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 第160章 相辅而行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第160章 相辅而行

作者:风时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2 11:44:26

另一边,郑仪回到会议室,翻开李远给他的那份材料,仔细审阅后,嘴角微扬。

“有意思,李远已经开始布局了。”

他拿起手机,给李长庚发了条简洁的消息:

“李远想走‘治理型发展’路线,和张松林彻底切割。”

很快,李长庚回复:

“他想得挺远。”

郑仪笑了。

是的,李远确实想得很远。

他不是在等着组织给他安排位置,而是主动告诉组织:如果要用我,我会这样做。

这已经不仅仅是在争一个常务副市长,而是在为更长远的路做铺垫。

而这,恰恰是郑仪想看到的。

接下来的两天,郑仪在临州的考察工作安排得异常紧凑。

他先后与十二名市管干部进行了一对一谈话,走访了三个县区,还到开发区实地查看了几个重点项目。

而在所有场合,李远都表现得既专业又低调,从不越位抢风头,但该展示能力时毫不含糊。

郑仪的工作组经过一周的深入考察,基本摸清了临州的情况。

周五下午,郑仪召开小组内部碰头会,总结这次考察的成果。

会议室内,许建林、高步等人整理好各自的笔记,等待郑仪定调。

“情况基本清晰了。”

郑仪合上笔记本,目光扫过众人。

“张松林的问题是个别现象,临州市委班子整体上还是稳定、团结的,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

许建林点点头:

“王学文书记虽然当初推荐了张松林,但并未参与张松林的问题,总体上是把关不严,而非同流合污。”

郑仪微微颔首,目光沉静:

“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把这次考察的核心观点写进报告?”

众人对视一眼,许建林试探性地说道:

“按照常规写法,张松林事件可以作为警示教育案例,而对临州现任班子的评价,应该客观中立……”

郑仪轻轻摇头:

“不够。”

他站起身,在会议室内踱了两步,声音沉稳:

“这次张松林外逃,省里肯定会有一定震动。我们的报告不仅是汇报考察情况,还要提前一步,给出组织部的判断——临州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您的意思是……”

“我们的报告要明确传递两点。”

郑仪停下脚步,竖起两根手指:

“第一,临州市委班子整体上仍是可靠的,不宜大动;第二,张松林的问题根源在于发展方式存在偏差,临州需要调整思路。”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

“而调整后的思路,正好和李远的‘治理型发展’理念相契合。”

许建林若有所思:

“这样的话,报告就是在给李远铺路了。”

郑仪微微一笑,既没有否认,也没有直接承认:

“报告要实事求是,但也要有组织的导向。”

众人心领神会。

他并不担心自己的倾向性会被质疑,因为在这次考察的所有数据、座谈记录和干部评价中,李远的表现确实无可挑剔。

组织部门的工作,从来不是简单的”考察-提拔”的机械程序,而是在考察的过程中,就已经在塑造、筛选和引导能担重任的干部。

而郑仪现在,就是在做这件事。

他的报告,会成为省委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而李远,也将在组织部门的认可下,顺势走上更重要的岗位。

这便是政治运作中的微妙平衡,不动声色,却步步为营。

郑仪的考察组离开临州那天,天气阴。

政府大楼外,李远带着几名干部前来送行。

他穿得并不正式,黑色夹克,素色衬衫,看起来更像是朋友间的道别。

“郑处长,辛苦了。”

李远伸出手,握得很稳。

“临州的工作,您多指点。”

郑仪笑笑:

“李市长客气了,该做的工作我们都做了,接下来就看部里的安排了。”

这话里有话,李远微微点头:

“随时欢迎郑处长再来。”

郑仪看了看表,登车前,似不经意地说道:

“对了,李市长那份材料,我会好好研究的。”

李远眼睛一亮,但神色未变:

“那就麻烦郑处长了。”

车门关上,商务车缓缓驶离,李远站在原地,目送车子远去,直到消失在街道尽头。

当郑仪回到省委组织部复命时,李长庚的办公室里还坐着另一个人——副部长林向东。

“郑处长,辛苦了。”

林向东微笑着起身相迎。

“临州这趟不容易吧?”

郑仪不动声色地将考察报告递过去:

“林部长,这是我们的考察总结。”

林向东接过文件,却没有立刻翻开,而是看向李长庚:

“老李,咱们先听听郑处长的口头汇报?”

李长庚点点头:

“说吧。”

郑仪清楚,这是组织部门的老规矩,书面的东西总需要几分修饰,但私下的口头汇报往往能透露更多真实情况。

“总体情况比预想的要好。”

郑仪语气平稳。

“张松林的问题虽然严重,但并未导致临州班子产生系统性风险。”

他顿了顿,继续道:

“王学文书记在用人上有失察之责,但和张松林的违纪行为没有直接关联。”

林向东若有所思:

“那他这次的表现......”

“很聪明。不仅主动自我批评,还积极推荐李远接任常务副市长。”

“哦?”

林向东来了兴趣。

“这倒是出乎意料。”

郑仪点头:

“李远的工作思路很清晰,提出了‘治理型发展’理念,与张松林之前那套‘引资优先’的做法截然不同。”

“年轻人有想法啊。”

林向东笑着看向李长庚。

“我记得李远是老书记当年看好的苗子?”

李长庚淡定地喝了口茶:

“政绩和能力才是硬道理,背景只是锦上添花。”

郑仪适时补充:

“从我们考察的情况看,李远确实能力过硬。他主抓的智慧物流园项目不仅建设顺利,还创新了管理模式,得到省领导的肯定。”

“那你的建议是?”

林向东直截了当。

郑仪早有准备:

“临州现在需要一个稳定过渡。我建议继续维持班子总体稳定,只针对空缺的常务副市长岗位进行调整。”

“让李远上?”

“是的。”

郑仪沉稳道:

“这不仅能保持工作连续性,也传递了组织部门‘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导向。”

林向东若有所思地看向李长庚:

“老李,你觉得呢?”

李长庚放下茶杯:

“郑处长的建议比较稳妥。不过最终还得请示王部长。”

“那是自然。”

林向东转向郑仪。

“你们辛苦了,报告我会仔细看的。”

离开办公室后,郑仪长舒一口气。

他清楚,自己的建议已经得到了领导的初步认可,接下来就要看王振国部长的意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