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490章 天眼望远镜,洞察时空!物理天文即

第490章 天眼望远镜,洞察时空!物理天文即宇宙!磅礴野心!

1922年2月15日。

来自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天文学家们,齐聚罗马,参加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一届全体会议。

这不仅是天文学界的最高规格会议,同时也是一场科学领域的盛宴。

一时间,整个罗马都处于一片欢乐庆祝的氛围。

这场大会,让所有人领略到了这座千年古城的惊世魅力。

本次会议,在罗马国家博物馆内举行。

这座博物馆位于罗马的市中心。

其内展示了罗马从史前时期到罗马帝国时期的历史文化。

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复原场景,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罗马文明的发展历程。

意大利官方把会议地点选在这里,也有着炫耀和宣传的意思。

馆内还有巨大的会议室,足以容纳前来的数百位天文学家们。

离博物馆不远的地方,有着罗马最豪华的酒店之一,hassler酒店。

李奇维和从华夏来的高鲁等人,就入住在这里。

而在前一天,余青松随着哈勃等人一起,也达到了罗马。

于是,华夏此次的代表团就全部到齐了。

上午8点,酒店门口处。

李奇维带着众人,从酒店徒步前往会议地点,边走边聊。

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高鲁兴奋地说道:

“奇维,我们已经收到了美国天文学会寄来的望远镜。”

“这真是解了国内天文学研究的燃眉之急啊。”

李奇维之前的美国之行,让世纪大辩论名声大噪。

同时,还极大地宣扬了美国天文学的实力。

礼尚往来,人情世故。

美国天文学会就赠送了一批崭新的望远镜,寄给华夏。

这些望远镜,在美国属于中端的档次水平,远不能和威尔逊山天文台的相比。

但是对于华夏而言,这批望远镜绝对算是高精尖设备了。

高鲁等人拿到手后,简直像宝贝一样供着,不停摩擦,爱不释手。

“妈呀,用这个望远镜看星星,怎么那么亮!”

“老天啊!我都能清楚地看到月球的表面了。”

“坑坑洼洼的,果然没有嫦娥和玉兔。”

李奇维来了兴趣,笑着问道:

“哦?”

“看来海耳教授他们还是挺够意思的。”

“美国送的望远镜是多大口径的。”

高鲁用右手比了一个手势,羡慕道:

“最好的足足80厘米的口径,送了3台。”

“美国佬真是财大气粗啊!”

“这种级别的望远镜,制作起来难度已经很大了,说送就送。”

望远镜需要用到的玻璃和金属,都不是一般工艺能达到要求的。

以目前华夏国内的工艺水平,即便有了李奇维的公司技术加持。

对于这样的高端材料,暂时还是无能为力的。

不过,李奇维听后撇撇嘴。

“我还以为能送个一米五的呢。”

高鲁等人闻言,都是苦笑。

他们觉得李教授的胃口太大了。

这样超高端的望远镜,恐怕美国都没有几架,怎么可能拿来送人。

这时,李奇维霸气道:

“你们放心。”

“再过十几年,我给你们造个20米口径的望远镜,远远超过美国那架2米口径的。”

高鲁等人简直吓了一跳。

老天啊!

20米口径,也太夸张了吧?

这架望远镜得多大?

常福元和蒋炳然倒吸一口冷气。

“我的乖,这么大的口径,那能看多远啊?”

“这和神话中二郎神的天眼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吧。”

“随便向天上一扫,就能发现最新的成果。”

余青松今年即将从匹兹堡大学毕业。

在李奇维的推荐下,他会去威尔逊山天文台,在海耳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

等到博士毕业后,他就立刻回到华夏,开创国内的天文学事业。

高鲁对他寄予厚望。

他推了推眼镜,认真分析道:

“这种规模的望远镜,恐怕镜头只能用抛光后的金属来做了。”

“玻璃工艺应该不可能造出那么大且能保持平整的玻璃了。”

常蒋二人不明觉厉,余青送现在的水平已然超越了他们。

高鲁点点头,说道:

“是的。”

“用玻璃成本太高了,但凡有一处瑕疵,镜面就废了。”

“而金属大面积抛光技术,则是比较成熟的。”

“当然,想要造20米的口径,难度还是难以想象。”

李奇维听着众人的讨论,微微一笑。

才20米的口径就把他们吓住了。

后世华夏的“天眼”射电望远镜,口径达到了匪夷所思的500米。

这是什么概念?

足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

如此大口径的望远镜,再微弱的电磁波都能接受到。

宇宙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天眼的观察。

堪称洞察时间长河也不为过。

所以,天眼望远镜的目标一是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二是寻找外星人。

众人一路畅想华夏天文学的未来,很快就来到了罗马国家博物馆的门口。

此刻,现场可谓是人山人海。

当李奇维一行人出现的时候,立刻成为了全场焦点。

意大利天文学会会长奥古斯托,脸色惊喜,连忙上前。

意大利天文学会虽然才成立没几年,但是它的前身,意大利光谱学家协会,却很早就成立了。

看名字就能知道,这个光谱学家协会,其实就是研究恒星光谱的。

只能算天文学的一个分支。

这就是小国的无奈,根本没有足够的土壤全方面培养各领域的科学家。

随着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成立,意大利为了与国际接轨,光谱学家协会顺理成章地改成了天文学会。

奥古斯托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同时也是第一任会长。

今年刚刚40岁的他,在国际上,学术水平只能算中等。

但是今天,意大利作为东道主,由他出面接待各位远道而来的天文大佬,就很正常了。

见到李奇维这位偶像,奥古斯托兴奋地说道:

“布鲁斯教授,您终于来了!”

“罗马大学的演讲,实在是太精彩了!”

“我想,整个意大利的所有师生,恐怕都在期待您的答案。”

“今天的会议,一定会让世人瞩目的。”

一顶高帽戴下来,李奇维笑的很开心。

“感谢贵国对于天文学大会的支持。”

随即,在奥古斯托的陪同带领下,李奇维进入了博物馆内部。

由于会议是在9点开始,所以众人还有时间,参观馆内的各种文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