常老太太知不知道呢?”

余灵珠闻言心中一个‘咯噔’。

若是早前,常老太太在她心中是一等一的大好人,面对这种奸恶之事,常老太太定然是不肯与之为伍的。

这老妇人疾恶如仇,又好打抱不平——

她想到这里,突然眼眶湿润,破口大骂:

“这是什么**事啊,常老太太当年不是这样的啊!”

赵福生冷静看她:

“人都会变,这有什么稀奇?你注意到时间没有?”

余灵珠泪眼婆娑抬头看她:

“什么时间?”

“你真是糊涂。”赵福生摇头,接着长长叹息:

“灵珠,你空有一身力量,却如此不清醒。”

余灵珠听她这样一说,更是悲从中来:

“我不知道——”

“长焦县事发后,董富贵向武清郡求助的时间,是在大汉208年春末,也就是三月底。”赵福生看她真的糊涂,索性将话说得明白一些:

“武清郡常家当时姑嫂闹矛盾时,你赶回武清郡是几月?”

“三月底出行,四月初一到的——”

余灵珠说到这里,打了个寒颤。

她身处鬼域,本身四处阴寒,可此时一种远比环境更加寒冷的阴森从她心中生起,漫布向她四肢百骸。

赵福生话已至此,她也并非真的愚蠢,自然猜到赵福生话中之意。

“常老太太写给程梦茵的信中,写了什么?”

她突然抹了下眼睛,转头看向伍次平。

伍次平就道:

“是封求助信,信上说她的女婿董富贵管理的地方民风彪悍,四处邪教兴盛,百姓欲造反,闹出很大动静,想请程梦茵帮忙说合,调动州府军队,前去镇压逆民。”

伍次平说到这里,顿了片刻:

“信的末尾说到,如果程梦茵愿意帮忙,常家、余大人会记得他的恩德,还提及不日后,余大人会回常家一趟探亲,且已知悉此事——”

余灵珠如遭雷击,瞪大了眼睛。

因觉得太过荒谬了,她甚至有些想笑,只不停的摇头:

“我真不知道。”

她这会儿便是再不愿相信,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伍次平所言属实,自己兴许是被常老太太算计了。

董大惹祸之后,常二便求助娘家——这也是常家两个儿媳所提及她近来总是频频回娘家的原因。

丈夫在外头风流快活惹出大事,收拾不了烂摊子,常二反倒要给丈夫擦屁股。

这事儿荒谬得让赵福生脑海里血管‘突突’的跳。

而常老太太面对这件事,选择了帮亲不帮理。

她人老成精,深知余灵珠性情:拿常家当自家亲人。

因此她借着家宅不宁,令两个儿媳将孙子常浩送入帝京,借常浩之嘴告知余灵珠常家发生大事。

以她对余灵珠了解,余灵珠知道常家问题后,定会想要居中调和——这也意味着余灵珠会回常府一趟。

所以借此时机,常老太太便又求助程梦茵,一半金钱引诱,一半威胁,逼迫程梦茵出手替董大解危。

……

余灵珠自己都没想到,事隔几十年后来,她竟会阴差阳错得知当年这桩案子原委。

这个迟来的真相对她打击很深。

她以为刚正不阿的常老太太,没料到竟是一个利欲熏心,且自私自利的老太太,且利用了她对常家的炽诚。

‘呕。’

余灵珠突然觉得反胃。

她心中的信念坍塌,只觉得以往的认知被推翻,真相来得猝不及防,令她备受冲击。

“怎么会这样呢——”她喃喃自语。

赵福生摇头:

“接着说这桩案子。”

伍次平道了一声:

“是。”

他此时已经领教了几分赵福生的手段。

除了驭鬼的强大实力外,她同时拥有敏锐的觉察力。

通过询问余灵珠、自己,竟将当年的案件以抽丝剥茧的方式拼凑出一个大概的雏形。

每个人都知道一些过往,可每个人都不肯说。

唯有当大家一人说一些,事情拼凑起来,才是当年真相本身。

而看到案子线索,便意味着武清郡的案子终于找到了头绪,这令得伍次平如看到了一线曙光——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程梦茵收了书信后,应该是出手了,但是长焦县的事情并没有解决。”

军伍的到来并没有真正解决长焦县的问题,反倒给当地带来更深的灾劫。

后汉行至如今,**盛行。

朝廷无力发放军饷,军队大多烧杀掳掠,比匪徒还可怕。

反正这桩事件后,对长焦县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

“我后来查看过户籍,长焦县在大汉朝201年时做过户籍排查,当时记录在案的人数共有七万六千四百余人。”

这个数字自然不算精准,可大体也差不到哪儿去。

时隔几年后,人数定有大概的浮动,但总体七万余人肯定是有的。

“直至大汉朝208年夏中,程梦茵记录,长焦县共死亡五万余人。”

这个数字一说出口,赵福生忍不住骂了一句:

“狗东西!这董富贵该死!常家该死!”

余灵珠呆愣坐在原地。

五万余人中,真正死于鬼祸的,可能不过数百余人,死于村战、军祸的则在大多数。

而这样的结果,只源于一个原本穷困潦倒的小人一朝得势。

……

“我糊涂。”

余灵珠呆愣愣的道。

她第一次认同赵福生所说的话:她糊涂。

当年发生了这样大的事,她竟全然不知,全然不晓。

两个嫂嫂曾提及长焦发生大祸事,她却只知道常家姑嫂矛盾。

常老太太借她的名,背地闹出这么多事,她却仍只固执的记得常老太太当年费心尽力把她从牢中救出,呵护她、安慰她的慈爱样子。

人怎么能变化这么快呢?

她只是想报恩,为什么最终的结果与她想像的截然不同,且好事变成了这样一桩坏事?

“你最好是打起精神。”赵福生冷冷看她:

“解铃还须系铃人,武清郡的鬼祸与你息息相关,此时可不是你装傻充愣,说两句道歉的话,流两滴泪便能蒙混过去。”

余灵珠一个激灵:

“那你想让我怎么做?”

赵福生恨铁不成钢:

“事情已经发生,哭有何用?至少要打起精神,将功赎罪。我不是判官,如今在朝中甚至只是提名王将,无权无职,没资格定你的罪,此间事了后,你如果留得性命,自去找该请罪的人。”

她一番喝斥,本来心神溃散的余灵珠又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似的,果然打起了精神:

“你说得对,此时不是我沮丧的时候,我要先解决武清郡的事,回头再去认罪。”

“长焦县闹了这么大的事,除了兵祸、**,鬼祸显出端倪了吗?”

“没有。”伍次平摇头,“五月的时候还没有端倪,那会儿人死多了,大家也打不起来了,最主要的是当年发生了诡异的干旱,且大旱持续了很长时间,从春季持续到夏季,一直不见缓解。”

伍次平猜测:

“我想这么热,又没有水,打完白消费力气,这也是后来大小战役不了了之的原因。”

“直至七月,常老太太去世时,长焦县还是大旱吧?”

赵福生又扭头问余灵珠。

余灵珠点了点头:

“那时还在旱中——”

说到这里,她打了个寒颤。

当时她也对长焦县大旱有所耳闻,知道死了很多人,可没想到情况竟会这样惨烈。

“赵大人果然明察秋毫。”伍次平听到此处,便赞了一句。

余灵珠微微一怔,她结合伍次平的话,再联想赵福生的提问,一个念头涌上她心中,她脱口而出:

“莫非当年的干旱,竟是闹了鬼?”

这下王之仪都托住了下颚,喊了一声:

“喂,蒋津山,你说这余灵珠怎么傻成这个样子?我以前怎么会和她吵得不可开交的?”

蒋津山轻笑了两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