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312章 “奶油小生”

1978合成系文豪 第312章 “奶油小生”

作者:好想吃薯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15 13:51:50

第312章 “奶油小生”

“瓶?瓶就瓶吧。”江弦表情微妙。

郑小龙这三两句话,一股子寒碜味儿扑面而来。

也是难为这帮搞电视剧的了。

虽说国内现在电影行业预算也都比较紧张,但相比之下,电视剧行业还真是个臭弟弟。

至少给专家一个人一个景泰蓝瓶作抵这话,没哪家电影厂能说得出口。

20世纪80年代的初期至中期,电视机在国内开始普及,与此同时,国内电视剧行业从无到有开始发展。

各大电影厂哪能看得起他们。

觉得这完全就是一草台班子。

用的机器是各电影厂淘汰下来的二手设备,工作人员数量加起来不到一百个,筹拍个片子连钱都要不着得四处化缘,最悲催的是,人电影厂好歹有个厂,拍电视剧这帮人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

创作集体、艺术处、导演室都分设在廉价的招待所和仓库里,被人家拍电影的戏称为“八大处”。

结果谁能想得到,到了80年代末期,中国电视剧一跃成为了中国大众最喜爱的艺术形式,彻底把中国电影踩在了脚底下。

然后报道的时候就成了:中国电视业从一开始就是得天独厚的,受到dang和政府的充分重视与特殊关爱

这时候拍电影这帮人还真急了,联名向上级反映:你们也太特么偏心了,你看我们电影行业都成什么样了,当初为啥不制约着点电视剧的发展呢?

脸都不要了!

视电视剧为制约电影的元凶,甚至要求出台政策限制电视剧的发展,但从来都不考虑考虑自己的问题。

江弦把这事儿答应下来,又拖着郑小龙打听了会儿《红楼梦》的事情,毕竟具体的拍摄,他也就只知道个陈晓旭。

记得王扶林嫌弃陈晓旭不够漂亮,结果几亿观众都对她念念不忘。

后世一帮沙雕网友还把她评为“透支了东北三百年的温柔”。

郑小龙叨叨说:“您也知道,《红楼梦》角儿多,我那天听王导聊,好家伙,要找一百五十多个演员呢,阵仗比拍电影都大。”

“嚯,这么些人?”

“可不么,您说这150个演员就是150号人,得凑几个电影厂的演员才能凑够呢?”

江弦当然知道,后来《红楼梦》整的是自荐式海选。

当时全国各地有上万人应征,成了现象级。

除了自荐,为了这150个演员,《红楼梦》剧组还跑遍各大城市的艺校、剧团、文工团,去了皮鞋厂、手表厂、化工厂,甚至在街头拦住路人,最终从上万个人里选出了这么150名演员。

这才拍出来这么一部经典。

后世再拍《红楼梦》,就不说剧本啥的,选角哪还有这么用心?

说的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海选,结果连学校都没走出去,直接就是校长推荐。

江弦回到家里,正好碰见朱琳和江珂一块儿回来。

“哟,今儿这么丰盛?”

朱琳手上拎着好多土豆白菜,还夹杂着一块儿肥猪肉,肥膘约莫三指厚,一颤一颤,绝对是头好猪。

这年头油水比较缺,所以人人买肉都买肥肉,小孩儿买肉买瘦肉回去得被家里骂死,为啥呢?肥肉不光解馋且能炼油。

切小块,倒入锅里,炼出猪油倒进黄色瓦罐,盖上盖子,油膏似得,等炒菜或者是烩菜的时候放上一小勺,炒出来、或者是烩出来的菜也特别香,也有点荤味儿。

不过后来都改吃植物油了。

这玩意儿也很少见了,最近几年还是在某世界厨师大赛上见过一次。

对手战队拿走我们的油以后,我们的大厨撇了撇嘴,轻描淡写道:“开火,炼油。”给老外整不会了都,直呼作弊。

“红楼梦?”

晚饭时候,江弦把《红楼梦》的事儿一讲,还打着内部消息的旗子,透露是自荐式海选。

江珂两眼放光,咬着筷子。

“我得去,我特喜欢红楼梦!”

“我觉得我就是为红楼梦而生的!”

江弦心说那不巧了么,国内和你一样觉得的人至少还有一万个。

不过这会儿看着他妹妹,在他干预之下,恐怕真有机会成为拍《红楼梦》的好苗子。

“伱别激动。”

江弦说:“这会儿海选不是还没开始么?你回学校,好好练戏,顺便抓紧这个空闲,把《红楼梦》仔仔细细研究个那么一遍。”

江珂立马听心里去了。

江弦这妹妹是个有主意的主儿,虽然平时看着吊儿郎当的,好像伟大理想是当个老炮儿,不过一有什么目标,咬碎了牙也要拿到手。

朱琳也动了心思。

别说这个年代,哪怕是后世,听着《红楼梦》三个字,多少人的心弦都得被拨动?

仨人和和美美的聊着天,把一桌子菜吃的精光,江弦很喜欢这年代的吃饭习惯,饶是两名女同志,也不提什么减肥的事情,敞开了肚皮就是吃。

客观来说,江弦家里的条件算富裕那种,不说顿顿有肉,但也基本上没饿过肚子,就这样的条件,他们一家子人丝毫没啥发福的痕迹。

这个年代好像就是这样,尽管大部分人饮食完全碳水为主,很多人饭量也都特别大,但说来也怪,就是吃不胖。

有人可能要说那是没吃上啥甜品,那也有话说的,这年头的老式糕点都贼甜。

江珂在江弦家里住了几天就回去了,江弦跟新华社那边合计着《理解万岁》报告的事情。

这个节骨眼,谢晋和李凖,以及《高山下的环》剧组成员,乘着火车从云南来到京城。

“必须来这家儿尝尝,平时来还得排队。”江弦带着俩人来到翠胡同的悦宾饭馆。

“别太破费。”谢晋说。

李凖也有点担心,他虽然在河南农村生活时间比较久,但也见过世面。

这家餐馆看着门面不咋地,来回穿梭的客人居然都是蓝眼睛金头发,比老莫还壮观,老莫这家正经的西餐厅是一帮顽主扎堆儿搁那折腾。

“放心,这里一个人消费上限是10块钱,咱仨撑死吃30块的东西。”江弦讲了讲悦宾饭馆的规矩。

“来,咱先来一瓶‘气死茅台’。”

点好菜,谢晋取出一瓶习水大曲,给江弦和李凖斟上。

仨人碰了下杯子,趁着等菜的工夫,李凖和江弦聊起《环》的剧本,江弦上午就已经看过一遍。

“你这个《环》的作者觉得怎么样?”

“好,李凖同志的剧本,当然很好。”江弦说。

李凖是八一厂的编剧,他长期生活在河南农村,对农村的戏手到擒来,但是写《环》这种剧本,那还是第一次。

江弦能在《环》的剧本里,看出仍然留有的一些农村戏痕迹,但总的来说,写的可以说是相当不错,对主旋律的东西,李凖也很擅长。

小米免费小说阅读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