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602章 惊天预言!量子场论!还有反转!量

第602章 惊天预言!量子场论!还有反转!量子力学大厦上的乌云?

1924年11月3日。

第四届布鲁斯会议最后一天。

布鲁塞尔大都会酒店内。

会议开始之前,李奇维站在豪华套房的窗户旁,俯瞰着外面的繁华景象。

太阳刚刚升起,凉风吹散了云层。

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李奇维内心平静如水,思绪涌动。

今天的会议,他一共有两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总结量子力学的发展成果,预言量子力学乃至物理学的未来。

真实历史上,量子力学的发展可谓是集合了数代人的心血。

第一代,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正式开启现代物理学,经典物理学家们投入时代大潮。

第二代,玻尔在量子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原子的量子轨道模型,确立量子论,后又称旧量子论。

第三代,以海森堡、薛定谔为首的新生代天才,埋葬旧量子论,创造量子力学,达到真正的量子之巅。

第四代,在狄拉克提出量子场论后,往后几十年,物理学众多绝世天才呕心沥血,完善量子场论的内涵,朝着物理学的终极理论发起冲击!

量子→旧量子论→量子力学→量子场论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而这一世,李奇维凭借一人之力,引领四代发展,贯穿过去现在未来。

量子力学的每一处都有着他的痕迹。

他是量子力学最高的山,最长的河!

是当之无愧的量子力学之父!

今天的会议算是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的分水岭。

在李奇维接连提出互补原理、量子纠缠之后,经典的量子力学已经结束。

量子场论的时代即将来临。

如果说量子力学是量子之巅,那么量子场论就是巅峰之上的巅峰!

量子场论比量子力学更接近世界的本质。

尤其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已然占据物理学的绝对c位,代表物理之未来!

李奇维早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第五届布鲁斯会议上,或许就该量子场论正式面世了。

然而,正如当初开尔文勋爵所说,经典物理学上空有两朵乌云。

这句话对于量子力学或许同样适用。

已经足够完善的量子力学上空,也存在有一朵乌云。

这朵乌云就是李奇维的第二件事。

物理学第四神兽:“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

薛定谔的猫实在太有名了,在后世哪怕是文科生,也知道这个名词。

什么“打破生死禁忌”、“意识与存在”等等。

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理解这个思想实验说的是什么,又否定了什么。

如果你真正理解了薛定谔的猫,就会发现,它比你想象的更加重要。

真实历史上,爱因斯坦与玻尔几次交手,皆以失败而告终。

心灰意冷之下,小弟薛定谔却带给他莫大的惊喜。

1935年11月,应爱因斯坦之邀,薛定谔在发表的论文中,提出“薛定谔的猫”猜想。

这个思想实验是特意攻击量子力学中关于测量的解释。

它首次把【意识】引入到量子力学的测量之中,角度极其特殊和刁钻,使得科学无限接近了玄学。

哥本哈根诠释无法完美解释这个问题!

后世很多营销号喜欢说双缝实验和意识有关,可能就是把双缝实验和薛定谔的猫搞混淆了。

哥本哈根学派虽然搞定不了薛定谔的猫,但是态度依然强硬。

“信就信,不信拉倒!”

但物理学界就是牛人多,有人就是不信。

于是,量子力学诞生了不少与哥本哈根诠释截然不同的流派和理论。

大佬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企图解释薛定谔的猫。

其中有几个在后世大名鼎鼎,为无数人所熟知。

更是各种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中的常客。

比如著名的“平行宇宙理论”、“量子退相干”、“意识坍缩论”。

(注意,平行宇宙和多元宇宙不是一个概念,后面会解释)

哪怕到了后世,哥本哈根学派虽然一直占据量子力学的正统之位。

但是在薛定谔的猫这个问题上,大佬们争论不断,一直没有达成共识。

每个理论都有着各自的可取之处。

李奇维轻轻一笑。

这一世,薛定谔的猫要变成布鲁斯的猫了。

并且,他还准备提出各种诠释,让当世的这些顶级大佬们陪着他一起探索!

就在李奇维思索着今天的会议内容时。

吴有训和于隐二人结伴而来,脸上带着笑容。

“教授,会议时间马上到了。”

“洛伦兹教授让我们来通知您。”

“他说如果您还没休息好,可以迟点再过去。”

洛伦兹非常贴心,他知道布鲁斯为了量子纠缠的实验,精疲力尽,需要好好休息。

李奇维神采奕奕,一点没有疲惫的样子。

“走吧。”

他又问道:

“你们俩看起来很开心,有什么好事吗?”

于隐说道:

“小吴说他明年就能回国了,而且还要把阿尔法实验带走,非常激动。”

李奇维微微一笑。

他同样很激动。

——

上午9点。

最后一天会议准时开始。

众大佬首先总结了量子力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量子力学的根基已经完善,大的方向上不会出现差错。

但是在具体细节方面,依然有不少模糊不清的地方。

哪怕是李奇维也暂时给不出确定的答案。

比如,薛定谔就问道:

“波函数坍缩过程,是【瞬时完成】还是【极短时间完成】。”

这两个过程可谓是天差地别,必须搞清楚。

前者代表的是某种无限现象。

在数学上,无限大和无限小没什么奇怪的,都是非常清晰的数学概念,甚至能够参与运算。

但是在物理学上,无限大和无限小就比较麻烦了。

因为无限是无法用真实物理图景描述的。

好比无限小的空间是什么?是粒子吗?是质点吗?

完全不清楚,想象不出来。

所以,波函数坍缩如果是个瞬间过程,代表的是无限小时间内发生的过程,无法解释。

在后世,最新的实验研究表明,波函数坍缩需要时间,大约在微秒级。

不过这个结论还没有得到物理学界的承认。

因此,李奇维也不好贸然给出答案。

诸如此类的细节问题,还有不少。

大佬们细心总结,谨慎讨论。

外面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布鲁斯会议的内容,不能出任何差错。

很快,讨论工作结束。

玻尔心满意足地盖上自己的笔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