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644章 撬墙角

1978合成系文豪 第644章 撬墙角

作者:好想吃薯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22 14:53:39

第644章 撬墙角

陈荣美並非是在这儿给江弦下套,他的確是实话实说。

为啥嘉禾、金公主、德宝三家院线公司被誉为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三驾马车呢?

因为他们几乎垄断了整个香港电影行业,而能实现垄断的最重要一步就是自產。

邵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80年代初期,香港影坛一度的大哥大邵逸夫渐渐萌发了退意。

这是因为在70年代,伴隨著其它国家电影行业“独立意识”纷纷崛起,被誉为东南亚乃至亚洲电影出口基地的香港,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邵氏作为香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首当其衝。

先说省里,省里搞出了非常严格的电检制度,凡內容敏感,诸如“宣扬迷信”、“描述罪恶过程过详”等皆有被禁之危。

“邵氏”电影懂的都懂,当时“邵氏”和“嘉禾”电影往往会预备两个不同版本的拷贝,其一在港上映,其二则在修改过敏剧情后,才敢交与省里片商发行。

然后是印尼,忽然要支持本土电影,抵制进口电影,他们实行了配额制度,逐年收紧进口电影的配额,这一招非常有效,1972年还有七百多部进口电影,到了1978年已经只剩下一百部了。

新加坡为鼓励本地製作、限制进口电影,他们直接提高电影进口税。

当时一般的华语片卖给新加坡的价钱大概是30万元,其中10万元都要交给新加坡抽作税款。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而为避免买卖双方逃税而在文件上降低影片价钱,新加坡还规定利润超过一定数额后,利润的四成必须被收缴为税项。

此外,新加坡同样有著严格的电检制度,就说1977年,大约四十多部进口电影都在新加坡被禁映。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差不多,为了保护本土电影工业、限制电影进口,同样引入了一系列的限额及关税。

而且他们直接立法,严格规定戏院必须交替放映外来及本土电影。

此外呢,马来西亚还建立起专门放映本土电影的戏院及院线,保留国有化权利,让政府有权建立特殊部门统一管理外来电影的进口、运输及发行,而被认定有宣传意识的影片也可被禁。

同样是1976年,十多部港台电影都被禁映,为减少进口电影的流通量,电影的拷贝数目也受限制。

泰国方面也很警惕,因为他们发现泰国每年生產的电影大约有70至80部,而进口的华语片却有两百多部,因此直接引入新法例,规定每一公尺的进口电影需缴纳的税款由2.2泰銖激增加至30泰銖。

这可太狠了,直接扩大了將近15倍!

而且他们要从票房收入中抽出35%作缴税之用,而本土电影则只需抽取25%的票房作为税收。

在此之前,香港电影输入泰国通常是港方片商与泰方院商直接交易,买方先付20%的订金,一直到上映后才付足余款,然而新税制直接打击了这种合作关係。

所以,面对这种內外交困的局势,再加上电视行业的兴起,邵逸夫忽然不想玩了。

1983年邵仁枚中风,到了1985年逝世,只剩下邵逸夫一个人孤军作战。

这种情况下,“邵氏”乾脆將马来西亚地区戏院的70%股权易主。

而隨著邵氏製片经理黄家禧离职,转投杨群的“银凤影业”,邵氏又雪上加霜,乾脆將旗下的四家旗舰戏院翡翠、文华、黄金和宝声出租给富商潘迪生新成立的“德宝院线”,为期3年。

同年又宣布1986年的製片量由原来的30至40部减至6至8部部。

之后就是不断的减包袱,邵氏余下的10家戏院继续改投“德宝院线”。

到了去年,曾经辉煌一时的“邵氏院线”作为一个整体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

而隨著邵氏的退出,加上独立製片班底相继被大公司与院线“招降”收用,院线公司的重要性愈发提升起来,这种以院线为基础,然后自產自销的秩序慢慢被巩固起来。

经营院线的公司不仅成了电影製作的投资者,还是电影的放映方。

德宝租用了邵氏的院线,最先组成自己的阵营。

其他人嗅觉也不差,嘉禾、金公主、左派的双南院线,纷纷组建了自己的阵营。

嘉禾在六七十年代的电影製作量虽然不及邵氏,但在发行业务上十分活跃,他们平均每年发行10多部电影,剩余档期则成为独立製作电影的重要上映窗口。

在电影製作上,“嘉禾”主要扮演投资人或是贷款人,很少直接参与创作及製作管理,风险则由製片人承担。

最经典的就是嘉禾和李小龙合作,他们实行包底分帐,也就是给演员一笔基本片酬之后再分红,因此诞生了李小龙的“协和”、许冠文的“许氏”、洪金宝的“宝禾”、成龙的“威禾”等眾多卫星公司。

金公主的母公司是九龙建业,“九龙建业”实力非凡,操控了香港四大家族之一新鸿基地產发展有限公司將近30%的股份,雷觉坤的雷氏家族和郭氏家族之间经济联繫联繫。

早期的雷觉坤旗下有丽声、乐声凯声、华声戏院,他以此为基础,再租用或以合约形式联合十多家戏院,也很快成立了一条专门上映华语片的金公主院线。

但是和嘉禾不一样,金公主最初纯粹经营院线业务,並不染指电影製作,影片发行主要是思远、协利、兄弟、立人等公司帮忙。

为了吸引片商排片,雷氏乾脆把以前影片不达最低票房,片商需包底的惯例取消,诚意非常明显。

但片商们其实还是看不上金公主,只是由於嘉禾声势强盛,独立製片公司出品的影片排不上嘉禾院线,因此才转往金公主院线。

因此金公主的弱点就在於片源不稳定,也被业內讥笑为“玻璃院线”。

后来金公主一看这样不行,赶紧扩展起製片业务,先投资控股新艺城,后来更直接成立金公主直属的製片公司。

总之,三大院线都完全能实现自產自销,所以香港的小独立製片公司根本活不下去。

我自己家里一大堆电影,为什么要把你的电影安排在黄金档期呢?

所以陈荣美说的是一点儿没错。

如果没有国外的热钱流向你,全香港找不到一家投资人会让你做小卡斯电影。

因为全香港都是三大院线的地盘。

“.之前不是没有小独立电影製作公司製作的影片,这些电影都是些小卡斯片,在香港以外的市场基本没有什么票房號召力,因为公司的规模太小了,而在香港本土,也拿不到三大院线的好档期。”陈荣美缓缓说道。

“可现在的香港不是还有第四条院线么?”

江弦微微一笑,也不再遮掩,“外资不是什么问题,现在香港就像个聚宝盆,海外有多少热钱想涌进来,这一点陈老板你比我更清楚。”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