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192章 六年义务教育,女子学堂章程,自筹

第192章 六年义务教育,女子学堂章程,自筹经费

1905年4月1日,广东教育使司。

作为新任教育使,李奇维需要梳理和解决前任留下的各种问题。

还好于式枚是老熟人,不会对他隐瞒和埋坑,不然刚上任就出幺蛾子,对他的威严是极大的打击。

目前教育使司的最大难题就是地方拨款不够。

别看清朝新政搞的轰轰烈烈,大刀阔斧,又是成立商部,又是成立学部,办企业,建学校,如火如荼。

好像明年就能成为世界强国似的。

但是这些都是面子工程。

反正新成立一个部门又不用钱,塞几个人进去就完事了。

至于建学校,不好意思,请你们各省根据本省情况,独立想办法。

户部尚书已经放话,国内百废待兴,实在拿不出钱建那么多学校。

就连中央直属的京师大学,也是如此。

真实历史上,京师大学创办后,除了户部拨款外,清政府还要求各省出资支持。

从1902年到1906年,四年中各省支持京师大学的经费情况如下:

直隶、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山东、陕西、四川、广东:每年1万两。

浙江、安徽、福建、云南、山西:每年5千两。

贵州:每年2千两。

各省苦不堪言。

以广东为例,既要支持京师大学,又要建设本省的广东大学,教育经费实在捉襟见肘。

单纯把学校建起来,费倒是不多,这个时代的苦力又不值钱,甚至还可以是免费的。

但是想让学校,尤其是大学,正常运转起来,那就是个无底洞了。

李奇维的黄埔理工大学,从开建到现在,已经费了5万英镑,约33万两白银之巨。

虽然这和李奇维的高标准有关,各种教学楼、实验楼都是按照最好的材料和工艺建造而成。

而且还添置了很多教学设备等。

但是人员开支才是大头,而且一点不能省。

大学建的再漂亮,教师的薪水很低也没有用,根本就不会有人来应聘,学校也就变成空壳了。

而要维持一所大学的正常功能,安保、食宿、维修、行政等等,都是巨额的费。

而广东大学作为清朝唯二的中央直属大学,是清朝的脸面,自然逼格不能太低。

所以,广东大多数的教育经费,全部都投在了广东大学的建设上。

即便广东省是富裕省份,但是用钱的地方也多。

种种费用计算下来,最后能拨给教育使司的经费,就只有1100两了,剩下的就需要自己想办法了。

于式枚曾亲自跑到总督府,求见现任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岑春煊。

结果堂堂封疆大吏,也只能来一句:我没钱。

关键于式枚还不能抱怨,因为其他各级衙门也是如此,大家都缺钱,不止你一个。

按理来说,于式枚应该去找广东布政使的,因为布政使司负责一省之财政和行政,当然也管着教育经费。

但现任广东布政使是胡湘林,福建人。

他跟于式枚不知什么原因,有私人矛盾,所以后者自然不愿拉下脸求人。

但自古管钱的才是大爷,不求布政使,你就是要不到钱。

李奇维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也是不禁一笑。

幸亏自己有钱,不用求人,就能把黄埔理工大学办起来。

不然的话,现在估计连学生都没影呢。

目前广东大学能够正常开展教学工作,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还较少,都是之前各高等学堂的毕业生。

另外一方面,则是目前的教师薪水是被拖欠的。

这是老传统了,一直到民国时期,教师被拖欠薪水都是常态。

毕竟人家当兵的拿枪,不给钱就闹兵变。

当教师的拿书,不给钱,那那.我就再等等。

李奇维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当然不愿意只看到架子。

他的事业,一个黄埔理工大学远远无法满足,需要整个国内的力量。

而且他还要推进小学六年义务教育和女子教育,需要的经费更是海量。

单单靠布政使司拨款是行不通了。

李奇维暂时想到的办法就是募捐,号召广东的各界名流,以及海外华侨捐资办学。

这个时代,得益于电报的发明,海外华侨基本都和国内取得了联系。

尤其是沿海省份,出去闯荡的都是敢打敢拼的猛人。

以华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哪怕在海外受到歧视,也能拼出一份家业。

更有不少人获得巨大财富。

早在十几年前,广东的海外华侨就已经开始帮助国内,推动西学在侨乡的发展。

这也变相推动了广东教育的近代化,使广东成为近代华夏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不过,李奇维需要的捐款可不是小打小闹。

他要营造出一种教育至上的氛围,要年年都有人愿意捐款,而且争着捐抢着捐。

为此,他已经想好了办法。

1905年4月30日,广东教育使加封学部右侍郎,李奇维,上奏朝廷。

请求在广东省内,试点小学六年义务教育,以及开办女子学堂。

消息传出,顿时在全国范围引起巨大的轰动。

上到精英阶层,下到普通百姓,所有人都对这个政策津津乐道。

革命党人的报纸,更是公开发文,夸赞李奇维乃清朝第一具有长远教育眼光的人。

德国之所以强盛,全是因为教育,而他们甚至是九年免费的义务教育。

虽然以清朝当前之财政情况,无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但是若单单在广东省试行六年义务教育,完全可行,且能积累经验,为后续更多省份跟进打好基础。

况且此举定会刺激贫穷百姓家,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提高国民接受教育的基数。

如今科举已被取缔,新式企业越来越多,这些需要的是新式人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