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343章 “大河小说”

1978合成系文豪 第343章 “大河小说”

作者:好想吃薯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15 13:51:50

第343章 “大河小说”

“嘿,听说了么?”

“咋了?”

“《进行曲》歌词恢复了!”

“真的假的?”

西安电影厂,几个大老爷们扎成一堆儿,说着《进行曲》歌词终于被恢复的事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一个怪现象:

唱进行曲,只有曲、没有词,只能演奏、不能唱。

西影厂一名文学编辑叹了口气,“唉,田汉,我那会还看他老人家来着,王府大街64号,作协原来的地址。

文学编辑们一个个义愤填膺,为当年的凌辱抱着不平。

这时候,一个身着圆领素色套头衫、宽松军绿裤、圆口黑布鞋的中年男人站起身,拎起暖壶,接了杯热水。

他叫芦苇。

京城出生,却长在西安。

种过地、当过工人、做过炊事员,后来改行做绘景、美工,人生经历相当丰富。

如今已经调进西影厂里,当了四五年的编剧,至今也没写出过个好剧本。

“大编剧,剧本写的怎么样了?”有人问他。

“难产着呢。”芦苇一脸不在乎的说。

前段时间,厂长吴天明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想干什么。

芦苇当时也懵了。

听说厂里搞改革,他想着是不是自己每天在厂里混吃等死被厂长发现了。

情急之下,他一拍大腿,随口说了句:

“厂长,我想写一个以西部题材为主的剧本!”

哪成想,吴天明听了这句话,直接丢给他1000块钱,让他拿着去创作。

芦苇傻了。

下一秒就热泪盈眶,恨不得肝脑涂地,以报吴天明赏识之恩。

从那天开始,芦苇就立志要为吴天明写一部惊天动地的西部题材剧本。

可惜至今还没个头绪。

这会也是,他握着笔,坐在桌前憋了半天,字没憋出一个,倒是憋了一肚子屎。

“老周,有啥新杂志没?”

“新杂志?我这儿只有最新一期的《延河》。”

“也行,拿来。”

芦苇夹着这册要来的《延河》,直奔厕所里头。

解开皮带,卸下裤子,点一支烟,一切就位以后,他长出一口气,然后抽出腋下那本《延河》,1983年的第1期。

“最后一个匈奴?”

芦苇定睛看了一眼目录,除了这篇小说,就没了其他作品。

这是一册专号?!

芦苇吓了一跳,《延河》作为他们sx省作协的省级杂刊,在他们陕西本地还是备受读者们追捧的。

像这样为一篇小说发专号的事情,芦苇还是第一次见。

他马上翻开第一页,在小说名《最后一个匈奴》的后面,跟着两个字,也就是作者的名字

——江弦。

芦苇只觉大脑通畅,一切都变得合理起来。

“江弦同志的小说啊。”

“那确实值得发一期专号出来。”

前段时间,江弦凭借小说《芙蓉镇》捧得茅盾文学奖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自然也传到了西安,传到了西影厂。

虽然还是第一年举办这个奖项。

但透过媒体们如此大的阵仗和声势报道,芦苇多少能体会到这个茅盾文学奖奖项的含金量和影响力之大,在文学界绝对是前所未有的。

那么每一位获奖作家,可以说都是当下文坛最炙手可热的存在,足以跻身于文学界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人当中。

所以江弦的小说能够得到《延河》这样的待遇,芦苇丝毫不觉得奇怪。

甚至不觉得这是江弦的荣幸,反倒是他们陕西作协刊物《延河》的荣幸。

“应该是江弦的新小说吧。”

似乎也是为了表达《延河》编辑部对这篇小说的重视,在小说名的下方写了一段三四百字的编者按。

《延河》编辑部很少有写“编者按”的习惯,芦苇好奇的读了一下。

大意是说去年马尔克斯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风靡全世界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走入国内读者的视野,并受到读者以及作家们的瞩目。

江弦基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寻根文学”的理念,继《红高粱》之后,通过在陕北的几个月生活,为陕北高原献上了这篇小说,一部壮美史诗。

小说叙写了近百年时间里发生在陕北高原上的红色革命、绿色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塑造了杨作新、杨岸乡、黑大头等不同时代里的典型人物形象,同时对陕北高原上发生的大事件及大文化现象,表现出寻根究底的探索热情。

看到《最后一个匈奴》这个名字,芦苇第一时间感受到的是少数民族的渺远,想到的是飘渺广阔又荒凉的西北。

然而看编者按的介绍,这像是一部“大河”小说。

“大河”小说是法国文学中的一种形式,也称“江河小说”,特指那种多卷本连续性并带有历史意味的长篇巨著。

像日本的一些皇家物语,以普通人为主题的《约翰克里斯多夫》《福尔赛世家》或是《双城记》《羊脂球》,《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南北乱世情》这三部算是极具代表性的,都是典型的“大河小说”。

芦苇的阅读量很大,深知在中国的小说创作里,大河小说非常少见。

说来这也是一个怪现象。

中国是如此幅员辽阔的大国,在“大河小说”这一类型上却一直存在极大的空缺,反倒是一些小国,极钟情于“大河小说”的写作。

带着一些好奇,芦苇陷入了《最后一个匈奴》这篇小说当中。

半个小时以后,芦苇一手扶着厕所的墙,一手捂着屁股,双腿一颤一颤的从厕所里出来。

“太震撼了!”

震撼于文笔优美,这不算稀奇了。

震撼于世事洞明的老练甚至老辣,这算难得了,但究竟也算不得稀奇。

毕竟没有这份世事洞明和对历史的熟稔,又岂敢轻易涉足“大河”文体。最让芦苇震撼的是,这篇小说所关注的,竟然是一个小文人!

什么是小文人?

小米免费小说阅读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