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458章 开门!市场经济!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458章 开门!市场经济!

作者:要离刺荆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6:50:28

第458章 开门!市场经济!

既然嘉佑祖制回不去。

现在的役法,又是问题重重。

太皇太后也没辙了,只能叹息一声,道:“旧法既不可恢复,役法检讨又问题重重……”

“官家,该当如何?”她下意识的开始向赵煦征求意见。

就像这些时间,她在宫中遇到难题,就征询赵煦的意见一般。

只不过,那些时候大都是在庆寿宫。

只有宫里面的人知道,而如今却是公开在两位宰相面前,寻求赵煦的意见了。

韩绛、吕公著都是咽了咽口水。

他们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天子,已经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年了。

不是生理上,而是在政治上‘成年’。

这意味着,他在政治上脱离了‘孩子’的范畴,成为了一个成年人。

于是,纷纷低下头去。

赵煦对上太皇太后的眼睛,沉思了一会后,答道:“回禀太母,天下之事,纷繁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这役法条例,牵扯天下万民,须得细细察之,徐徐图之。”

太皇太后叹息了一声。

韩绛和吕公著,则悄悄对视了一眼。

眼神中既有着少许失望,却也有着理所应当的神色。

确实!

役法一事,牵扯上上下下,无数人的饭碗。

当年,王安石变法,改差役法为免役法。

一下子上上下下的官员,都是大发牢骚,一时天下州郡可谓是官不聊生!

为什么?

因为差役法一变,百姓只要交钱就可以免役。

好多当官的,一下子就没了免费的佃农给他们种职田了,还得自己掏钱去雇下人、养歌姬。

好多人都不适应!

而现在免役法已经实行了十几年,贸然大变,就又要打断这条已经稳固下来的利益链条。

上上下下该有多少人得夜不能寐了?

但是,下一秒,他们就听到了那位少年天子道:“然而,却可从其他方面,想想办法,将现有的制度条贯利用起来。”

太皇太后闻言,当即问道:“官家的意思是?”

若是不变制度、法度,就可以弥补缺陷。

这位太皇太后,当然是愿意做的。

赵煦轻笑一声,对韩绛问道:“韩相公,元丰八年天下免役钱有多少?”

韩绛躬身答道:“奏知陛下,元丰八年,户部上奏天下州郡,共征免役钱计有一千八百七十二万贯,其中耗用者九百余万贯,余者解递汴京封桩库。”

这就是免役法的威力所在。

一年几近两千万贯的收入,扣掉开支,还能结余数百万贯。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大宋王朝的财政,在罢废了市易法后,几乎就是靠着免役法收上来的免役钱在维持。

就是……

收的有点狠了!

赵煦继续问道:“相公可还记得,今天下州郡厢兵员额?”

韩绛想了想,才答道:“奏知陛下,老臣年迈,对此记不大清了,只隐约记得,应是二十余万。”

赵煦点点头,就回头对帷幕内的太皇太后道:“太母,孙臣却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嗯?”

赵煦道:“孙臣曾问过范、吕两位学士,既在地方,可曾差见过官府雇用之役人,两位学士皆言:皆曾亲见役人,朕又问两位学士:这官府雇佣之人,皆是何人?两位学士皆言,皆乃是地方名望之家作保,熟悉官府及道路之人。”

“今日,又听了韩相公所言的役法弊病。”

“孙臣就想着……”

赵煦眨着眼睛,满脸真诚的问着帷幕内的太皇太后:“有时候,是不是朝廷管的有些多了?”

“朝廷是不是,可以对民间,对百姓,对天下人更信任一些?”

“还有这免役钱,是不是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两宫听着,顿时有些糊涂了。

她们根本跟不上赵煦跳脱的思路。

一下子就从免役钱,跳到厢军问题上,又瞬间从厢军跳到了自我反思,检讨,感觉大宋朝廷对天下管的有些多,甚至开始检讨起,朝廷收的免役钱是不是没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偏偏在这个时候,韩琦、吕公著已经集体持芴拜道:“陛下圣明!”

别管赵煦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但他的这个表态,却是有宋以来,最亲民的表态了。

站在士大夫地主的立场来说,这朝廷确实是管的有点多!

本朝榷茶、榷酒、榷铁、榷盐……

只要是可以官营的,官府都恨不得插上一手。

就算是深山里的矿藏,百姓自己去开采了,官府都会伸手问百姓要钱。

和大宋相比,周厉王就是个轻徭薄赋的明君。

士大夫们当然希望,朝廷可以对一些民间领域放松监管和垄断。

福建人不想榷茶,成都人不想榷盐,汴京人不想榷酒。

但有用吗?

没有用。

赵官家们那是吃不得一点亏!

准确的说,没有占到便宜就算吃亏了。

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一个茶法从立国开始就折腾到现在,来来回回折腾了十几次。

所以,士大夫们,早就在盼着,能出一个无为而治的明君了。

对很多人来说,皇帝不折腾,就已经足够了。

而现在这位少主,不仅仅完美满足了他们的幻想,甚至还主动说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的至圣之语!

这不是圣明天子,谁能担得起圣明二字?

他们就只听着少年天子对着帷幕内的两宫说道:“太母,孙臣是这样想的。”

“是不是可以在汴京附近,找一个地方做个试点。”

一个新名词出现了。

试点!

很形象的称呼!

也适合熙宁变法以来的大宋朝政格局——其实,熙宁变法开始的时候,所有法令都会先在汴京城试行,然后推广到开封府,最后才普及全国的。

就像保马法,一开始在开封府内试行的时候,对养马户的财产要求是做出了很强的限制的。

所以,富户们乐意养马。

于是一开始其实反响不错。

后来……后来地方官不顾现实,强行追求政绩。

再后来,王安石罢相,保马法从一个养马的政策,彻底沦为了敛财的工具。

养马,已经是次要的。

怎么从老百姓手里搞钱,成为了保马法的第一要素。

就像吴居厚在京东都路玩的那些伎俩,纯粹就是冲着搞钱而非养马去的!

“就在京东都路,寻一个地方罢。”少年天子自顾自的说着。

“命当地的厢军与地方富户,或以斗纽,或用带泄之法,约为营生,承接来自官府的差役。”

“不拘是修桥补路,还是兴修水利,仰或者转运钱粮,皆委彼等为之,地方能负担,则地方负担,地方不能,则上中枢都堂,由都堂审核,出封桩库钱供给之。”

“如此,厢军可得安置,官府不必扰民,百姓也能得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