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 第155章 真正可靠的关系不是靠酒桌上的称兄道弟

第二天上午九点,李远准时出现在组织部大楼。

他穿着深蓝色西装,白衬衫配藏青色领带,整个人看起来干练而不失稳重。

许建林亲自在一楼大厅迎接,热情但不过分:

“李市长,欢迎!郑处长已经在等您了。”

李远微微一笑:

“麻烦许科长。”

两人乘坐电梯上楼时,李远看似随意地问道:

“郑处长最近工作忙吗?”

许建林滴水不漏:

“郑处一直很忙,但听说您要来,特意调整了时间。”

这话既抬高了李远,又维护了郑仪的权威。

来到小会议室,郑仪起身相迎:

“李市长,欢迎!”

两人握手时,郑仪能感觉到李远的手掌厚实有力,握持时间恰到好处——既不显得敷衍,也不过分热情。

“郑处长,久仰了。”

李远的态度恭敬又不卑不亢。

三人落座后,许建林拿出记录本,准备记录谈话内容。

郑仪开门见山:

“李市长,按照组织程序,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您的工作情况。”

“应该的。”

李远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材料:

“这是我准备的简要工作汇报。”

郑仪接过材料,快速浏览了一遍。

内容很扎实,既谈成绩也不回避问题,更没有夸夸其谈。

单从这份材料就能看出,李远是个办事稳妥的人。

“李市长,您在报告中提到'打造阳光财政‘,能具体说说吗?”

郑仪放下材料问道。

李远点点头:

“我在财政局工作期间,发现很多矛盾源于信息不对称。”

“群众不了解财政支出情况,就容易产生误解甚至不满。”

“所以我们就建立了’三公开'制度——预算公开、执行公开、决算公开。”

“大到市政工程,小到部门办公经费,全部都在政府网站上公示。”

郑仪若有所思:

“阻力不小吧?”

“确实。”

李远坦诚道:

“刚开始很多部门反对,认为这是自找麻烦。”

“但实际操作下来,反而减少了不必要的信访投诉。”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最好的信任建立方式。”

郑仪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这样的干部不多见,既有改革意识,又懂得实际操作的策略。

“您平时经常下基层吗?”

“每周至少两天。”

李远回答得很自然:

“我觉得坐在办公室听汇报,永远了解不了真实情况。”

谈话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涉及工作思路、个人经历、家庭情况等多个方面。

郑仪一边问,一边观察李远的言谈举止。

没有夸夸其谈,没有回避问题,更没有试图通过关系套近乎。

整个谈话下来,李远展现出的完全是一个务实、正派的干部形象。

临结束时,郑仪终于提起一个略微敏感的问题:

“李市长,您对临州当前的班子建设有什么看法?”

李远略作沉吟:

“总体上团结务实,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

“比如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机制还可以更加制度化。”

李远选择了一个既点出问题又不伤和气的角度:

“有时候信息传递不够及时,会影响工作效率。”

郑仪点点头,没有再追问。

他起身伸出手:

“谢谢李市长的配合,我们的谈话就到这里。”

李远也站起来,与郑仪再次握手:

“郑处长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

许建林送李远离开后,郑仪陷入了沉思。

李远确实是个难得的干部,有思路、有实绩、作风正,而且背景干净。

难怪李长庚会特意交代要多接触。

这样的人才,无论是从公心还是私交的角度,都值得深入交往。

但郑仪也清楚,在组织部这个位置上,任何私人往来都必须慎之又慎。

他拿出手机,斟酌了一下,给李长庚发了一条简短的信息:

“已与李远谈过,印象很好。”

很快,李长庚回复:

“晚上六点,老地方。”

李长庚说的“老地方”,是组织部几位核心处长偶尔小聚的一个私人会所。

李长庚邀请他去那里,显然是有更深入的交流。

下班后,郑仪换了一身便装,驱车前往位于城郊的“静心园”。

这是一家不起眼的小院,外表朴素,内里却别有洞天。

走进预订的包间,李长庚已经在座,面前摆着一壶清茶。

“坐。”

李长庚示意郑仪关好门。

“李远这个人,你怎么看?”

郑仪斟酌着词句:

“专业、务实、正派,是个难得的实干型干部。”

李长庚笑了笑:

“就这些?”

郑仪顿了顿:

“他背后......”

“他是老书记当年在临州时亲手培养的苗子。”

李长庚直接点明:

“虽然老书记退了,但影响力还在。”

郑仪恍然大悟。

老书记虽然已经退休,但在江东省的人脉网络依然深厚。

难怪李长庚会如此重视。

“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

李长庚意味深长地看着他:

“我叫你来不是让你去攀附关系,而是要告诉你——”

“像李远这样既有能力又有背景的干部,是我们组织部必须重点关注的。”

“既不能因为他的背景特殊对待,也不能刻意回避。”

郑仪点头:

“我明白了,坚持组织原则,实事求是。”

李长庚满意地笑了:

“这还差不多。”

两人一边品茶,一边聊起了近期干部调整的一些情况。

临别时,李长庚突然说道:

“对了,下周临州市有个重点项目观摩会,省委组织部要去个人,你去吧。”

郑仪心头一动:

“好的。”

“李远是项目负责人,你们可以再深入交流一下。”

李长庚意有所指:

“组织部考察干部,不能只看档案和谈话,还要看实际工作表现。”

郑仪心领神会:

“我明白,一定会全面了解。”

“记住。”

李长庚最后叮嘱道:

“组织部的人,走到哪里都要堂堂正正。”

郑仪郑重点头:

“您放心,我知道分寸。”

离开静心园,郑仪在心里默默规划着接下来的安排。

李长庚虽然强调要“堂堂正正”,但特意安排他去临州观摩会,显然是有意为他创造与李远进一步接触的机会。

这种关系的经营,不需要言语上的客套,而是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建立互信。

郑仪很清楚,在体制内,真正可靠的关系不是靠酒桌上的称兄道弟,而是在共同的工作中建立的专业认可和人格信任。

他需要做的,就是以一个组织部干部的专业和公正,赢得李远的尊重。

至于更深层次的联结,则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水到渠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