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 第477章 难以质疑,也质疑不了

三天后,明州市委常委会会议室。

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擦得一尘不染,每个座位前都摆放着名牌、茶杯和会议材料。

上午九点整,市委常委们陆续抵达。

走在最前面的是市长**,他依旧是一副沉稳干练的样子,与相熟的常委点头致意。

紧随其后的是市委副书记,但这个位置目前空缺——自从郑仪由副书记晋升书记后,省委尚未任命新的专职副书记,相关工作暂时由郑仪和**共同承担。

这个空缺,也让常委会的格局多了一丝微妙的变数。

接着进来的是市纪委书记赵庆隆。

他身材高大,面容严肃,眉宇间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他是纪检系统出身,办案铁面无私,空降到明州担任纪委书记,显然是省委看重其原则性和执行力,意图借助他的力量,整饬明州吏治。

他进来后只是微微颔首,便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不多言语。

然后是市委组织部长秦胜。

他显得更为儒雅一些,长期在省委组织部工作的经历,让他熟悉干部政策,精于人事布局。

被放在明州组织部长这个关键位置上,使命就是为郑仪接下来的施政,配备一支得力可靠的干部队伍。

他脸上带着惯有的温和笑容,与几位常委寒暄了几句。

政法委书记、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市委秘书长等常委也相继入座。

秘书长姓王,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主要负责市委机关日常运转和协调,为人低调务实。

此外,还有两位非常委的副市长列席会议。

整个班子,呈现出一种“新旧搭配、以新为主”的格局。

郑仪、**、赵庆隆、秦胜这几位核心成员,都是上次市委换届时,由省里精心选派下来的“新血”,是推动“新明州建设”和未来改革的中坚力量。

而其他几位常委,则多是明州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或是在明州工作多年的“老明州”,他们熟悉情况,但也可能带有一定的本土色彩和固有思维。

这种结构,既保证了市委班子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凝聚共识、减少内耗的挑战。

九点零五分,会议室侧门打开,郑仪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

全体常委立刻停止了交谈,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到他身上。

“书记!”

众人纷纷起身。

“同志们请坐。”

郑仪走到会议桌顶端的主位坐下,双手虚按了一下,语气平和却自带威严。

会议室内安静下来。

郑仪环视一圈,目光扫过每一位常委的脸庞,算是无声的问候。

他的视线在空缺的副书记位置上略作停留,随即移开。

“现在开会。”

郑仪开门见山,声音清晰。

“今天常委会的议题主要有三项……”

他照例先通报了几项需要常委会知晓或履行程序的一般性议题,这些议题讨论得很快,大家都没有太多异议,顺利通过。

很快,会议进入了核心议题——研究干部调整方案。

组织部长秦胜拿起早已准备好的材料,开始汇报。

他先介绍了一下本次干部调整的总体考虑,主要是结合班子建设和工作需要,对部分岗位进行优化配备。

然后,他开始逐一介绍具体拟调整人选。

“……考虑到清江区区长岗位空缺时间较长,区政府工作亟待加强,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表现,建议由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周扬同志,任清江区区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为清江区区长候选人……”

秦胜的声音平稳,但在念到周扬的名字时,会场里还是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骚动。

几位常委的表情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周扬?

郑书记的秘书?

直接放到清江区当区长?

虽然只是“提名为候选人”,还需要经过人大程序,但谁都知道,这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这个安排,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的是,周扬毕竟缺乏基层主官经验,一步到位担任区长,步子迈得不算小。

情理之中的是,作为市委书记最信任的秘书,得到重用是必然的,清江区虽然基础差,但正因如此,安排过去阻力也小。

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郑仪。

郑仪面色平静,看不出任何情绪,只是专注地听着秦胜的汇报。

秦胜汇报完毕,按照程序,需要与会常委发表意见。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这种涉及重要人事安排的议题,尤其是像周扬这样敏感的人选,第一个发言的往往很重要,会定下基调。

市长**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

“我谈点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作为市长,他的意见分量很重。

“周扬同志长期在市委机关工作,政治素质过硬,组织协调能力强,特别是在郑书记身边工作期间,表现出了很高的综合素质,大家都是看到的。”

**先肯定了周扬的优点,这是必要的铺垫。

“清江区目前的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需要一位有干劲、有思路的年轻同志去打开局面。派周扬同志去,体现了市委对清江区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我们年轻干部的信任和培养。”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谨慎。

“当然,周扬同志缺乏基层主官的经验,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短板。到了清江之后,需要尽快转变角色,深入基层,虚心学习,也希望清江区委特别是区委书记钱大勇同志,能够多帮助、多支持他。”

**的发言,总体上是以支持为主,但也委婉地指出了周扬的不足,表达了期望。

这符合他一贯的风格,也给了其他常委表态的空间。

**说完后,会场又安静了几秒钟。

纪委书记赵庆隆扶了扶眼镜,声音洪亮地开口:

“我同意**市长的意见。”

他说话向来直接。

“周扬同志我是了解的,原则性强,守规矩,是个好苗子。清江区情况复杂一点,正好可以磨练磨练。我们纪委也会关注那边的政治生态,为发展保驾护航。”

赵庆隆的表态,简短有力,重点是强调纪律和监督,这也符合他的身份。

组织部长秦胜自然是完全赞同,他又补充了几句关于周扬考察情况的说明。

接下来,其他几位常委也陆续发言。

大多数人都表示了赞同,毕竟这是书记提议的人选,只要没有原则性问题,通常不会有人明确反对。

但也有人在表示同意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希望和建议,比如希望周扬注意工作方法,处理好与区委书记的关系等等。

整个过程,郑仪始终没有插话,只是认真地听着每个人的发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下。

他知道,这种程序上的“一致通过”,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真心认同。

有些意见,是放在桌面上的;有些想法,是藏在心里的。

但这本身就是政治生活的常态。

只要大方向一致,具体问题可以在工作中逐步解决。

“大家对周扬同志的任职安排,还有其他意见吗?”

郑仪见众人发言完毕,环视一圈,缓缓开口。

会场无人应答。

“好,那就原则通过。请组织部按程序办理。”

郑仪一锤定音。

周扬的任职,就此敲定。

秦胜继续汇报接下来的几个人事调整方案,都比较常规,讨论得很快。

所有人事议题结束后,郑仪喝了口茶,将会议引向了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议题。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关于谋划设立‘明州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初步构想。”

此言一出,会场的气氛顿时变得更加凝重。

所有人都知道,这才是今天常委会的重头戏。

是决定明州未来几年发展方向的关键一役!

郑仪没有让秦胜汇报,而是亲自来阐述。

他简要介绍了这个构想提出的背景,主要是基于国家“十五五”规划导向、省委特别是徐志鸿书记的指示精神,以及明州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

然后,他重点阐述了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主要目标和需要探索突破的重点领域。

常委们都听得非常认真。

“……关于试验区的空间布局和实施路径,我初步有一个想法,提出来请大家讨论。”

郑仪走到了挂在墙上的大幅市地图前。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采取‘核心区 联动区’的模式?”

他的手指,精准地点在了地图上的两个区域。

“将‘核心区’,划定在临川新区和市高新区这两个板块!”

“理由主要有几点:”

“第一,高新区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是现成的引擎;临川新区空间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具备承载大项目、实现产城融合的优势。两者相邻,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第二,临川县委书记刘航同志,大局意识强,执行力强,能够有力保障核心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说到这里,郑仪特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组织部长秦胜的脸上。

“第三,陈匣同志在临川挂职副书记期间,表现突出,展现了很强的改革意识和操作能力。我的想法是,可以考虑由陈匣同志兼任这个即将设立的试验区管委会主任,依托临川新区平台,统筹核心区建设,并辐射带动高新区发展。”

“这样一来,可以充分发挥陈匣同志的长处,也便于与刘航同志形成合力。”

郑仪的话音落下,常委们的脸上,表情各异,但眼底深处,都迅速闪过一抹了然的光芒。

陈匣,那个从市委政研室下去、被郑书记寄予厚望的年轻人,兼任试验区管委会主任。

刘航,那位在临川深耕多年、作风强硬的县委书记,全力配合。

这一连串的安排,环环相扣,意图明确,指向清晰。

这哪里是什么“初步想法”或者“提请大家讨论”?

这分明是市委书记经过深思熟虑后,已然成型的战略布局!

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精英,瞬间就洞悉了郑仪这番话语背后蕴含的真实意味。

这不是商量,是定调。

不是征询意见,是宣告方向。

所谓的“常委会讨论”,更多是履行一个必要的民主决策程序,是为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而不是真的要推翻或者大幅度修改一把手的核心意图。

这就是现实。

一把手的权力和权威,在常委会这种最高决策场合,是难以质疑,也质疑不了的。

尤其是像郑仪这样,刚刚经过党校深造、被省委寄予厚望、正式执掌一方权柄的强势书记。

他的意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代表着市委的意志。

短暂的沉默之后,市长**率先打破了沉寂。

他轻轻咳嗽了一声,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赞同之色,语气沉稳地开口:

“郑书记的这个构想,我认为非常好!”

他首先定了性。

“将核心区放在临川新区和高新区,定位精准,优势互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由陈匣同志来牵头负责试验区的具体推进工作,人岗相适,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专业特长和改革锐气!”

“刘航同志在临川根基深厚,有他坐镇保障,核心区的建设一定能顺利推进!”

**的表态,几乎是完全复述并肯定了郑仪的核心思路,没有提出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意见。

这就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智慧。

既然无法改变,不如顺势而为,积极支持,将自己与书记的决策绑定,共同承担责任,分享可能的政绩。

**说完,目光扫过其他常委,像是在引导气氛。

纪委书记赵庆隆紧接着发言,言简意赅:

“我同意郑书记和张市长的意见。试验区建设是大事,纪委将坚决履行职责,为改革保驾护航,确保在阳光下运行。”

他的表态,重点在于强调纪律和监督,符合身份,也表明了对这项工作的支持态度。

组织部长秦胜自然是全力拥护:

“郑书记的布局高瞻远瞩!陈匣同志在临川的表现有目共睹,由他来担此重任,有利于试验区的快速启动和高效运转。组织部坚决支持,并会做好相关的干部保障工作。”

其他常委见状,也纷纷跟进发言。

政法委书记表示要为企业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宣传部长表示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改革创新氛围;统战部长表示要调动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积极性……

几乎所有人都从自己分管的角度,表达了支持和配合的态度。

整个讨论过程,呈现出一种罕见的“高度一致”。

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甚至没有人提出需要“再研究研究”或者“谨慎考虑”之类的缓冲性建议。

大家心照不宣,都明白在这个关键问题上,与一把手保持高度一致,是最明智的选择。

郑仪静静地听着众人的发言,脸上始终保持着平静的神色。

对于这种局面,他早有预料。

他提出这个方案,本身就经过了充分的权衡和准备,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非一时兴起的空想。

再加上他作为市委书记的权威,获得常委会的支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他要的,就是这种“统一思想、快速决策”的效果。

改革不等人,机遇稍纵即逝。

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高效执行他战略意图的班子,而不是一个争论不休、议而不决的论坛。

等到所有常委都发言完毕,郑仪环视全场,做了总结性发言。

他的语气沉稳而有力:

“感谢同志们的支持!大家的意见很中肯,也很有建设性。”

“设立‘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明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省委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明州实现转型升级、浴火重生的关键一招!”

“核心区的布局和人事安排,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任务更重,挑战更多。”

“希望同志们切实扛起责任,按照分工,密切配合,主动作为,共同把这项事关明州长远发展的大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

“市委办要牵头,尽快根据今天常委会讨论的意见,完善方案,形成正式文件,报省委审批。”

“各相关部门要提前谋划,主动对接,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散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