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国师 > 第560章 北上

大明国师 第560章 北上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1 13:59:01

第560章 北上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江北宁静的土地上。

不同于南方的细雨绵绵,一过了长江来到淮河流域,姜星火就感觉到了明显的气候变化。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方水土真是养一方人啊,脸都有些干了。”

“擦点鲸油?”

曹松掏出了一小罐鲸油,北镇抚司很喜欢发这种东西当锦衣卫福利,在外出任务的时候如果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既能取暖用,还能炒菜凑合用,皮肤不舒服也能擦点。

虽然捕鲸事业显然不利于动物和海洋保护,但这个时代鲸油就是最好的燃料,所以经常有捕鲸船前往东海和南洋,大明的律令对此也并没有禁止。

不过曹松这时候也算是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在非必要的时候姜星火最讨厌往脸上抹东西,因为这会让他感到非常奇怪,当然了,如果是什么生死存亡的时刻,抹点血和泥水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但平时姜星火还是有点小洁癖的。

于是,姜星火坚持忍耐洗完脸皮肤被风一吹变得干涩的感觉,摆了摆手拒绝了曹松的提议。

众人一路伪装成商队,从南京至镇江府,然后从丹徒渡江到江北瓜洲渡,再顺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如今黄淮布政使司在,已经到了高邮州下面一个名为的张家沟的小村落。

而张家沟位于京杭大运河东侧,再往东是一个规模极大的湖泊清水潭,隔着京杭大运河,则是界首湖、樊梁湖、壁社湖、新开湖等一系列已经被填平或引流的湖泊,这是宋礼整体治理黄河夺淮入海工程的一部分。

之所以伪装成商人,是因为姜星火打算顺路亲眼看看新政在民间的实施情况。

因为这里是黄淮布政使司的腹心地带,不仅能够看出来清田工作的推广情况,还能看户口累进税、分家公证税和士绅一体纳粮等政策的试点工作.甚至还可以考察一下治水。

总之,这地方交通便利,又是不南不北的中间地带,用来观察新政的效果最合适不过。

而一旦要不惜成本铺设南京-北京的商道干线,这里也必定是途径之地。

张家沟的村民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行人马缓缓而来,却并未惊慌。

靖难之役的时候,这里曾被短暂波及,但因为不是什么战略要地,燕军和南军都对此没什么兴趣,所以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即便是仅有的一点匪患,也在去年的大举剿匪过程中平息了,现在虽然称不上富裕,但起码算是安稳。

村庄里的生活一如既往,老人在树荫下悠闲地打着叶子牌,孩子们在田间追逐嬉戏,女人们则围坐在溪流边,一边洗着衣裳,一边聊着家常。

然而,这份平静之下,却也隐藏着即将涌动的暗流。

扮作商队的车队在此地停下,村口就有村民支起来的茶铺,不仅卖一文钱一个大胖壶的凉茶,而且还卖些馒头、面条之类的吃食。

“来十碗板面。”

板面,顾名思义就是在案板上摔成的面,这样的面格外筋道,从汉代的时候就有了,黄淮一代尤为喜欢,如果再往北到了山东,那就是吃馒头要多一点。

很快面就端上来了,没有太多调料,也称不上有多好吃,但在路上奔波了半日的姜星火却吃的很香。

“你这是什么吃法?”

姜星火看着端着碗面,就着蒜蹲在长条凳上吃的朱有爋问道。

“这就不懂了吧。”

朱有爋这人从说话语气到脸上的细微表情,都拽的有些欠揍:“太祖高皇帝就爱这么吃面,尤其是淮西的板面。”

朱有爋没压低声音,茶铺的摊主也听到了,直接吓得一哆嗦,权当自己什么都没听见。

毕竟老朱虽然驾崩八年了,但他的余威可是很难彻底消散的,一句嘴欠的话把自己送进牢狱可不是什么稀奇事。

但朱有爋不怕这些,这逆子连他爹都能举报,他还怕已经入土了的爷爷?

反正在大本堂读书那会儿,朱有爋和朱高煦都是被老朱吊起来打的那种。

眼下爷爷不在了,又不能从钟山孝陵坟头爬出来打他,朱有爋自然是可劲儿的埋汰。

至于老朱有没有这个习惯,姜星火还真不知道。

但既然朱有爋说的这么绘声绘色,尤其是嗦面条的时候还发出很大的声音,姜星火就偏向于不相信了.指不定这脑后有反骨的小子在黑老朱呢。

姜星火不喜欢就着面吃蒜,而是从摊主放的筐里取了几个咸鸭蛋,分给曹松、慧空、王斌等人。

“高邮州的咸鸭蛋,远近闻名,尝尝。”

姜星火敲了一个放到面里,双黄的。

“蛋白璧玉,蛋黄如玛瑙,红白相间,壁合联珠,实为人间之珍品啊。”

朱有爋吃得差不多了,忽然问道:“对了,慧空你能吃鸭蛋吗?”

慧空的筷子顿在了半空中,想了想反问:“为什么不能吃?”

朱有爋压低了声音:“我上次出海的时候,在南天竺就见过很多僧侣,他们都是不吃鸡蛋的,想来鸭蛋也不吃,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大藏经》中有云:一切出卵不可食,皆有子也。”

姚广孝不是正经和尚,慧空显然也不是。

“我们华夏的和尚在南朝梁武帝萧衍颁布《断酒肉文》以前还能吃肉呢,吃个鸭蛋算啥?更何况,鸭蛋里又没有鸭子。”慧空理直气壮地说道。

说罢,一口一个双黄蛋。

旁边有个小伙子见他们吃的开心,涎水都要流出来了,姜星火直接扔了一个鸭蛋给他。

“请你的。”

小伙子皮肤偏黑,精瘦有力,胳膊上挂着肌肉,咧开嘴说了句吉利话。

“谢谢贵人,贵人万事遂意!”

不过姜星火的鸭蛋显然不是白吃的。

“小兄弟是哪的人?”

“西南三垛镇的。”小伙子一边吃面一边说道。

“看伱这样子是刚干完活?”

“对,前阵子刚从西边填湖回来,怎么,贵人车队缺向导吗?”

小伙子很机灵,一看姜星火的衣着打扮就知道他不是纯粹的商人,身上儒雅的气质很难遮掩。

“不缺,随便聊聊。”

见他很机警,姜星火打了个哈哈,随口扯了几句。

也就是工地管不管吃,有没有打骂之类的事情。

得到的结果还算好,治水筑坝的时候,被雇佣来的民夫基本的伙食没有被克扣,但打骂还是免不了,不过据说已经很少有把人打重伤的事情了.总之,跟以前比还是有进步的。

吃完饭,姜星火又到村口,忍受着大婶们奇怪的目光和捂着嘴巴的窃窃私语,与一位路过的正在挑粪的老丈攀谈起来。

“老丈,今年治水,朝廷的征**况怎么样啊?”

那老丈放下担子,打量了一下姜星火,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道:“您是监河的御史吧?不瞒您说,您那几个同僚都来了好几回了。”

姜星火:“.”

姜星火终于明白,为什么他来到此地的一切遭遇都显得有些古怪了。

合着巡河御史早就把这地方趟了好几遍了!

不过这也不奇怪,此地直属于高邮州,又是京杭大运河沿线的补给点,左右都有湖泊,如果巡河御史不来,才叫怪事。

不过老丈还是挺高兴的说了:“说实话,一开始听说要征调人力,村里人都有些担心,怕是跟以前一样又要出什么徭役。可后来听说朝廷不仅给工钱,还管饭,大家伙儿都乐坏了。这堤坝建好了,河水就不再泛滥,我们的庄稼也就有了保障,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姜星火又顶着大婶们奇怪的目光问了问,反应基本都一样,但不像是统一口风,更像是真实情况。

黄河夺淮入海的治理非一日之功,需得上下一心方能成功,而今看来,百姓并不愚昧。

黄淮布政使司的“黄淮”二字是怎么来的?事实就是,黄淮百姓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河水泛滥的困扰,而此次朝廷治水的政策也算是深得民心,堤坝建设从整体上看进行的也颇为顺利,最起码沿途的堤坝姜星火都打马去看过了,质量没什么问题,

就在这时,一群税卒同样来到了村庄,这些后来培养训练出来的税卒并不认识姜星火一行人,他们只是按照新政的要求,挨家挨户地通知现在税收政策调整,尤其是户口累进税、分家公证税和士绅一体纳粮的事情。

一时间,村庄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敲门声和交谈声。

趁着这个时机,姜星火又去田地里旁敲侧击地询问了一下此地清田的情况,得到的结果也大差不差,因为这里大地主不多,所以去年清田还挺顺利,官吏们也算秉公执法。

随后,姜星火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着这一切。

目前还没到收夏税的时候,而且税卒们下乡来宣传税收政策,宣传的是地税内容,不是夏秋农业税,姜星火构筑的地税体系,目前主要是户口累进税和分家公证税,相当于变种的人头税,是给地方创造财源,进一步撕裂地方官员和士绅的。

从中枢的角度来讲,地方官员和士绅勾结起来危害极大,而二者的关系越差,中枢就越容易控制地方推行政策。

由于这两项税收直接关系到士绅们的切身利益,按照新政的要求,家家户户都要按照户口的多少来缴纳累进税,而分家则需要公证并缴纳一笔不小的税费,所以这对于当地本就抠搜的地主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不过地主们虽然心有不满,但也知道抗税不缴是万万不能的,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州府能够体恤民情,对地税税收政策做出一些调整。

但州府对这些新政,显然是很难改变的,尤其是黄淮、浙江、江西这种靠近南直隶中枢的布政使司。

再者说,即便有能力,地方也不会改,因为这种变种人头税,是细水长流的买卖,只要这个地方有人存在,就能一直收,给地方州府补充财源用作开支,何乐而不为?

而随后,税卒们又通知了关于士绅一体纳粮的事情。

还是姜星火提的那几点。

“严禁不法士绅包揽他人钱粮征收和带头抗粮;严禁官绅勾连诉讼;严格监管生员,严禁生员罢考、罢学。”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