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301章 前方后方,两个世界

1978合成系文豪 第301章 前方后方,两个世界

作者:好想吃薯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15 13:51:50

第301章 前方后方,两个世界

“这一趟云南之行,你辛苦了。”陈荒煤说。

他带着江弦进到那间位于门口的狭窄卧室兼书房,给他沏上杯茶。

“不辛苦,我还年轻,就应该多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行了,又不是汇报工作,说话别老端着。”陈荒煤快言快语道。

“真不算辛苦,彭荆风同志向军区汇报给我配了专车,到哪都是车接车送,去云南的这一趟,比我自个儿在京城里溜达还方便。”

陈荒煤笑了笑,问起江弦《高山下的环》拍摄的事情。

江弦就把彭荆风的安排,以及军区那边给予的支持都给陈荒煤讲了出来,提到谢震华同志的时候,陈荒煤眼中浮现出回忆之色。

“老谢啊,他是老同志了,湘江、遵义、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两万五千里长征路,解放以后,还参加了抗美援朝,对我们的贡献卓著呐。”

陈荒煤也是部队出身的作家,曾担任中南x区的文化x长,对谢震华并不陌生。

江弦听这经历听的那叫个瑟瑟发抖。

这到底是个人经历还是历史书?

“这一次《环》能得到他的全力支持,拍摄的事情我就不担心了。”

陈荒煤一脸轻松道:“说起来还要感谢你啊,江弦同志。”

“您谢我?您谢我什么?”江弦奇怪道。

“感谢你为将士们、为人民群众写出了《高山下的环》这么好的小说。”陈荒煤认真的说。

这一句来自文坛执牛耳者的夸奖,无疑是对任何一名文艺工作者最好的嘉奖。

不过江弦表现的就比较淡定。

“您太客气了,我作为文联的专业作家,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我应该做的本职工作。”

见江弦表现得不骄不躁,陈荒煤便又对他多了几分欣赏。

陈荒煤是13年生人,而今已是近70岁的高龄,马上步入古稀之年。

在文学这条道路上,陈荒煤一生中见过太多才华横溢的作者,然而这些人大多都是惊鸿一瞥、昙一现,绽放出令人惊叹的光辉以后便迅速黯淡下去。

究其原因,陈荒煤认为一个是他们的思想觉悟不够,一个是他们崭露头角以后便无法再平静下自己的内心,失去了本心匠心,就很可能走下坡路。

写作本身十分复杂,和天分、运气,知识积累,甚至是某一特定时刻息息相关。

总说成名要趁早,这当然很重要,但成名早往往也意味着容易走向昙一现,造成更深的失败。

然而在陈荒煤看来,江弦是极少数的那种作家,而且是优秀的青年作家。

他能耐得住寂寞,从不被鲜和掌声迷惑,也不被各种奖项征服,只静静地感受和观察巨变中的复杂时代。

这便决定了他的创作未来极具多元化和可能性。

“您看看我这篇稿子怎么样。”江弦把《理解万岁》的报告交到了陈荒煤的手上。

陈荒煤戴好老镜,捧着这一沓稿子阅读起来。

稿子总体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介绍前线的情况,另一个部分介绍战士们的喜怒哀乐。

这年头信息不发达,别说对前线的情况,就连前线的位置国内很多人都不大清楚。

所以说前后方的反差太大了。

这也是陈荒煤希望江弦撰写这篇报告的原因。

他希望江弦能够把在前线感受和体会在社会上作些介绍,对社会风气的好转和振奋人们精神起到一点促进的作用。

陈荒煤在这篇报告里,看到最多的并不是将士们的英雄事迹,而是他们的诉求。

这一刻,将士们不再是铜浇铁铸的士兵,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挣扎和抱怨的真实的人。

陈荒煤立刻肯定了江弦的这种写法。

除了他也没人敢写这种东西了!

正是江弦将将士们真实的一面刻画了出来,这篇报告才撰写的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陈荒煤不自觉的扶了扶老镜,上身往前倾,反复读了好几遍,才抑制不住的激动道:“好!江弦你写的好!”

“这篇报告写得好啊!”

“胆大包天!感人至深!”

“理解万岁”嘛!

就是在某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但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感受对方,从而使两者本该发生的矛盾弱化后一种感情的升华。

所以要写出矛盾。

没有矛盾,谈何理解?

江弦就是把前后方的矛盾和冲突写了出来,这些矛盾不用他构想,从战士们的口中听来的随便截取一些,再利用写网文时构造冲突的笔法稍微包装一下,这便立马成为了扣人心弦、惹人反思的内容。

“我们的将士们为祖国争了光,为人民立了功,可是,他们也有困难和苦恼,也有不满与悲伤。

对祖国,对人民,他们没有苛求,只是希望人民能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懂得他们赤诚的心,我们应当做到这一点!”

陈荒煤捧着稿子,激动的读了一遍结尾的部分。

“对,就是要这样来写。”

“要响亮的提出‘理解万岁’这个口号!”

“我这就叫人去联系,你一定要在燕京大学亲自做这个报告,把这个报告说给我们后方的这些人听。”

见陈荒煤对他的报告很满意,江弦笑着点头,“我等您的安排。”

历史上,蔡朝东的《理解万岁》火遍全国。

江弦没想着火遍全国,但在燕京大学小小的出一次风头,他觉得应该不会太难。

从陈荒煤家里告辞,江弦溜溜达达的往家里面回。

和昆明不同,北方这会儿才刚刚褪去寒冷,暑期初生,街两旁充斥着京城胡同的滋味,来回都是身穿灰黑色衣服的平民,还有快速驶过的一辆辆自行车,老百姓就这么窸窸窣窣的生活。

比较扎眼的是一些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这会儿京城老外贼多,一帮老外走到哪儿都是人群中的焦点,很多人追着围观,还有些热情好客的同志和他们用英语搭讪、打招呼。

这会儿正是全民学英语的年代,《英语900句》人手一本,不少人都能老外说上句“哈喽”、“好啊呦”。

老外也都比较社牛,举着相机就是拍,专门找落后镜头:小脚老太太、要饭的小孩、卖力气的“苦力”.

他们在京城的活动范围有限制,仅限“40里圈”以内。

“40里圈”就是以**广场为中心、方圆40华里的范围,其他地方,外国人基本上没办法进入,京城主要路段都会挂上“未经允许,外国人不得穿越”的中英文标牌。

“这就是后方啊。”江弦双手插兜。

在他看来,前方后方这完全就近乎于两个世界。

前方的猴子们挥着小白旗去拖尸体,后方则已经在积极对外开放,让外国人和中国人在交流中消除误解。

老外和中国人的误解是巨大的,而且是双向的。

国人会嘲笑老外连一条完整的裤子都没有,穿着破洞的牛仔裤。

老外则是觉得中国控制严格,看到路上的自行车都要问“这是他们自己的么?”,他们不相信中国人可以拥有私人财物。

“哎呀妈呀,这能吃么?”

景山东胡同,饶月梅尝了一口江弦从云南带过来的酸角,酸的嘴巴直咧、牙都一阵酥。

“这是人那边的特产,人都是直接吃的,还能拿着泡水喝。”江弦解释道。

小米免费小说阅读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