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国师 > 第536章 登门

大明国师 第536章 登门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1 13:59:01

第536章登门

老和尚今天出发去浙江规划落实建设点对点商道的事情了,而提举市舶司的赵羾也去宁波出差,所以现在衙门里,其实只有徐景昌和姜星火两位主官。

而目前事情虽然依旧繁多,但最要紧的就是清田这一件事,得趁着大军全部出发以前搞定,不能继续耽搁下去了。

姜星火走出衙门,翻身上马,与徐景昌带着护卫驰骋在南京城中。

街边的店铺依旧热闹,商贾和贩夫走卒络绎不绝,叫买卖的吆喝声不绝于耳,还有小孩子的嬉戏打闹声传入耳朵,而街上的行人,也比以前多了不少,处处都显示这座城市的繁华。

徐景昌手握缰绳,看着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再看看身边骑着小灰马“哒哒哒”的姜星火,心里突然就感慨万千。

从他出生开始,就接受父亲的教导,被送到了洪武开国勋贵子弟们聚集的武学里,在那里,不管你有多么的门第高贵,都必须要遵守一条原则,那便是服从命令。

显然,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依靠战阵维持整体组织度的军队,只有高度服从命令才能在战争当中生存,才能利用各种手段保住自己的性命。

徐景昌在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学到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士兵,如何去战场杀敌,如何让敌人在你的刀枪下饮恨。

然而却从来都没有人教导过他,该如何做他自己。

或许徐增寿应该完成这份责任,可惜徐增寿去世的太早,徐增寿去世后,徐景昌就进了大明军校,在这里的生活,虽然多了一些朋友,学的内容也不是如何成为一名好士兵而是成为一名好军官,但本质上还是作为一名职业军人的那些东西。

再后来,徐景昌承袭了定国公的爵位,也有了新的差遣。

在江南的时候,他除了努力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以外,生活里并没有其他的内容,每天都是忙碌到倒头就睡。

而回到了南京,徐景昌从忙碌中骤然松弛下来,显得极为不适应,因为工业司下面的工场都很有秩序,平时除了一些规划和调配,并没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徐景昌亲力亲为。

在这段时间里,是姜星火这个亦师亦友的存在,陪伴着他,润物细无声地教导着他,该如何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以及该如何做他自己。

“老师,你说人生总是在不断离别吗?”

既然不算是严格的工作时间,而是午休时间外出,所以是可以不称职务的,徐景昌很自然地说道。

“当然。”

姜星火顿了顿,说道:“很多人都一时半会儿见不了面了,比如我有时候也会很想朱高煦,也会想想曹端他们,但只要忙起来就好了,忙起来就没工夫去想这些了。”

“所以还是要珍惜不曾分别的时候。”

徐景昌看着南京熟悉的街道,以前父亲徐增寿总是有很多事情,他要求出来玩的时候,就会被一次次地敷衍,而如今他长大了,父亲也不在了,他也再没有了少年时想要出来春风走马的心思,身边的朋友们也是聚少离多,自己过的越来越像是父亲那样的大人物了,就连情绪都在竭力掩藏着。

可是这真是自己从前梦寐以求的长大吗?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徐景昌摇了摇头,脚下的路在马蹄的“得得”声中飞速后退。

需要他们亲自上门的勋贵并不多。

第一个是三千营总兵,同安侯火里火真,这货是鞑官,当年真定之战,一骑当先踹了耿炳文大营,算是燕军里数的上号的猛男,麾下的三千小鞑子营更是燕军精锐中的精锐,其人脾气比较暴躁,发起疯来朱棣都拦不住,再加上汉话说的不是特别好,所以沟通起来挺费劲,第一拨来清田的官吏,就被他拿鞭子打了回去。

火里火真倒是不敢打姜星火,而姜星火特意带了蒙古语翻译,跟他耐心沟通了一下,又把朱高煦寄来的信给他看,好说歹说,算是把政策讲明白了。

得知只需要退一部分田产,并且后续会在海贸分红方面补回来财货以后,火里火真反倒喜笑颜开。

“早说嘛。”

姜星火:“.”

第二个是栾城侯李庄,李庄倒不是什么别的原因,而是他现在已经靠边站了,又不太懂商业经营,因此家里值钱的,就是这些田地,其中用不那么合法的手段占有的部分比例还挺高,李庄不是不能接受以后每年从海贸里多分润一些钱财,问题是,李庄要是现在把田给退了,夏、秋两季的租子收不上来,财务状况相当紧张的栾城侯府马上就得破产。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李庄的意思是,他家不是不识大体,也不是不肯退田,而是能不能稍稍缓一缓,等秋收之后再退田?

他家要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要是现在就把田都拿走了,那全都得饿死,国朝侯爵家里饿死人,传出去也不好听不是?

李庄说的诚恳,还把账本都拿来了,姜星火这边了解到的情况也确实是这样,所以一时之间,倒是挺难办。

但规矩毕竟是规矩,要是姜星火因为李庄一家的困难,给他“缓一缓”,那其他勋贵要不要有样学样?要不要都“缓一缓”?

要是都“缓一缓”,那这件事也别干了。

不过为了清田的整体进度,最后姜星火还是给李庄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去大明银行申请低息贷款,姜星火给他特批,然后报备说明一下。

最后一个是武定侯府。

武定侯府的情况比较特殊,第一代武定侯郭英刚过世一年,而武定侯府跟朱家是沾着亲的,郭英的妹妹是朱元璋的宁妃,而当年洪武开国勋贵多治理地产,就郭英不置办这些,当初朱元璋问他,他回答说:“我一个平民,仰仗恩宠,幸有封爵,子孙衣食富余,怎么能置办这些使子孙产生奢侈之心呢?”朱元璋为此感慨良久,郭英也正是凭借着这份小心克制,度过了洪武朝后期的动荡岁月。

但武定侯一家,到现在都没有人袭爵。

很吊诡,不是吗?

实际上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第一代武定侯郭英,到第二代武定侯郭玹之间,间隔了整整一个永乐朝!

是的,没看错,武定侯府,二十多年没有主人。

之所以如此,是有特殊原因的,郭英去世的时候,朱棣下旨追封郭英为营国公,谥威襄,看上去给足了身后的哀荣,但是对于最关键的武定侯的爵位是否可以袭爵,朱棣却始终不发一言。

一开始礼部还是王景在的时候,跟卓敬商量的是减少待遇袭爵,无论如何,伱得让人把爵位给继承了,不然不像话。

之所以要减少待遇,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武定侯郭英这位老将在靖难时期给朱棣造成了多大的麻烦,朱棣对郭英和耿炳文、盛庸、平安、梅殷这些人,总体上都是怨恨的,而且除了靖难期间,郭英多次率军与朱棣血战外,还有一点,就是郭英的女婿辽王朱植,当年在朱棣奔袭大宁的时候,拒绝朱棣的招揽,直接站队建文帝朱允炆,这也让他在靖难后马上就遭到了秋后算账。

但不管怎么说,按照国朝规矩,总得有个儿子来袭爵吧?

可实际情况是,郭英的长子郭镇尚了老朱的第十二女永嘉公主,授驸马都尉,放弃了爵位继承权,然后次子郭铭是跟着辽王的,任职辽王府典宝,靖难以后一起被清算了。

郭英共有十二个儿子和九个女儿,家族人口十分庞大,可就是因为儿子太多了,而且全是妾室生的,所以在老大和老二不能袭爵后,为了争这个爵位,是闹得不可开交。

郭英有十一个儿子,除去早逝的第七子郭锜,剩下十个儿子里,有八个对爵位虎视眈眈

武定侯府为了挽救自身的颓势,不是没有做出过努力,郭家两个小女儿,在靖难后都跟燕王这一脉联姻了,一个嫁给了朱高炽做庶妃,另一个则是嫁给了朱高煦做庶妃。

但正是因为如此,反倒让武定侯卷入了立储之争,整个家族也愈发撕裂了起来,有人支持大皇子,同样有人支持二皇子。

非止如此,因为家族实在是太大,在老朱死后,建文和永乐两朝这短短六年时间里,武定侯府的诸子,实在是没少置办田产来养活自己,而这些田产,现在大部分都成了姜星火的清查对象。

别的勋贵多少还顾忌一点自己的前途和家族的未来,所以在清田这件事情上非常配合,然而武定侯家里的这些小子,全都是破罐子破摔的主,压根就不在乎,一个个嚷嚷着“要查我先查我某某哥的”。

清田工作实在是没法推进下去,属于特殊钉子户,所以报到了姜星火这里,姜星火就来亲自看看,这帮人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武定侯府,跟姜星火前世北京城里武定侯街的那座府邸还不是一回事。

因为武定侯这一脉,虽然在永乐朝到正统朝比较坎坷,但到了明朝中叶,反而时来运转,嘉靖朝时的郭英的五世孙郭勋在正德朝袭爵,到了大礼议之争的时候,郭勋赌了一把,直接站队刚由藩王登基的嘉靖,而善于揣测嘉靖心意的郭勋,在争斗中处处代表武臣集团替嘉靖说话,从而大得宠幸,不仅被授予了京师军权,而是加封太师,晋升翊国公,武定侯街保留下来的宅邸就是郭勋的。

不过南京的武定侯府,从规模上看,甚至比还未出现在这个时空的北京武定侯府还要大得多。

因为郭英不置产业,朱元璋又很喜欢这位忠诚自守的姻亲,所以既然不赏赐田土,那就经常赏赐内廷出资给他宅邸装修,想让郭英住的好一点,郭英推辞也推辞不掉,因此武定侯府其规模之庞大,其奢侈程度之高,都是非常罕见的。

姜星火和徐景昌的队伍抵达武定侯府门前,立刻就受到了门房的恭敬接待,门房的老管家看到姜星火之后,连忙笑眯眯的走出来。

“国师驾到,有失远迎。”

“不敢。”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