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 第97章 把人民的,还给人民

大塘镇的清晨,阳光洒在水泥路面上,空气中飘着早点摊的热气。

刘老汉蹲在街边,捧着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眯着眼睛望向远处的工业区。那里,机器的轰鸣声从早到晚没有停歇,曾经的废墟变成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

“真邪门了啊!”

他咂巴着嘴,和旁边的老张嘀咕。

“那个新来的郑镇长,还真不是光耍嘴皮子的?”

老张咬着油条,含糊不清地应道:

“谁知道呢,以前那些官儿,哪个不是喊着‘振兴’、‘发展’,喊完了人就没了影?这位倒好,才几天啊,厂房都给他翻新了!”

两人相视一眼,眼中都是疑惑和隐隐的期盼。

大塘镇的居民已经习惯了失望。

他们见过太多干部来了又走,听过太多口号喊得震天响,最终却什么都没留下。所以当郑仪上任时,镇上的人只当他是个来镀金的公子哥,没人指望他真的能改变什么。

可这一次,事情似乎不太一样。

仅仅半个月,大塘镇工业区的变化让人瞠目结舌。

废弃多年的纺织厂被重新规划,变成了“就业服务中心”,门口贴满了招聘启事。曾经的失业青年们排着队登记,眼神里终于有了一丝光亮。

“一天70块,包午饭!”

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攥着刚领到的临时工资,兴奋地对同伴喊。

“老子终于不用靠爹妈养着了!”

在郑仪的推动下,捷诚物流、宏达电子等企业开始入驻,承诺第一批招聘150人以上。

更关键的是,镇上还开设了“产业技工培训班”,教年轻人学数控机床、电气维修、物流管理等实用技能。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向森站在车间门口,对着第一批学员喊话。

“你们学成了,工资起码4000起步,比县里还高!”

台下,一群年轻人坐得笔直,有的还拿着笔记本认真记着,像是抓住了这辈子唯一的机会。

而郑仪,从未停下脚步。

他每天清晨六点准时出现在镇政府,夜晚离开时,办公楼的灯往往只剩下他一盏。

他走访每一户困难家庭,倾听失业工人的诉求,甚至亲自去工厂和老板谈薪资标准,确保工人的利益不受侵害。

“郑镇长,真的能行吗?”

一个曾经的纺织厂老工人拽着他的袖子问,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怀疑。

郑仪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拍了拍他的手背:

“叔,您等着看。”

他真的做到了。

短短一个月,大塘镇变了样。

失业青年拿到了工作,废弃厂房重新运转,就连镇上的小饭馆都因为工人们有了收入而多了生意。

“我家那小子居然每天主动去上班了!”

“镇政府门口那堆垃圾,终于给清理干净了!”

“听说下个月还要修篮球场?!”

镇民们聚在茶馆里议论纷纷,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的惊喜。

这个叫郑仪的年轻人,和他们见过的所有干部都不一样。

就连镇上最顽固的老李头,都不得不承认:

“这小子……是来干实事的。”

连绵的秋雨刚停,郑仪的皮鞋就已沾满了泥泞。

他踩着湿滑的土路,走向大塘镇最偏远的山脚下——老赵家的房子,还是几十年前的土坯房,墙皮剥落,屋角塌了一小块,用塑料布临时挡着风雨。

“郑镇长,您真来啦?”

老赵佝偻着背站在门口,搓着手,有些局促。

他三天前在镇政府门口拦住了郑仪,结结巴巴说自家房子快塌了,问能不能申请危房补助。当时郑仪二话不说,掏出笔记本记了下来,只说了一句:

“三天后我亲自去您家看看。”

老赵本来没当真。这几年来,他找过镇政府不下十次,得到的答复永远是“材料不全”“再等等”“指标不够”。

可今天,郑仪真的来了。

没带记者,没带摄像机,同行的只有一位眯着眼,带着淡淡黑眼圈的年轻人。

“赵叔,进屋说。”

郑仪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跟着老赵走进昏暗的屋内。

屋内比想象的更破旧。

一张瘸腿的桌子,两把吱呀作响的凳子,灶台上搁着半碗吃剩的咸菜。墙角堆着几个发霉的麻袋,是老赵平时上山挖草药卖钱的“家当”。

老赵窘迫地用袖子擦了擦凳子:

“郑镇长,您坐……”

郑仪没坐,而是径直走向墙角的裂缝,伸手摸了摸潮湿的墙面:

“这房子不能住了,随时可能塌。”

老赵苦笑:

“可不是嘛,可我申请了好几年补助,一直批不下来……”

“今天就能批。”

“啊?”

郑仪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表格递给老赵:

“您先填这个,剩下的我来办。”

老赵颤巍巍地接过表格,忽然红了眼眶:

“郑、郑镇长,我……我不识字……”

“我帮您填。”

郑仪接过表格,转头对年轻人道:

“向森,去把车上那箱牛奶拎进来。”

向森点头出去,片刻后抱着一箱牛奶和一袋米进门。

老赵愣在原地,哆嗦着嘴唇说不出话来。

“赵叔,危房改造款下周就能到位,您先搬去村委会的临时安置房住几天。”

郑仪一边填写表格一边说。

“等新房子盖好了,我再来看您。”

老赵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粗糙的手掌在裤子上擦了又擦:

“郑镇长……以前那些干部都说我‘不符合政策’……”

郑仪笔尖一顿,抬头看着老人:

“符合的,是他们的工作没做到位。”

填完表格,郑仪起身要走,老赵慌慌张张从灶台旁摸出几个鸡蛋往他手里塞:

“郑镇长,自家鸡下的,您拿着……”

郑仪推拒不过,最后只拿了一个:

“够了,剩下的您留着补身体。”

出门时,雨又下了起来。

郑仪看向远处雨中朦胧的山影:

“去下一家。”

这一天,郑仪走访了七户贫困家庭。

他为卧床多年的李阿婆协调了残疾人补助;帮辍学在家的小燕联系了县里的寄宿学校;甚至顺手解决了二道沟村民反映多年的饮水问题。

郑仪不觉得自己伟大,他只是做了最简单事情,把人民的,还给人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