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 第45章 官印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第45章 官印

作者:乌有大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1 17:39:55

第45章 官印

晚上,督标左协在新圩宿营,将士们借住在百姓家里。

焦琏治军严格,丹初则青出于蓝,制订了更为细致、严格的军规。

譬如,官兵借宿民房,规定每伍合住一院,不许分开居住,士兵犯法,首罪伍长,全伍连坐;官兵严禁入住主卧,严禁调戏妇女;与百姓同桌吃饭,不得坐主位;吃饭取用军粮,严禁向百姓索取……

左协第一次独立行动,丹初不放心,安步当车,在镇上巡视。

令人惊奇的是,知州韦时中调度有方,新圩的百姓非常配合,服从知州安排,圩内秩序井然。

这位四十多岁的知州,管的虽是偏僻小县,却也算治理有方,百姓咸服。韦时中跟在丹初身后不卑不亢,老百姓见到他,多笑脸相迎。

有意思。

丹初很好奇,问他:“看老兄的模样,似乎不是正途出身?”

韦时中并无愧色,对道:“韦某是吏员出身,历次考核优绩,历任仓大使、税课局大使、巡检、主薄、县丞、知县,直至永安州知州。”

丹初笑道:“老兄倒也不容易,从微末小吏做起,升任官员,从不入流品的仓大使,一直升到正七品的知州大老爷,想来真不容易。”

“大帅笑话了,韦某不过是谨守本分,爱护百姓而已。”

官吏官吏,古时分得并不分明。科举盛行以后,官场特重科甲正途。官是官,吏是吏,两者泾渭分明。

明初,太祖朱元璋严惩元末弊政,严明地方吏治,重视州县亲民官的选拔。当时科甲出身的官员不多,常有吏员升任一二品大员。

中期以后,明廷选官重视科举,官场重京官、轻外官,导致州县官地位极剧下降。新科进士耻于担任知县、知州,州官、县官多为举贡、吏员出身。

尤其是偏僻穷远的州县,常由吏员升转。按吏部规定,吏员出身的官员,最多只能升到正七品。知县恰是正七品,吏员升任知县,已到职业天板,升迁无望,往往大肆贪污,或者无心政事。

南渡以来,名器渐滥,用人不拘出身。即便是草野之身,若是因缘际会,亦足以出任一二品大员。韦时中也得以突破正七品的限制,升任从五品的永安州知州。

这韦时中看似精明强干,却安于现状,在州县干得很起劲,也很受百姓爱戴。

大概,他已经看破时局,无意进取,只想保住眼下的位。

丹初又问:“老兄哪里人?”

“贵州黎平人。”

“哦,原来是何督师的同乡。”丹初恍然大悟,或许,这韦时中正是何腾蛟提拔的人呢。

明朝官员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不得在本省任职。但古时交通不便,遇到丁忧等事,往往缓不济急。为此,官员异地任职,一般到临省任职。

韦时中正色说道:“韦某虽与督师是同乡,却并未受过督师的恩惠。之所以能迁任永安知州,实因考绩优异,按例升迁而已。”

州官是亲民官,也是明朝基层官员。明朝自太祖起,就内重外轻,地方州县自主权小,基层政权僵滞。到后期起,地方吏治、财政更加恶化,州县失序,积重难返。

丹初这次来永安州,正好可以深入了解基层弊政,思考救时之策。

但凡官吏,官员皆为异地转任,耻于学习业务。真正的基层政务繁琐冗杂,都由本地吏员担任。

这位韦时中既做过州县掌印官,又是吏员出身,似乎可以充任帮手。

小米免费小说阅读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