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国师 > 第464章 会计

大明国师 第464章 会计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1 13:59:01

第464章 会计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盐税集体贪墨案,一经宣布,迅速震动了整个庙堂,规模之大,赃款之巨,甚至远超洪武朝的郭桓案。

盐使司衙门有品级的官吏不超过百人,而这次盐税集体贪墨案,涉及到的官吏就多达三十余人,而且其中有近十人是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中高层,更有施幼敏这样的主官。

此案被联合侦破后,由于牵扯众多盐使司的官吏和地方官员,最后不得不请示南京,交由皇帝陛下决定如何处置。

事实上,这件事情在朱棣,是无法容忍的,甚至是零容忍基础上的零容忍,简称双倍零容忍。

“朕原以为,施幼敏是清直名臣,德行端方,不想却有如此恶迹,真乃国朝之败类也!”

奉天殿里,朱棣说着,将那汇报罪证的奏折丢给了众臣转阅。

其中一些人看完,心里顿时感觉五味杂陈,其中不乏听过施幼敏过去政绩的,因此得知消息之后才会更加震惊,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大抵如此了。

琢磨了半晌,各种处置方案在脑海里过了一圈,朱棣选择了比较仁慈的一种。

“都拉到南京来凌迟吧,家属流放三千里,诛九族就算了。”

朱棣在心里这么想着,但是并没有马上说出来。

诛九族是政治手段,目的是为了威慑不服的人,继而巩固统治,但这种贪墨案,追回赃款,重点处理个人就可以了。

但是这种系统性问题,解决的难点其实从来都不在于对个人怎么处理,个人有什么难处理的?砍头、凌迟、腰斩、五马分尸.样多的很。

真正的难点是怎么铲除或遏制其产生的土壤,也就是变革盐务制度。

“炽儿怎么看?”

朱棣的目光看向了朱高炽,这一年多的时间来,在维持帝国的行政系统运转方面,朱高炽表现的非常不错,不仅领导着人数最少时只有四个人的内阁繁重的信息分类、筛选、汇总、处理等工作,而且也逐渐帮助朱棣实现了北平系文官系统对原本洪武-建文遗留文官系统的部分换血这一工作的意义非常重要,朱棣之所以现在还可以容忍朱高炽在庙堂中的势力扩张,就在于这点。

因为对于朱棣来说,虽然北平系的文官系统里的人,由于四年靖难的缘由,基本都受到了朱高炽的影响,是朱高炽的自己人,可再怎么说,这批人对于朱棣来说,亲近程度,也比从建文这里接手的这套文官系统要近的多得多。

毕竟,南京的这些文官,可是不久前还是给建文效命,要讨灭他这个“燕逆”呢。

当然了,做皇帝的,永远是放不下心的,虽然用掺沙子的办法,把文管系统安插了一部分相对亲近的北平系官员,但朱高炽的势力也随之扩张了,如果明年朱棣率燕军主力返回北方老巢,那么南边就得留朱高炽掌控南方,朱棣为此也提前做了些准备,防止朱高炽势力在未来急速膨胀以至于难以控制。

对于两淮盐税集体贪墨案的处理措施,朱高炽自然一早就跟三杨商议过,因此已经有了腹稿,这时候不慌不忙的说道。

“儿臣以为,无非就是两点。”

“其一,食盐专卖利益过于巨大,与其他衙门还有所区别,因此应该立下规矩,盐使司衙门的官员,不得任职超过若干年,定期轮转,以免时间久了,互相勾结导致势力盘根错节难以撼动。”

“其二,现在的盐使司制度缺乏监管,巡盐御史往往流于形式,而且很容易被收买,故此儿臣以为应该每年由户部派员进行查账,确保盐使司难以下手。”

朱高炽的回答中规中矩,都是老成谋国之见,并没有什么问题,朱棣又问了问六部尚书的意见,最后转向姜星火。

“国师有何高见?”

朱棣也就是随口一问,最近姜星火挺忙的,他倒也真没指望姜星火能有什么高见,毕竟这事其实意义很大,民间还有“盐使跌倒,新皇吃饱”的梗的,追回的这笔财物,折合成银两可是足有数百万两的恐怖财富,不仅提前超额完成了210万两的任务,还极大地填补了因为征安南、修《永乐大典》等事务而愈发空虚的国库,姜星火在这里推动、谋划、支持的功劳,是不容抹杀的,做到这些已经足够了。

“回陛下。”

姜星火沉吟刹那,说道:“臣以为此事的要点在一大一小,大的方面是整个盐务也就是开中法的制度变革,而小的方面,则是所有衙门财税记账方式的更新。”

由于是高层会议,人员规模不大,所以姜星火很明显地感受到了,众人的目光齐唰唰的看向了他。

还真有高见?

“先说大的方面。”

姜星火清了清嗓子,说道:“开中法事关国朝北部防线的军粮,如今北元虽然内讧解体,但瓦剌、鞑靼、兀良哈等部,依旧对国朝北境虎视眈眈,今年还曾袭扰辽东三万卫,北部防线西段的宁夏、甘肃等地,亦是不胜其扰,所以不能贸然直接动摇整个开中法。”

定了调子以后,众人倒是稍稍松了口气,而后姜星火继续说道:“不过开中法虽然暂时不能大动,但必要的整顿和调整,还是要有的。”

“第一个是盐产区和盐销区的矛盾。”

姜星火把此前了解到的淮粤之争大概给帝国的高层决策者们介绍了一下,虽然尚书们位高权重能了解到很多普通人无法了解的信息,但他们也不是全知的,所以有不少人还是第一次知道还有这回事。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看来,产销区的统一是势在必行的。”

这是大实话,洪武开国的时候设计出这些利于内耗的制度,本来就是存心的,尤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存在,但现在大可不必如此,因为这种内耗给帝国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受益。

“而在产销区统一的同时,臣以为也应该缩小目前各盐使司的管辖范围,不必完全依赖于盐场,可以将盐使司彻底置于各布政使司之下,而非是独立王国。”

其实这也是中枢和地方博弈的一种解决策略。

盐税这种东西是地方不能截留的税收,也就是说,地方只承担管理的责任,没有收益。

而这个方案如果实现,那就把几大盐使司从户部的名义管辖下剥离了出去,变成了地方管辖,跟学政差不多。

当然了,这个方案肯定不是完美无缺的,否则的话早就被采用了。

“如果不产盐,或者说产盐量完全无法满足百姓用盐需求的布政使司呢?又该如何把拆分后的盐使司置于其下?”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沿海的各布政使司还好说,有海盐可以生产,那么有些内陆的布政使司,既没有海盐,也没有井盐、湖盐,就算设置了一个盐使司,没有盐不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光有编制是变不出来盐的。

而且,把盐使司置于布政使司之下,显然也是跟产销区统一的原则相违背的。

但姜星火的脑回路却显然更胜一筹,而且极为简单直接。

“盐场的归盐场,盐使司的归盐使司。”

“盐场的产销区结合,是指譬如两淮盐场位于黄淮布政使司境内,那么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销售范围,就是黄淮布政使司的辖区范围的,但这不意味两淮盐场产出的盐不可以通过盐使司系统到其他布政使司辖区范围的,只不过这种转移,是不同布政使司之间的事情。”

“也就是产销区统一,但产、销在行政系统上要分离。”

说白了,就是盐场是生产单位,而各布政使司下面的盐使司是行政单位,负责测算需求,统筹运输和供给。

包括朱棣在内的众人,很快就意识到了这种制度改革的好处所在。

为什么以施幼敏为首的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高层官员能贪墨这么多的盐税?

原因就在于,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管着产量占全国一半的两淮盐场,一手抓着生产,另一手还抓着销售,关键是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销售范围,还不仅仅局限于黄淮布政使司境内,而是好几个布政使司,甚至延伸到了湘南和闽南。

这样改制的话,中枢就可以把食盐需求统筹管理的任务,分解给各地方的布政使司,只需要承担监督和检查的责任即可。

同时,也不虞某个盐使司做大,因为盐场已经被拆了出去,盐务系统形成了盐场、盐使司两条独立的线,放到地方,就是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不再承担对两淮盐场的管理责任,而是只负责测算用盐需求和运输、销售等事情。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