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753章 章惇要守制了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753章 章惇要守制了

作者:要离刺荆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6:50:28

第753章 章惇要守制了

吕公著说得口干舌燥,才总算将杨、崔两人的罪证列举完毕。

他忍不住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茶汤,润了润自己的喉咙,然后才接着奏道:“陛下,如臣所言,此二大臣,皆乃无德之小人,安能用为国家大臣?”

“拜任一州太守,已是陛下皇恩浩荡……”

赵煦却是唔了一声:“相公所言,若是属实,朕却是欠缺了些考量……”

“只是……”他看着吕公著:“皇考曾言,此二大臣,可堪社稷……”

“难道皇考会看走眼?”

“此二大臣,总归有些本领、才干的吧?”

“不如这样,且先召回京城,待朕当面堪问,再做计较!”

吕公著顿时急了!

他连忙起身拜道:“陛下……”

“此二大臣,皆是有小材而无德之辈……”

“若陛下召回,还委以重用,臣恐天下以为,陛下幸爱小人……”

依然是在打道德牌。

这张牌,若是在上上辈子的赵煦面前打出来,他还是会有顾虑的。

毕竟,儒家构建的整个社会体系,都是围绕着德与道展开的。

而上上辈子的赵煦,虽然因为少年时的经历,聪明、隐忍、早熟。

但,他终究是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从小就生活在被儒家纲常和道德伦理环绕的环境下的。

对于儒家提倡的很多东西,他是真的信!

奈何,如今的赵煦,在现代留学了十年。

而他所处的那个社会,还是一个极端现实主义的商品经济社会。

在那个社会里,只有成功的人,才能得到赞美。

而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赚了多少钱!

普罗大众,甚至根本不在乎,这个人是通过什么方式赚到的钱。

尤其是他刚刚在现代重生的那个时间点上。

那可是,一个富商的衙内,仅仅是因为有钱,就被无数人称作国民老公的时候。

某位大富商,更是荣膺着‘爸爸’美称。

在这种环境下,留学十年后的赵煦,不可避免的被那个社会所影响、重塑。

早已经成为了一个道德真空。

在他的上上辈子,他甚至会因为西军杀良冒功,而下诏制止,并为了防止西军继续杀良冒功,而给西军下诏,将俘虏老弱妇孺的赏格,提高到与斩首相当的地步。

而在现在,他却是熙河庄和交州甘蔗庄园的最大后台。

他竭尽所能,只为了一个目的——成功!

为了成功,赵煦和现代人一样,可以不择手段,无视良心。

当然了,在现代留学的经历,也让他知道,伪装和表演,也是很重要的。

于是,赵煦装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说道:“相公所言,朕会仔细考量的!”

吕公著露出些喜色,但他还没得及高兴,赵煦就继续道:“但是,朕也会派人去调查,看看百姓对这两位大臣议论,看看他们是否真的如相公所言一般有材无德……”

吕公著瞬间变色!

因为……

杨汲和崔台符这两个小人,虽然在士林眼中,是坏事做尽,生儿子没屁眼的混账!

但在民间老百姓眼中,却不是如此。

甚至,可能形象将完全颠倒过来!

尤其是在杨汲身上,这个特点将极为明显!

吕公著只能是硬着头皮,拜道:“陛下……民间愚夫愚妇,不识圣人经义,不明忠恕仁义……彼辈所言,未必可信!”

赵煦轻笑一声:“相公何出此言?”

“朕自即位以来,尝读《尚书》、《春秋》、《礼记》……”

“学圣人之教,观先王之政!”

“书云: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

“《春秋》有教:国将兴,听于民,又教: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教!”

“《礼记》又教: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说着,赵煦就看向吕公著:“相公,缘何劝朕不听民言呢?”

吕公著顿时哑然,说不出话,只能拜道:“陛下圣明,是臣失言了!”

他终究,脸皮还是不如文彦博,没有办法顶着那些政治正确的圣人、先王之教,喊出那句在他心里面的话——陛下,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缘何要听百姓之言?

当然了,除了脸皮不够厚,吕公著还有一个顾忌——赵煦在去沐浴前,特意将一个人,也叫到了这东閤静室的屏风后面。

吕公著在进来后,就已经看到了那个在屏风后面的身影。

正是在今年接替范百禄,成为起居郎、同修起居注的黄寔。

此人,是章惇的外甥,其父黄好谦,今以朝散郎而出知颍州。

黄寔父子,和二苏是密友,关系好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当年,苏轼兄弟被贬,所有人都忙着和他们切割的时候。

黄好谦父子,依旧与之往来密切。

甚至,为了证明关系铁,黄寔冒着极大风险,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全部嫁给了苏辙的两个儿子苏适、苏远。

故此,苏辙出知前,向官家举荐了黄寔,还特意说明,此人是章惇的外甥。

官家闻之便以苏辙推荐,加上‘寔,章相公之甥也,朕宜嘉之’的理由,拜为起居郎、同修起居注。

也正是因为发现了黄寔的身影,吕公著也有所忌惮。

好多话,都不好说。

就怕被记下来,写到了国史上。

……

送走吕公著,赵煦抿着嘴唇,坐在坐褥上。

等到黄寔的身影,从那屏风后消失。

赵煦才叹息了一声:“唉……”

这大宋的士大夫们,不要看满嘴仁义道德,但到了关键时刻,却是分得清自己的阶级的。

这一点,无论新党,还是旧党都是如此。

面对问题,所有士大夫,都会选择——再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背!

而且,在这个过程里,他们不会有任何犹豫。

所谓仁义道德,只限于他们自身。

准确的说,是和他们同一个出身,同一个阶级的群体。

将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双标发挥的淋漓尽致。

当年,狄青为枢密使。

朝野内外的反应为什么那么大?

就是因为狄青不是他们的人。

只是一个大头兵出身!而且,哪怕被拜为枢密使,也不肯洗掉自己的刺青。

所以,狄青被所有人围攻。

包括武臣!

杨汲、崔台符,之所以被人敌视、孤立。

原因和狄青差不多。

杨汲是技术官僚,起家司法参军,一路走上来,干的也都是工程、技术类职位。

与那些宽袍大袖,满嘴仁义道德的士大夫们根本不是一路人。

崔台符就更厉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