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415章 双策惊全场!世纪大辩论!一言可定

第415章 双策惊全场!世纪大辩论!一言可定天文未来!

大都会酒店的会场内,此刻已经人满为患。

来自三十多个国家,近三百位的天文学者们,将要在此成立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这是整个天文学领域里程碑的事件,标志着天文学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天文学领域的大佬和新秀们,悉数到场。

当李奇维入场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长、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台长,戴森,早已等候多时。

他一步上前,红光满面,欣喜道:

“布鲁斯教授,大家就等你了。”

“你要是再不出现,他们还以为我在撒谎呢。”

周围众人大笑。

李奇维笑道:“哦,我刚刚在和我们华夏的天文学者们交流。”

戴森之前见过高鲁,对他道:

“哦,高台长,我们又见面了。”

“你在天文学领域的造诣,让我受益匪浅。”

轿子抬人,高鲁老脸一红。

他很清楚自己的天文学水平,和在场的大佬相比,完全不够看。

更不用说戴森这种天文学领域的权威了。

但是因为李教授的存在,别人非但不会嘲讽,反而以礼相待。

这一刻,高鲁直观地感受到了李奇维在欧洲的影响力。

寒暄过后,戴森接着说道:

“布鲁斯教授,我再给你介绍一些朋友。”

“这位是美国天文学会创始人之一、威尔逊山天文台台长,海耳教授。”

海耳算是美国天文学领域的实权大佬了。

他被称为“现代太阳观测天文学之父”。

海耳毕生只研究太阳,其首次发现太阳黑子周围有磁场的存在。

他在1893年至1905年,担任芝加哥大学天文学教授期间,主持建造了两座大型天文台。

同时它们也是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台。

叶凯士天文台和威尔逊山天文台。

前者就是哈勃读博期间所在的天文台,附属于芝加哥大学。

而后者则位于加利福尼亚州。

海耳先后担任两大天文台的台长。

哈勃毕业后,被海耳亲自招揽,又转去了威尔逊山天文台。

该天文台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反射望远镜,口径达到了惊人的2.5米。

要知道,同时期的华夏,天文学还停留在“老夫夜观天象”的级别。

哪怕是亚洲天文学最强的樱国,口径也只有50厘米。

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哈勃则是这个望远镜的第一个使用者。

足以可见海耳对哈勃的重视。

这种大佬,也难怪会不服戴森组建联合会了。

但是对于李奇维,海耳却是无比的热情。

“布鲁斯教授,百闻不如一见,今天终于有幸见到你了。”

51岁的海耳身材有点瘦弱,但是气势一点不输,中气十足。

李奇维伸出手,笑道:

“你好,海耳教授。”

“哈勃曾写信向我提起过你,他在威尔逊山天文台,跟着你学到了很多知识。”

海耳听后极为开心。

哈勃是他带过最惊才绝艳的后辈。

而且对方还在布鲁斯教授那里进修过。

这份履历就是学术生涯的保障。

海耳对于哈勃非常自信,他认为哈勃一定能创造天文学领域的辉煌。

此刻,在海耳身后的哈勃,再次见到李奇维后,显得极为激动。

“布鲁斯教授,见到您真是太好了。”

李奇维拍了拍他的肩膀,勉励道:

“你现在可是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望远镜。”

“希望你能用它做出天文学领域的伟大突破。”

哈勃听的热血沸腾。

他现在的研究方向有两个。

一个是关于宇宙结构的,即银河系到底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

第二则是广义相对论的第五预言:宇宙膨胀。

这两个课题也是当前天文学极其火热和前沿的方向。

也只有那些最顶尖的天文台,才有实力进行这种研究。

因为它需要细致和准确地测量大量天体的信息。

超高端的望远镜尤其重要。

接着,海耳又顺势介绍他的天文台中的另一个新秀。

“布鲁斯教授,请允许我为你介绍一个优秀的年轻人。”

“沙普利,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威尔逊山天文台研究员。”

“就是他,证明了太阳系不在银河系的中心,而是处在银河系边缘。”

今年34岁的沙普利,绝对是天文学领域的青年才俊。

并且,他还是“银河系就是宇宙的全部”的坚定支持者,强烈反对“宇宙岛”理论。

真实历史上,不久之后,沙普利就会担任哈佛大学天文台台长。

李奇维笑着对他说道:

“沙普利,要是哥白尼知道你的成果,一定会暴跳如雷的。”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理论竟然也被推翻了。

沙普利正是凭借这个成果,才名震天文学界。

就连哈勃暂时也比不上他。

但是此刻,他和哈勃一样激动。

“感谢您的夸奖,布鲁斯教授。”

一旁的戴森,看见海耳那么嘚瑟炫耀地炫耀自己,于是故意气他。

“布鲁斯教授,允许我再为你介绍几位。”

说着,便拉着李奇维看向另外几人。

戴森身后的爱丁顿和海耳身后的哈勃,相视一笑,两人脸上都很无奈。

大佬打架,他们可不敢插手。

“这位是利克天文台的柯蒂斯教授。”

“他是宇宙岛理论的坚定支持者。”

戴森介绍完后,众人瞬间闻到了一丝火药味。

沙普利和柯蒂斯,对于宇宙的看法完全相反。

前者认为银河系就是宇宙的全部。

而后者认为银河系只是宇宙中无数星系中一个普通的星系而已。

二人可谓是针锋相对。

当然,这只是学术之争,大佬们在一起依然谈笑风生。

只不过沙普利和柯蒂斯隐隐对视了一眼,眼中意味深长。

接着,戴森又隆重介绍了一位特别的人物。

“这位是哈佛大学天文台的勒维特女士。”

“就是她在分析了几千张照片后,发现了大名鼎鼎的【造父变星】。”

所谓的造父变星,是指一类高光度的脉冲变星。

也就是星星的亮度会随时间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基于这个特性,该种星星可以被当成标尺,用于测量宇宙间天体和星系之间的距离。

因此,造父变星被誉称为“量天尺”。

这体现它在天体测量中的巨大作用。

在早期的天文学领域,由于缺乏超精密的仪器,测量一直是天文学的难题。

虽然也有好几种间接的测量方法,但精度和准确度都不尽如人意。

造父变星的发现,则大大弥补了这种缺陷。

所以介绍到勒维特后,在场的大佬们无不表情严肃,非常敬佩眼前这位女性长者。

不仅仅是对方的成就,更因为她在先天失聪的条件下,还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在场上诸多绅士中,显得尤为可贵。

李奇维对她表现出足够的尊重。

“您好,勒维特女士,见到您很高兴。”

在这个时代,一个女性能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就,都一定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磨难。

而勒维特的成果,更是和一件学术界的轰动新闻密切相关。

真实历史上,在1920年,天文学领域发生了一场世纪大辩论。

辩论的主题就是“宇宙的尺度”。

而辩论双方正是沙普利和柯蒂斯。

沙普利认为银河系就是宇宙的全部,而柯蒂斯认为银河系外还有其他星系。

两种观点的最终分歧就是:银河系到底有多大?

沙普利利用球状星团当测距工具,测量出银河系的直径为30万光年。

他认为这个惊人的尺寸,足以装下整个宇宙。

而柯蒂斯则利用黄矮星当测距工具,计算出银河系的直径只有3万光年。

这个尺度远远不可能是宇宙的全部,因为当时发现的不少星星,与地球的距离都比这个要大。

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过这场辩论让双方都名声大噪,前途光明。

沙普利很快就成为哈佛大学天文台台长,而柯蒂斯也从研究员变成了台长。

但是问题却没有解决,始终困扰着天文学家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