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440章 一块玻璃压诸佬!众人震撼!李奇维

第440章 一块玻璃压诸佬!众人震撼!李奇维终出手!

一个小小的玻璃问题,却给所有人带来了大大的震撼。

如果说余青松毕竟只是本科生,回答不出情有可原。

那么康普顿可是新晋的物理学家,证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超级新星。

可是,连他的答案也是错误的。

这一刻,会场内的众人才明白,布鲁斯教授提出的问题多么非同凡响。

“明明那么接地气,却又那么难。”

物理学的神奇,再一次展现在众人眼前。

现在大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前排那些大佬们身上了。

只有他们或许才能知道答案。

一道道期待而灼热的目光,聚焦在前方。

海耳即便眼睛看不到后面,他也能感受到如芒在背的刺痛感。

这位天文学大佬只能暗自苦笑:

“关键是我也不会啊。”

众多美国的师生们内心悲凉。

这难道就是美国科学界的现状吗?

“偌大一国,竟无一人可接下布鲁斯教授一招。”

“美国在科学领域任重而道远啊。”

在这种情况下,密立根站了起来。

顿时引起一阵惊呼!

“哦!天啊!竟然是密立根教授!”

“没想到布鲁斯教授随便一个问题,就要出动密立根教授了。”

“他可是我们美国物理学的旗帜啊!”

“我相信密立根教授一定可以的!”

这一刻,在场大多数人都兴奋了。

如果说刚刚余青松的回答,激动的是华夏留学生们。

那么现在密立根的出现,就是在挽救美国在物理学界的颜面。

虽然今天只是布鲁斯教授的一场演讲。

他本人也没有任何攻击谁的意思。

但是在这些年轻的学生眼中,这就是一场战斗,一场科学领域的战斗。

密立根瞬间就感受到了众人的情绪。

此刻,他才明白,从迈克尔逊教授那里接过的担子有多么重。

他一定不能倒下!

于是,密立根轻轻一笑,坚定地开口道:

“布鲁斯教授,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李奇维见状,笑道:“请说,密立根教授。”

密立根理了理思绪,说道:

“刚刚康普顿回答的角度,是光子遇到电子的概率。”

“概率越大,说明被吸收的光子越多。”

“他认为在金属中,由于电子可以随意移动,所以光子遇到电子的概率大。”

“但是在晶体中,由于电子被束缚住,所以遇到光子的概率低。”

“我认为这个解释本身是符合逻辑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玻璃并不是晶体,所以无法用晶体的理论去解释电子被束缚的情况了。”

“所以,我想提出一种新的模型。”

“布鲁斯教授,你还记得二十年前,你讲解光电效应的那场演讲吗?”

李奇维微微一愣。

他不知道密立根怎么忽然提到这件事。

那时他和普朗克刚刚提出量子论,遭受了很多物理学家的反对。

于是,在量子论会议上,他当场用量子概念,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原理,一举为量子论正名。

而密立根也是因为用实验证明了该理论,才名声大噪,成为著名实验物理学家。

而李奇维更是开启了他的崛起之路。

那是一段激情的岁月。

李奇维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充满怀念。

“当然记得,密立根教授。”

“不知它和我的问题,有什么联系吗?”

密立根说道:

“当然有。”

“根据量子论,对于单个电子而言。”

“只有光子的能量恰好等于电子跃迁的能级差,电子才会吸收该光子。”

“否则,电子并不会吸收这个光子。”

“但是在光电效应中,只要当入射光子的能量,高于某个固定值时。”

“金属表面的电子就会吸收该光子的能量,获得足够动能,从表面逃逸。”

“就好像金属电子吸收光子,有一个阈值。”

“只要超过这个阈值,无论光子的能量是多少,电子都会吸收。”

“这种现象说明,量子论在处理宏观物质所具有的天量原子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我们可以假设。”

“对于所有的宏观物质而言,电子吸收光子发生跃迁,不再需要特定能量的光。”

“而是只要高于某个阈值的能量就行。”

“金属的阈值很低,而玻璃的阈值很高。”

“这样的话,当同样一束光照到金属上时,电子能够发生跃迁,所以吸收的光多。”

“而玻璃中的电子无法吸收这些光,发生跃迁,所以光就透过玻璃了。”

“这就是我的回答。”

哗!

密立根的解释,明显比康普顿的还要难一个等级。

因为这不仅需要了解量子论,还要知道光电效应。

在场大部分人根本听不懂。

“啊?有谁能告诉我,密立根教授的回答是什么意思啊?”

“不是量子论吗?怎么又带上光电效应了。”

“上帝啊!一个小小的玻璃,竟然和这么多前沿物理扯上关系,这也太夸张了吧。”

“.”

菜鸟们处于极度懵逼的状态。

只有吴有训、哈勃等人,以及前排的物理学家们,才能立马明白其中的意思。

随即,他们的脸上就露出恍然的神色。

因为密立根的分析非常有道理!

直接从电子跃迁阈值入手,避开了玻璃是非晶体这种问题。

“确实是天才般的想法!”

“密立根教授果然不愧是和布鲁斯教授同时代的物理学家。”

“他挽救了美国物理学界的脸面。”

“用华夏的俗语就是:姜还是老的辣。”

大佬们对于密立根的回答赞不绝口。

大多数人看到大佬们议论的声音和表情,心道稳了。

“密立根教授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

同时,众人忽然发现一个惊人的巧合。

布鲁斯教授二十年前的演讲,竟然解决了一个二十年后的问题。

不得不说,这种巧合,很有一种命运般的奇妙感觉。

那个男人,他的一生,好像和物理学有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一部物理史,半篇布鲁斯!

现代物理学,卷卷有他名!

此刻,李奇维站在高台之上,内心感慨。

果然不能小觑了天下英豪。

密立根在历史上,虽然不是非常出名的物理学家。

但是他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甚至他的某些研究,还变相促进了第四量子数的发现。

这样的大佬,仅仅用t4分级是不准确的。

李奇维的t系列,仅仅是对物理学家的学术成果做出评价和划分。

但是对于他们本人的智商和水平,是没有办法划分的。

这也是不能划分的。

所以,哪怕是t4级的密立根,也会有很多惊才绝艳的想法。

刚刚他的回答就属于此列。

尽管这个回答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但至少思路已经很对了。

玻璃为何是透明的这个问题,李奇维之所以敢断言无人可以解决。

是因为能解释的理论现在还没有被发表呢。

这个理论就是【能带理论】。

真实历史上,海森堡的学生,瑞典物理学家布洛赫,在1928年,提出了晶体的能带理论。

当时量子力学已经成熟。

但是当物理学家用它研究固体时,就发现了问题。

现有的量子力学只能描述单个微观粒子的状态。

而固体是由无数个原子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了复杂的联系。

量子力学对于固体这种宏观物体,就有点束手无策了。

尤其是固体中电子的运动规律,是当时物理学家们研究的重点。

因为它和物质的导电性能相关。

物理学家们希望把量子力学引入固体中电子的研究之中。

在这种大背景下,布洛赫首先把目标瞄向了固体中一类特殊的物质:晶体。

因为晶体中的原子排列规则整齐,相对而言,难度会小一点。

布洛赫突发奇想,他假定晶体中原子核都是固定不动的,按照一定的周期排列。

这样的话,其实无数个原子就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它们形成的周期性势场是贯穿整个晶体的。

就好像把整个湖面的波浪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就是一个大波浪横贯整个湖。

接着,他进一步认为电子就是在这种势场中运动。

晶体内的所有电子,都是在整个晶体内运动的共有化电子。

如此一来,就能把多电子问题,简化成单电子问题。

(听不懂不要紧,知道就行,这玩意不上公式和图示,是讲不清的。)

于是,根据推导后,布洛赫就能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

那就是,在晶体中,电子跃迁不再需要特定能量的光子。

电子吸收光子的条件,变成了一个范围,就好像一条能带。

比如假设某晶体的能带宽度是10ev。

(【ev】是能量单位,读作电子伏特,表示1个电子经过1v的电位差加速后,获得的动能。)

(1ev=1.6x10(负十九次方)j)

那么,只要入射光子的能量超过了10ev,不管是11ev还是12ev,电子都能吸收这些光子,并发生跃迁。

而当光子能量小于10ev时,电子就不会吸收,这些光子就穿透了晶体。

这就是晶体的能带理论。

利用它,就可以把量子力学引入到固体电子的研究当中。

能带理论在解释固体导电、半导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按照能带理论,金属的能带宽度显然就是零,因为它的电子能够自由移动。

那就是不管入射什么光,金属中的电子都能吸收。(本问题只考虑可见光范围哈)

而玻璃也有自己的能带宽度,大概在9ev。

但是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是1.6ev到3.3ev之间。

所以,玻璃中的电子,不会吸收任何可见光,因此变的透明了。

现在问题来了!

玻璃它不是晶体啊!

虽然玻璃也能测出能带,但是你不能套用晶体的这套理论。

非晶体必然有另外一种理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