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国师 > 第508章 验收

大明国师 第508章 验收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1 13:59:01

第508章 验收

京察的大棒最终在两天后落到了京官们的脑壳上,罢黜、贬谪、勒令致仕共四十八人的结果,直接把所有沉睡的心灵都敲醒了。

而随后发生的不同寻常的事情,以及《明报》上耐人寻味的风向,更是让人意识到,随着经济改革的初见成效,变法在政治上的深入,也愈发不可阻挡了。

洗涤旧尘,万物革新。

“新年新气象,总该梳洗一番,不该是尘满面、鬓如霜嘛!”

看着衙门里来回搬家具、运文件的杂吏差役们,姜星火一边自己擦拭着桌子,一边也是难得调笑道。

为了跟各部作区分,总裁变法事务衙门里的内设部门的长官,用的依旧是带有临时差遣性质的“提举”前缀,而这种东西,属于比较含糊的概念,既可以让你长长久久地待下去,到了后来甚至就演变成了常规官职,比如明代的总兵、巡抚、总督也可以就是个临时差遣,权力虽然很大,但哪天撤了也就撤了,官面上谁也说不出来什么。

但不管如何,事情还是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着。

总裁变法事务衙门的两个副总裁官,定国公徐景昌、荣国公姚广孝,分别提举工业司和商业司,而市舶司则是原来的浙江参政赵羾转任,银行司便是大明银行的朱恒负责提举。

除此以外,明报所的大使(正八品)由郭琎升任,负责《明报》相关事宜,柴车则继续留在姜星火身边负责文书机密。

四个司里,除了银行司整体规模比较小、业务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其他的司规模就相对较大了。

例如工业司,下面就合并了原属于工部的兵器局和铸炮所(下辖冶铁场),以及内廷的兵仗局,除此以外还有一众矿山、工坊、制造所等。

市舶司就不用说了,重启的广州“怀远市舶司”,泉州“来远市舶司”,宁波“安远市舶司”都直接归属到了这里,赵羾对海贸颇有心得,用起来倒也得心应手,除此以外,便是远洋商品保险、期货等业务监管,也在市舶司的职责下面。

至于赵羾本人的提拔,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自己给皇帝一个被人攻击的借口也好,干脆挑明了主政时用人不疑的态度也罢,总之,人是用了,而且姜星火主政的这段时间,还要接着用不少人。

商业司规模大,但相对其他衙门的其他机构而言,可谓是百废待兴洪武朝就是严重的“重农抑商”,而如今随着210万两赌约的完成,风口开始悄然转向“四民皆本”和“开海裕国”,可国内的商业由于基础本来就差,再加上靖难四年对国内经济的破坏,基本就是接近零起步了,对姚广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嗯,不过往好了说,这叫“有足够的上升空间”。

“三件事。”

老和尚看着擦桌子的姜星火,慢吞吞地说道。

“说呗。”

姜星火擦得愈发勤快了,恨不得把这破桌子擦得锃亮。

“今年军费支出很大,修北京城、削藩、北征蒙古,这些都是大头,所以国内的商贸,尤其是南直隶核心区域的商贸,必须要搞活起来,不然光靠海洋贸易肯定不够,盐税那也得接着动。”

“我晓得,先铺路嘛,工坊传来消息了,水泥路大约也就是这两天,弄好了开春趁着雪化了、天气转暖,就赶紧开始铺。”

一般来说,水泥路通常是夏季开始铺的,有的选肯定不会选择春季,因为开春的时候地面还是会受到低温的影响,继而产生皲裂、起砂等情况,而且水泥地面在受冻以后,也影响使用寿命,夏季则没有这么问题。

但考虑到江南夏季的梅雨期是没法铺路的,而铺路又是个大工程,所以肯定要在开春之后到梅雨来临之前,把这件事办好。

要想富先修路,想让国内的商贸往来流传顺畅,那么在最繁华富庶的江南,是一定要构建起点对点商道网络的,大路在主要府县之间贯通,如此商业才能重新恢复。

“这么规划如何?”

姚广孝把一张堪舆图递给了姜星火,上面用炭笔勾勒着一条线。

南京-龙潭-丹徒(镇江府城)-丹阳-武进(常州府城)-无锡-望亭-浒墅关-长洲(苏州府城)-昆山-嘉定-上海-华亭(松江府城)

后面的虚线则画着嘉兴、湖州、钱塘、绍兴、宁波等地。

“今年半年肯定铺不完。”

姜星火只看了一眼,就很笃定地说道。

原因无他,这条路他自己用腿脚丈量过,地图上看着是平原没错,但里面有不少丘陵湖泽,虽然是大明的南方核心经济区域的最优商道线路,但想要上半年铺出来这么长的路,那是不可能的。

“没指望今年一口气干完,规划一年半干完就不错了,分段铺,今年先把南京-龙潭-丹徒(镇江府城)-丹阳-武进(常州府城)这一段铺好,武进是大运河南北交点,这样就相当于把南京和南京以西的商贸,都汇入到京杭大运河这个‘大动脉’里了。”

“其实我觉得”

姜星火终于放下抹布,仔细端详了一下地图,沉吟半晌方才说道:“光是从经济交流的角度,西段的意义不大。”

“原因也简单,西段从南京到丹徒这段,其实有长江水道作为航线,虽然从南京开始铺路汇入京杭大运河的运输网,政绩看起来好看,可实际上细细深究,真不如从东段开始铺,甚至从浙江的宁波、绍兴、钱塘、嘉兴、湖州,一直铺到松江府的华亭、上海,这样带来的经济意义都比铺西段要大得多。”

姜星火说的是实话,西段本来就有长江航运可以代替,陆路运输的作用并不明显,但在环太湖区域和杭州湾沿线,如果陆地上有点对点的高速商道,那么物资流转的速度将显著增加。

这里面还有另外一重意义,那就是宁波“安远市舶司”承担着对日本、朝鲜、琉球等地的主要贸易额,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如果能把东段的陆上商道先建设好,那么都将极大地增加效率、提高收益。

与之相比,西段从南京出发的商道,反倒是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如果执意从南京开始铺,有些本末倒置。

“那就从浙江开始,让赵羾跟安远市舶司也打好招呼。”姚广孝微微颔首道。

“其实也有私心作祟。”

姜星火坦诚道:“浙江和江南,现在好做事。”

这是实话,不管是刚提进来的赵羾,还是前浙江布政司左参政、现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辛彦博,都是在江南治水平乱中配合度比较高的官员,也是支持变法的,因为他们属于天然从变法中获益,而除了浙江这几个府的官员,譬如扬州府知府王世杰、常州府知府张玉麟、松江知府张守约,这些和姜星火打过很多交道并且被提拔起来的江南地方大员,面对变法举措的时候,基本不会出现阳奉阴违的情况,而是会竭力配合,这样变法的政策在浙江和江南就都比较好落实。

“盐税改制的事情,等审法寺出台了新盐法才好改动.水泥混凝土的事情,过两天咱们一起去工坊看,除此以外,想要快速创收,那恐怕就得等香水工坊大规模投产了,就这几天的事情,到时候一起去看吧。”

老和尚继续道:“吏治的事情也有眉目了。”

“喔?”

姜星火有些诧异地看着他,消息这么灵通?反正姜星火还没收到风声。

“都察院和锦衣卫联合行动。”

这就不奇怪了,看来这次是鹰犬们倾巢而出,那应该没他什么事。

“不过我们也要配合一下。”

“行,那等陈瑛他们动起来了的,再跟着一起动,他们不动我们也不动。”

“还有最后一件事。”

姚广孝的白眉抖了抖,难得有些踌躇。

“现在太常寺卿是空着的,按国朝旧例,袁珙是最合适的人选.可一想到丘玄清,便多少有些让人膈应。”

“怎么扯到袁珙身上了?”

姜星火一怔,虽然大明立国只有三十来年,但已经有很多庙堂上的陈年往事颇为值得玩味了,而这些都是姜星火几乎不了解的,经过姚广孝解释,他才明白过来。

太常寺卿是正三品,管国家祭祀礼乐。

从品级上,在洪武朝袁珙就是吏部侍郎了,也是正三品,重新出仕的话,品级没问题,而且袁珙于朱棣乃至一众靖难勋贵心中威望都不低,助力很多,阻力不会很大。

问题就在于,这里还有个典故。

洪武朝有一位历经了十余年腥风血雨,全程目睹过洪武末年庙堂剧变而不倒的太常寺卿。

这位太常寺卿很受朱元璋信任,同时巧的是,也是个道士。

他就是丘玄清。

其人自幼从全真道士黄德桢出家,读书学习道法,洪武初年游览武当山,面见了传说级人物张三丰,并且继承了张三丰的道统,被张三丰亲点为五龙宫主持。

而丘玄清第一次出现在史书记载上是“圣皇基唐虞雍熙之治,宵旰凝思,诏天下凡山林遗逸之士,俾有司访求其人,遣赴京师,以登显用,恩至渥也。洪武十四年春,襄阳均之武当乃拔一人焉,曰丘君玄清”,翻译过来就是老朱想求个高人,而这个高人就是丘玄清。

作为张三丰的徒弟,丘玄清的水平肯定不必多说,而且其人不仅道法精深,还主持五龙宫多年,行政能力也没问题,老朱就直接把他安排到了太常寺卿的岗位上。

一个道士,去当太常寺卿,合适吗?

太合适了,太常寺就是负责礼仪祭祀的,作为道士,最合适他们的工作就是主持祭祀活动,史书记载“问以晴雨之事,玄清奏对立有应验”,也就是说对于晴雨阴阳,是丰年还是灾年,丘玄清总能预测一下,朱元璋在祭祀天地之时,也常常会询问丘玄清,丘玄清也总能给出让朱元璋满意的答复。

丘玄清在太常寺卿这个岗位上干了十多年,直到洪武二十六年,自觉大限将至,丘玄清对徒弟蒲善渊、马善宁等人说“我当谢天恩弃尘去也”,随后沐浴更衣,端坐而逝,享年六十七岁,老朱专门下圣旨,派遣礼部右侍郎张智“谕祭于太常卿丘玄清之灵”,属于对道士最高规格的待遇了。

只不过让人膈应的是,长春真人丘处机曾为了修道而自宫,丘玄清追随丘处机的脚步,也毅然自宫了,朝野间有传言,与老朱强行赐丘玄清以宫女有关.至于真假,就无从考证了。

所以袁珙老头都这把岁数了,早就致仕在家多年,要不要让他重新出仕,尤其是要不要接太常寺卿这个对道士来说很玄学的职位,就很难说。

姜星火应道:“我去问问他吧,若是不愿意也没办法。”

受礼部指导的三个寺,鸿胪寺、光禄寺、太常寺,鸿胪寺卿是解缙,光禄寺卿是前松江知府黄子威,如果能把袁珙弄到太常寺卿的位置上,那么在六寺的层面上,就能占据半壁江山了。

就在两人交谈之际,房门忽然被叩响。

柴车在外面木木地说道:“国师,定国公说水泥工坊那边传来消息了。”

姜星火闻言顿时一喜,把抹布往窗台石头上一扔,旋即拉着老和尚往外走。

“让王斌备马备车。”

这时姜星火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复又说道。

“对了,你再跟郭琎说一下,让《明报》约一个对光禄寺丞高致的专访,让他讲讲荀子思想。”

运粮河。

沿着河岸的青石板路,姜星火缓缓策马前行。

刚过完年,河上冰凌依稀可见尚未消融,岸边的商铺推开门,屋檐角上还挂着半截红绸子,甚至细细观察,还能看到石板缝里的爆竹残渣。

运粮河旁的这条街上住户不多,但却是左近十里八村最繁荣之所,因为继化肥工坊和玻璃工坊以后,水泥工坊和香水工坊,也都在此地毗邻落成。

原因也很简单,突出一个区位优势。

运粮河有水运,可以直达南京城继而汇入长江,而在此地周围有汤山煤矿,除此以外,周围还有大量富有专业技能的劳动人口,挖矿的、制陶的、编筐的,什么都有。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年少时那样意气风发,幻想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角,至少姜星火骑着小灰马从路边策马走过的时候,看着坐在街边台阶上等着招工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时,没在他们的眼眸中看到多少光.大抵是已经不相信这个世界还有光了。

姜星火蓦然想到一句话。

——“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很多年前在地理试卷上写下,此地的区位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直到多年以后,才发现那个廉价劳动力就是自己,至此,教育完成了闭环。”

姜星火勒住马,跳下来问道。

“小兄弟,你们是哪里人?”

几个年轻人肩头扛着扁担,目光垂落下来,看着姜星火脚上被粘上了泥点的牛皮靴子不吭声,只是瑟缩着、依偎着,又往里面自觉地拱了拱身子,姜星火又重复了一遍,才有人操着他不太听得懂的话回答。

“我们是芜湖人。”

江南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芜湖虽然离着南京并不远,坐船顺江而下甚至半天不到就能抵达,但风俗习惯与口音与南京本地差异却是不小,尤其是这几个年轻人,大约是来自芜湖比较偏远的乡下。

经过一番交谈,姜星火才得知,这些人是听同村的远亲说南京这边正在招工,寻思着在老家也混得不好,便大着胆子背井离乡来南京讨口饭吃。

同村的远亲大约是没骗他们的,就是消息的时效性有点问题.等他们赶到这里来的时候,工坊早就招满人了。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