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古典架空 > 我在异世封神 > 第六百六十章 风水先生

我在异世封神 第六百六十章 风水先生

作者:莞尔wr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0 10:11:09

第六百六十章

余灵珠说到这里,看到赵福生眉头紧皱,她无奈的道:

“二姐跟两个嫂子吵架时,我真不知道长焦县发生了什么事。”

她身为帝京王将,驭鬼在身,非紧急鬼案,她并不关心。

可此时见赵福生神色,仿佛长焦县当时的案子也是十分紧要。

事隔多年之后,余灵珠再想起这事儿时,又隐隐有些后悔,确实意识到自己十分失责。

“我当时听说长焦县有人向武清郡告状,被压下来了,当时闹得很凶,像是死了一些人。”

她懊悔道:

“但我那时年轻力盛,又因家丑之事心中不快,后来常老太太找我说情,承诺说会好好解决长焦县的事,绝不给我添麻烦,让我为难——”

事后长焦县的事不了了之,余灵珠也松了口气。

“那一年我回了武清郡两次,头一次回去时是在三月末、四月初,当时老太太能吃能喝能睡——”她想起常老太太,眼里露出遗憾的神情:

“后来七月,突然就不行了,说是猝死。”

余灵珠当时收到消息大急,连夜赶回武清郡,回去时常家人都松了口气——此时天气炎热,大家都等着她这个主事者回常家,她一回去,便都急着下葬,怕时间长了尸体腐烂,又生大事。

“我回去时,他们还在吵嘴。”

余灵珠揉了揉眉心:

“两个嫂嫂和二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因事发突然,余灵珠回武清郡时已经是傍晚,祭拜了老太太后,常家人为她准备了房舍,令她先行洗漱、换麻布孝衣——她名义上也算是常家三儿媳,老太太去了,她是要披麻戴孝送终的。

“趁着我戴孝的时节,大嫂跟我说了一个事。”

余灵珠此时也明白武清郡鬼祸严峻,且祸起常家,许多细节不敢隐瞒,极力回想:

“说是长焦县从四月初就开始干旱,县内百姓每天要跑好几十里路去其他地方打水,因而出了不少官司。”

余灵珠当时因常老太太之死而哀恸,没心思听长焦县的事,只敷衍问了两句:

“长焦县是不是董姐夫在打理?”

大嫂撇了下嘴:

“是,一个泥腿子乡下人,摇身一变成为了长焦县的土皇帝,就差没吃人了,嚣张得很。”

……

事隔几十年后,余灵珠再次回想大嫂当时说的这句话,话中大有深意,可她竟然没有细究下去——归根究底,仍是源于她驭鬼后心态膨胀自大,没将普通人的生死放在眼里。

余灵珠一念及此,顿时坐立不安:

“我问起大嫂老太太死因,她含糊其词,只说是梦中睡去,再没醒来。”

老太太七十六了,算是喜丧,余灵珠当时也并没有多想。

她又想起常家矛盾,再问大嫂,大嫂就道:

“已经不提休妻了,我跟老二都答应将外头的人接进府里,府中商议着要再修两个大园子,不然东厢房、西厢房的,也住不下去。”

大嫂当时说这话时满脸强忍的愤怒,阴阳了几句。

再说起老太太丧事,大嫂就道:

“老二说,找了个大师,帮忙指点丧仪。”

余灵珠说到此处,赵福生、孟婆及刘义真等异口同声:

“大师?”

“大师?”

“大师。”余灵珠点头:

“我当时也是这么问的,后来大嫂说了,说是二姐找的一个高人,有一套玄妙、奇特的本事,若是照他指引,为老太太办丧事——主要是下葬,便能令常家发达,世代富贵。”

余灵珠这话听得众人一愣一愣的。

“这世上还有这样本事的人?”孟婆半信半疑:

“就算真有这本事,不使在自己人身上,还能将好处拿出来分给别人?”

刘义真也道:

“财不露白,真有这种埋葬个死人就能令人世代富贵的法门,怎么也先葬自己的先人。”

余灵珠怔呆在原地,好一阵后,她惊慌道:

“我、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

赵福生看着她,摇了摇头。

“真的——”余灵珠见她摇头,还以为她不信,连忙又大声强调了一遍。

赵福生道:

“我相信是真的。”

余灵珠茫然道:“你既然相信我,为什么又摇头呢?”

“我是觉得你软弱糊涂,受人欺骗。”

赵福生话音一落,余灵珠顿时勃然大怒:

“赵福生,我拿你当朋友,再三忍气吞声,可你不该拿言语奚落我——”

“我并非言论奚落。”赵福生平静道:

“你驭鬼有成,表面是常家供奉的祖宗,但你有宠无教,只一味维护,事事受人拿捏,不分好歹,实力强大了,内心却软弱得很。”

她的话正中余灵珠内心软肋,余灵珠强作镇定:

“我也劝导过——”

“劝导无用,只一味宠溺纵容并非好事。”赵福生冷冷道:

“常家这样的情况,要想长久富贵,更应比别人更谦逊、得体,可就从你讲的这些事来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像常二姐丈夫这种原本目不识丁的庄稼汉,竟能因家人亲戚得势,就能成为一县之主,岂不是儿戏吗?”

“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常二出嫁,就该好好管自己的家庭,少管娘家嫂嫂闲事,更别提给两个亲哥哥送妾室,撺掇哥哥休妻,这是插手别人夫妻之事,是大忌!”赵福生道:

“凡事不看表面,常二姐这样做,并不是单单为了给两个嫂嫂添堵,追根究底是想要从两个哥哥这里获得好处——”

她说到这里,长叹了口气:

“董大能当上长焦县的实际掌权人,应该是跟常二脱不了干系吧?”

赵福生话音一落,忍无可忍:

“这常二也是个人才,自己在常家上蹿下跳,弄得鸡飞狗跳的,谋划来的位置竟然交给丈夫去坐,她男人搞不好还没她这折腾的本事——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全为他人做嫁衣。”

“……”

余灵珠听得似懂非懂,又觉得很有道理。

“算了,扯远了。”

赵福生又将话题拉了回来:

“你既然要管常家,把常家当自己人,有本事了,提携也是常理之事,可一个巴掌一个甜枣,有奖有罚,常家才会规矩,但你只奖不罚,可见你就是驭使了厉鬼,实力强大了,可内心也不够强,仍是当年那个出事后要依赖他人的孩子。”

余灵珠一听这话,如遭雷击。

她反驳:

“我、我怎么会没有主见呢?戏班的后事是我办理的,驭鬼也是我自身本事——”

“你跟常二一样的!”

赵福生毫不客气打断她的话:

“你驭鬼有成,不好好经营自身,强大自己实力,反倒去扶持别人,你不要本末倒置了!常家的富贵来源于你,你越厉害,常家则是越听话越稳固,他们是附庸你的存在,你反倒把他们扶起,自己则裹足不前,专为他们收拾烂摊子,”赵福生顿了顿,颇有些感慨:

“这个世道的情况你也清楚,如今的常家今时今日可能会成为埋葬你自己的祸根,你说你糊不糊涂?”

“我、我——”

余灵珠心乱如麻,一时哑口无言。

赵福生的话如雷霆震击,轰入她大脑之中,令她久久回不过神来。

此时她丧失了镇定体面,惊慌失措,如同当年戏班出事时,她被抓进牢中,不知未来如何的小少女。

她一心想要解释:

“可、可我只想报恩——”

“报什么恩?”

赵福生问。

余灵珠结结巴巴道:

“戏班、戏班——”

“戏班对你没有恩。”

赵福生摇头。

余灵珠不信:

“戏班养我多年,带我走南闯北,他们不是我父母,都说生恩不及养恩,他们养活了我,怎么没有恩呢——”

赵福生眉心‘突突’的跳:

“我就说平时没事要少看些戏本子,戏班不是你的父母,确实没有义务养育你,可你在戏班又非白吃白喝,天天勤苦劳作,你吃的饭都是自己干活挣回来的。”

说到这里,赵福生就奇怪了:

“余灵珠,你是觉得自己的劳力不值钱,不配吃那口饭吗?”

余灵珠结结巴巴:

“他们教我唱戏——”

赵福生打断她的话:

“那你叫师父了吗?”

“叫是叫了——”余灵珠道:

“可——”

“那不就结了?”赵福生双手一摊:

“更何况戏班子又是什么好东西,教你唱戏,为的是将来为班主赚钱,养大你成人,是为了将你卖入娼门,这算什么恩德?他们不养你,也要找其他女孩子。”

这些话颠覆了余灵珠以往认知,令她心神大乱。

“你重情义本来是好事,恩怨分明、有恩报恩也是对的,可要分清报恩的方式。”

赵福生叹了口气:

“你对常家的报答应该适可而止——”

她说到这里,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事情已经发生,再多赘述只是马后炮而已。

余灵珠外表强悍,可她内心却无法与人做割舍——这个世道不稳,许多人抱团合作,建立家族,本该是为了寻找遮风避雨之地,结果余灵珠扶持起来的常家给她带来的不是清静之地,反倒为她带来了风雨。

“我……”余灵珠哑口无言。

她被赵福生数句话一说,心中既是委屈,又有些忐忑。

她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赵福生定会以怪异的眼神看她,兴许是反感、厌憎、不屑,还有些鄙夷吧?

心中这样想着,她便再也忍不住,偷偷的抬眸想去看赵福生的眼睛——但她对上的是一双怜悯中夹杂着理解的眼神,仿佛对她心中所想有包容。

“不过我认为这也不能全怪你。”

赵福生摇头,余灵珠没有受过这些教育。

这个世道教的是她恭谦温顺,没有教一个女人如何去当家做主人——余灵珠不具备开拓守成的魄力。

真是可惜。

赵福生暗叹了一声。

她是真的怜悯余灵珠,既遗憾于她的驭鬼能力不是用来侦办鬼案,造福大汉百姓,自己做一番事业,却用来成为庇护常家的后台;也怜悯于她遭遇,颠沛流离。

赵福生甚至可以想像得到,戏班子出事的契机恰到好处,一班人被关押入大牢后,兴许避免了余灵珠沦落娼门的惨境,当她以为必死无疑时,得到常家人的相救,她那时受戏班影响,义气为先,也注定了后来的悲剧。

……

这些事情里余灵珠有错,可她的错不是首要的。

赵福生从这一桩事件里,能看到她的悲苦,看到她的惊恐、无奈,也能看到她受限于这个时代环境的无能为力。

余灵珠怔怔的盯着她看。

两人眼神交流,没有说话,却又胜过千言万语。

余灵珠感慨万千,她竟然觉得自己这一刻受到了深深的理解,接着又心生疲惫与委屈。

“不说这些了。”

赵福生摇头:

“接着再说常老太太的丧事。”

余灵珠内心受到了抚慰,整个人立马平和了许多,她吸了一下鼻子,强忍内心酸涩:

“我记忆有些混乱,但是当时大嫂说,商议完后,将老太太不外葬。”

因赵福生对她的理解,令她再度抑制不住的生出想要报答赵福生的念头——她性格中义气为先,恩怨分明的一面再度占据上风。

此时余灵珠只知道赵福生格外重视武清郡鬼案,也在意细节,她恨不能立即回想出当年的点点滴滴,以报答赵福生理解并怜悯自己苦难的恩情。

“我想想、我想想——”

她慌忙的道,并不自觉的伸手敲击自己的脑子。

见此情景,孟婆不由愣了一愣。

武清郡的鬼祸,祸源就在余灵珠的身上,赵福生先前大声指出余灵珠问题,可末了又说不能全部怪她。

孟婆最初百思不得其解,此时见余灵珠焦急忙慌的样子,又隐约明悟几分。

“当时那风水先生说,常家祖宅是上佳的养坟之地。”

余灵珠想了半晌,终于不辜负自己的努力,几十年前的事,竟一下想起了一些细节:

“常家的祖宅在武清郡城北的一个巷子胡同中,早前是跟人合居的一个大院,偏居一角,后来发达了,那一块儿便被常家全占了下来,同住的居民一起迁去了其他地方。”

她拍打着自己的脑袋,因记忆力突然变好而有些兴奋:

“一共上千亩地,全划下来了,修成了园林,本来准备修成别苑,安置两个哥哥的内室,后来经商议,还是决定修成祖坟,将老太太安葬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